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2016-12-02 08:06
过去一两年,生活在东莞的老百姓明显感觉到,朋友圈的分享内容多了一道亮丽的风景,隔三差五地,总能看到朋友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分享着一片碧水蓝天的美景图,并不时附上“东莞蓝”的标签或解说,让人着实感觉到“世界工厂”正在发生的环境变化。
“十二五”以来,以构筑大城市生态圈为着眼点,东莞以城乡一体化的气魄,持续实施南粤水更清、重点流域整治、清洁空气行动、重金属污染防治、农村环境保护等五项行动计划,顺利完成省下达的减排考核任务和创建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考核任务,努力打造生态宜居东莞。“东莞蓝”已经成为东莞提升城市幸福感的新写照。
拟投资127亿元新建1800公里截污管网
前一段时间,在东莞市委统一部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大调研中,东莞进一步摸清了全市环境底数,制定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等“1+6”政策文件,理清了接下来的环保工作思路。
其中在水污染治理领域,东莞提出,到2018年底前将投资127亿元新建1800公里截污管网,2020年底前建成4000公里,基本形成覆盖全市截污治水的一体化管网格局。
与此同时,全市将配套新建扩建15家集中污水处理厂及上百家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每天产生的、由截污管网收集的污水全处理。
东莞还将探索对已有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收购并购,争取早日形成全市污水处理一张网全覆盖的格局;加快内河涌整治、垃圾渗滤液集中处理和饮用水源保护,全市分片区建设渗滤液处理设施,加快推进涉水面源污染整治;并全面明晰治污工程项目清单和部门责任清单,建立市领导督导制度,加大考核奖惩力度。
空气优良天数4年后力争要超九成
“十二五”期间,东莞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成效有目共睹,仅2015年环境违法罚款就超亿元,位居广东全省首位,对环境污染行为的打击长期保持高压态势,不少当地市民都对身边空气质量的好转拍手点赞。
东莞市环保局透露,东莞未来几年将继续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从严控制VOCs排放,力争到2018年臭氧浓度对比2014年下降14%,同时抓好汽车废气、工业排放、城市扬尘治理,减少PM2.5。
通过综合施策,全市将力争到2020年实现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大于92%,PM2.5、PM10、臭氧浓度等指标明显改善。
2020年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此外,在土壤污染防治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市环保局透露,未来数年,全市将扎实做好食品重金属含量等安全检测,积极推行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另外,东莞还将健全土壤污染防控体系,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建设用地管理环境审查等制度,加快麻涌、石碣、洪梅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试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市土壤污染全面遏制,受污染工业场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0%。
东莞同时将重点抓好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力争2018年已规划的环保热电厂全部建成投产,到2020年全市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抓好谢岗飞灰处理设施、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及危险废物处理处置项目建设,争取到2020年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基本满足全市需求。
全市还将加快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实现2020年底前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以上。
“十三五”期间值得期待的绿色指数
投资127亿元新建1800公里截污管网,2020年底前建成4000公里。
PM2.5、PM10等各项大气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大于92%。
全市生活垃圾实现全焚烧零填埋。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50%以上。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