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商报 2016-12-04 15:14
名人档案
杜聪,香港人,小学至初中就读香港圣方济教会学校,初中毕业随父移民美国。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士,哈佛大学东亚所硕士,儒学家杜维明学生。专业金融。
27岁,就任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2年后,荣膺法国一家银行副总裁。杜聪在华尔街工作10年,理想是 “成为华尔街出色的银行家”。这既是杜聪亦是其母的梦想。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杜聪首次接触内地艾滋病人。在民间防艾第一人高耀洁带领下进入河南上蔡后,杜聪义无反顾地终结了此前的光荣与梦想。2002年至今,杜聪只有一个身份,香港“智行基金会”主席。该身份,他铁心伴它终老。
杜聪出生于香港,毕业于哈佛大学,曾是华尔街金融精英,27岁成为瑞士某银行驻香港联席董事,29岁担任法国一家银行的副总裁。2002年,他因为项目原因来到中国内地农村,却遇到了一群受艾滋病感染的儿童。“当我看到那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时,我觉得我需要全身心地去帮助他们。”
11月29日晚,应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市红丝带关爱中心的邀请,智行基金会主席杜聪讲述了他与2万多名艾滋遗孤故事。
关注艾滋病缘于高中老师感染去世
杜聪出生在香港,妈妈是中山南朗人。初中时,他跟随父母移民到旧金山上学。“当时,正是美国艾滋病开始流行的年代,经常会在报纸上看到有人因不知名的原因死亡。”
高中时候,一名关系不错的老师因感染艾滋病去世。这时,杜聪第一次关注到“艾滋病”的问题。在纽约上大学时,他经历了纽约的艾滋病爆发期。“突然一下子很多人被检测出感染了艾滋病,特别是不少潜伏了很久的感染者突然爆发。”
从大学开始,杜聪开始参与一些艾滋病防治的公益活动。派驻香港之后,他成立了智行基金会,开展了一些艾滋病防治公益活动。
到内地工作认识了一群艾滋病遗孤
2002年,因为项目的原因,杜聪被派驻内地,进行考察走访。在一些偏僻的农村,他遇到了一些深受艾滋病影响的家庭,而艾滋病遗孤的现状打动了他。“孩子们因为家庭疾病的影响,失学、经济窘迫,我觉得我一定要为这些孩子们做些事情。”
在河南农村,他一连走访了好几个村子,有的大队几乎家家都有艾滋病人。他遇到了一对感染了艾滋病的父子,父子俩对生命的渴望触动了他。在一户农家,杜聪看到一位奶奶抱着两个孙子,小哥俩骨瘦如柴,都感染了艾滋,孩子的父母因艾滋病去世。奶奶告诉杜聪,“等我两个孩子都走了,我也该走 了。”目睹人间惨境,杜聪和同行者无不落泪,离开农村前的那个晚上,杜聪彻夜失眠。
“那个晚上,我一直在想,我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从2002年开始,智行基金会开始资助河南、安徽等地的艾滋孤儿,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艺术画疗伤让孩子们“抬头做人”
“帮助艾滋病遗孤,不仅仅只是帮助他们解决读书的问题,我希望他们能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从资助的第二年开始,杜聪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他意识到光资助他们念书还不够,如果他们的内心不强大,不能克服被歧视的阴影,很难“抬头做人”。
杜聪和智行基金会的小伙伴,发起艺术疗伤项目,通过画画、唱歌、舞蹈、戏剧等方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005年开始,基金会组织暑期夏令营,并开展大学生暑期回乡探访的工作。“当这些大学生回到和他们遭遇相似的艾滋遗孤家庭时,他们对孩子们现身说法,对孩子们的鼓励作用,比我们还管用。”
十多年来,智行基金会的救助金额累计近2亿元,资助人数也已超过2万多人。
办社会企业为艾滋妇女提供工作机会
在为受艾滋病影响的遗孤解决了上学的问题之后,杜聪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家庭的经济窘迫现状,让家庭有一份较为稳定的收入。
他在河南周口市建了一个环保袋加工厂。环保袋加工厂的建设、对当地妇女的培训,花费了杜聪不少力气,但是2万欧元的投入,目前已经累计产生了300万元的营业额。
这家环保袋加工厂的产品,已经进入柏悦、万豪、半岛等多家五星级酒店。2011年,工厂运营一年后,累计为十多位艾滋病妇女提供了工作机会,保证其每月收入维持在1000元左右,同时为超过30名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提供了每人每年3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资助。
很多人不理解杜聪为什么要辛苦地建工厂,培训当地妇女,捐赠人也多数希望直接把钱捐给智行基金会,为此,杜聪要花很多时间和力气解释,“我们的模式是更难的,但更有意义。”在杜聪看来,艾滋病感染妇女通过自力更生,与智行一起成为合作伙伴,多劳多得,能更好地珍惜自己的生命,有成就感,也更有尊严。
除了面包坊、环保袋工厂,杜聪的社会企业实践还包括义工旅行和淘宝店。义工旅行是智行基金会结合资助儿童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提供深度体验和探访的旅行项目。淘宝店上出售智行基金会支持下生产的环保袋、公益主题T恤等生活用品。
此外,他还创立了“海上青焙坊”。几年来,先后有200多位受智行基金会资助的艾滋遗孤,在“海上青焙坊”学习烘焙。许多毕业生此后进入五星级酒店工作,其中有五名学生因表现出色,留学法国,回国后他们接替了志愿培训师的工作,成为“海上青焙坊”的全职培训师。
此外,由智行基金会支持创办的127村(vil-lage面包坊,在上海南京西路开业,这是继培训面包师之后,杜聪在社会企业领域作出的又一全新尝试。
到高校演讲鼓励大学生们投身公益
如今,杜聪每年要进行约60 场的演讲,深入高校、公益组织和企业。“中山是我妈妈的家乡,此前我为了照顾外公外婆,也居住在中山。但这是我第一次在中山面对公众进行演讲。”
杜聪说,希望通过自己的演讲,让更多的青年大学生们认识到,公益是人人都可以实践的事情,不仅仅是关注艾滋病遗孤,还有很多社会议题可以关注。“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关注身边的社会议题,关注社会的发展。”
【来源】中山商报
【记者】谢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