深港通首日额度未用尽,外资抄底格力近4亿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6-12-06 07:40
在全面从严监管的新趋势下,深港通开通首日,监管层除了表示祝愿外,今年更强调“跨境监管”。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12月5日开通仪式上明确表示,“两地金融监管机关将进一步密切协作,加强两地市场监管,加大跨市场执法的协作力度,严厉打击跨境市场操纵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两地和全球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业界人士向记者表示,由于两地交易制度、系统建设、投资者结构、投资者保护等存在巨大差异,跨境监管实施并非易事。两地如何协作以及双方的配合度将成为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地交易所的高层表态中,期待已久的两地同步看穿式监管已经提上议程。
跨境监管协作仍待加强
11月18日证监会通报,查处一起利用沪港通交易机制跨境实施操纵市场的典型案件,此案是沪港通开通两年来查处的首例跨境操纵市场案。证监会调查发现,唐某博等人涉嫌操纵沪股通标的股票“小商品城”,非法获利4000余万元。
“跨境监管存在较大难度。一方面有属地监管问题,另一方面两地数据本身取证难度较大。”12月5日,华南一家券商人士分析表示。
12月5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一个属地化原则的问题。“因为监管是依照属地化的原则,香港的股市归港方监管,内地监管层是没有资格干涉的,同样内地市场归内地证监会监管。如果要解决监管难题,可以选择在监管上进行合作,但不能越界,互相干涉。香港投资者在内地交易,有内地监管层负责监管,但超出A股市场的范畴,则需要交给香港监管层管理了。”
“跨境监管的关键还是在于两边监管层多沟通交流,双方互通信息。比如说,内地证监会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交易存在异常,就及时将信息通报给港方,港方根据A股市场提供的线索,搜寻港股市场是否存在反方向的操作,两边及时反馈信息,协作监管。”董登新表示。
12月5日,方正证券董事长高利称,“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交易中心,与美股等全球的资本市场都有合作,跨境监管协作方面的事情,香港一直在做,所以从技术上解决跨境监管问题并不难。不过要解决法律层面的纠纷,需要监管之间的对接与交流。”
12月5日,香港一家小型私募合伙人提出,“跨境监管在上市问题上也许可以达成共识,比如上市财务造假问题、利润问题等;但如果要想在交易机制上或者交易风格上进行统一监管,这是不现实的,仍需要区别对待。”
他认为两地差异主要来源于交易制度上的不同,香港市场是T+0、没有涨跌幅制度、有做空机制等,“我在香港市场时,当对手盘资金蜂拥而来的时候,这些工具就可以帮你抵挡得住。但如果我在A股市场,是否也有这些工具帮我对冲风险;如果没有,我能否用高频交易来实现对冲,这就是个问题。”
看穿式监管有望建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方面了解到,在跨境监管中,“看穿式监管”将是关键。
上述香港小型私募合伙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解释,“内地监管一般能做穿透式监管,若发现交易异动就可以看到交易席位具体的投资者;但这在香港是无法做到的,香港监管当局只能看到席位,无法看到具体的人,除非该投资人的交易行为已经触犯法律,监管当局才会到券商进行取证调查。”
在他看来,造成这个原因主要还是因为香港的数据系统建设比较落后,“电子交易已经比内地落后了,更何况穿透式监管。”
前述华南券商人士亦指出,“内地确实很难监控到香港券商客户的信息,没有办法看到报价买卖具体的投资者信息,这就为监管调查带来了难度。”
据该人士透露,事实上,从沪港通设立以来,就已经致力于推动“看穿式监管”建设,比如两地交易所曾经讨论过建立沪股通投资者识别码机制的可行性。
根据上海证券报4日对深交所与港交所总经理的专访,深交所王建军对于后续动作透露称,“将根据深港通运行情况,以及市场各方对沪港通、深港通交易机制优化的反馈建议,按照与沪港通同步优化的原则,着手推进一系列优化措施。例如,建立沪股通和深股通投资者统一编码机制,健全看穿式监管体系;联合上交所、港交所、中国结算等相关单位,就推进香港市场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等事项进行研究论证,加强市场监管和执法合作,保障两地市场平稳运行。”
李小加则明确表示,香港监管机构已经把穿透式的客户监管、“一户一码”问题正式提上议事日程,不过香港市场要实现“一户一码”,会按照香港的节奏和香港市场的需求来做。“一户一码”很大程度上是调整交易和清算结算系统的问题,在未来三至五年,香港清算结算系统会重做,届时一些新的特点功能,如“一户一码”的穿透式功能,就可能安排在里面备用。
香港一家中资券商高管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确认称,“关于一户一码的事情,两地证监会应该已经进行商量探讨,在推进当中。”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