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老师美画 助力节气申遗:在广州寻常生活中发现美

侨乡广记 2016-12-03 18:08

林帝浣说:“二十四节气既是农事历法,又极具诗意,将生活与美感融为一体。”

在他看来,传统文化虽然与现代生活有隔阂,但他希望用画作和散文诗去弥补隔阂。

林帝浣。

11月30日,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诀》以诗歌的形式吟咏而出,让民众以最简单的方式记住二十四节气,诗歌自身也极具美感。

不为人所知的是,在“二十四节气”的“申遗”过程中,一位来自中大的广州老师也有着不少的贡献。他叫林帝浣,今年11月,他的二十四节气国画作品,被国家相关部门挑选作为申报非遗推介宣传的材料之一。

绘画创作是“半路出家”

林帝浣说,这组画作是他在2012年完成的,并出版了《时光映画·镜头中的二十四节气》。这组图也成为微博、微信上被转载最广泛的节气图。今年11月,他受邀将这组国画用在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宣传册的中英文内页插图和封面上。“我爽快地答应了,能为宣传推广中国文化做点贡献,是我的荣幸。”

不少人画过二十四节气,为何偏偏选中了他的这组画作?林帝浣说,或许是因为画作体现出的意境。“这组画作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将某种感觉凝聚在某种意象上。比如立春,我画的一剪寒梅,体现春寒料峭,又比如夏至,画的是金鱼戏莲蓬,体现夏天的动感与热烈。”

谈起作画,林帝浣说自己算是“半路出家”。他是广东湛江人,从小喜欢书法和国画,对传统文化感兴趣,但因为成绩不错,决定报考临床医学,“希望成为一名最会画画的医生,觉得这挺酷的。”

没想到,他毕业后没有从医,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设计类老师,一名非职业画家和摄影师。“可以说我在不停地跨界。”他笑言。

希望在寻常生活中发现美

《寒露》

从上大学到现在,林帝浣在广州生活了近20年,他说,虽然自己足迹遍布各地,但对广州情有独钟。“广州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同时也很有生活气息。”他说,自己平时有空,就会逛逛骑楼,去西关走走,就连他的家,也专门选择安在越秀老城区。

“我特别喜欢逛传统的菜市场,像珠光市场、龙津西市场,每次去都会带着相机。”他说,菜市场处处皆成景致: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端着一盆新鲜的河虾,圆润剔透的原只生蚝……广州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了。

“我为国画配的散文诗,同样写了不少广州的寻常生活,我希望在寻常生活中去发现美,希望和这座城市一起慢慢变老。”林帝浣吐露心声。

《立秋》

林帝浣说:“这组二十四节气诗画图,采用了扇面的形状,有圆满的意味,还有一组对应的摄影作品,采用方形构图。传统文化讲天圆地方,我希望从形式上就体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这也是天人合一的表现。”

小提醒:来这儿看节气国画

12月3日—8日,陈钠和林帝浣的中国画展将在广东省文联艺术馆举办,二十四节气国画也在这一次展出之列,画展销售所得将作为留守贫困儿童扶助之用。

来源|广州日报

文字|申卉

图片|陈忧子 林帝浣

编辑| 黄叙浩

校对|张昕莹

点击展开全文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