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阿里夹击,市值或落千亿,顺丰王卫如何破局?

标准排名 2016-12-02 09:13

文|孙斌

2016年称得上是中国快递上市年。一年间,顺丰、申通、圆通、韵达、中通全部选择登陆资本市场,快递业的竞争也从“车轮之战”演变成了“资本之战”。

2016年5月23日,鼎泰新材的一则公告正式拉开顺丰借壳上市的资本大戏。在先后两次修改借壳方案后,10 月 11 日晚,中国证监会75 次会议有条件审核通过了鼎泰新材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重组方案,总共历时141天,也刷新了圆通 194 天借壳上市的记录。在资本市场的第一次较量,顺丰以“快”制胜。

而让其他快递公司更没面子的是,资本市场对于顺丰的估值也远高于其他同行。根据重组方案,鼎泰新材将发行两次股份,一是以10.76元发行普通股39.5亿股用于购买资产,二是以11.03元发行普通股7.25亿股用于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由借壳前的2.33亿股增至49.08亿股。

交易完成后,顺丰的A股估值约为2300亿元,而圆通、申通、韵达3家快递公司的A股估值分别为969亿元、553亿元和609亿元,顺丰一家的市值比后三家的总和还要高。如果比照2015年这4家公司净利润与总市值,资本市场给顺丰(2300亿市场对应16.2亿净利润)的估值是141倍市盈率,圆通的估值是135倍市盈率,申通是72倍,韵达则是87.5倍。

目前顺丰重组方案已顺利过会,参考其在重组方案中所承诺的业绩预测,其2016年至2018 年净利润分别为28.18亿元、37.1亿元和47.24亿元,按照当前顺丰市值2300亿元估算,对应2016-2018年的市盈率约为82倍、62倍和49倍。而基于公司 2015 年业绩,公司未来3年业绩复合增速约为43%。

作为国内快递行业的标杆企业,顺丰在品牌口碑、快递经营模式、网络运力建设等方面优势明显,龙头气质凸现。同时,顺丰向快递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积极涉足电商、金融等领域,与主营快递物流板块形成联动效应,布局O2O 社区平台,打造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闭环生态系统。

同时,伴随着中国快递市场规模维持中高速增长,顺丰转型综合物流服务商的预期不断增强,顺丰市值也有望向美国快递物流龙头UPS(截止11月30日,市盈率20倍,市值7000亿元人民币)看齐。

标准排名认为,顺丰比肩UPS,这个问题太过超前,而眼下的两大难题,急需顺丰CEO王卫妥善解决:其一,如何支撑2300亿元的市值?其二,如何应对前有京东阿里后有三通一达(圆通、中通、申通和韵达)的围追堵截?

问题1:如何阻止市值缩水千亿?

以顺丰在重组方案中所承诺的业绩为参考,用49亿总股本换算,2016年顺丰每股收益应不高于0.6元,对应当前顺丰47元的股价,市盈率在80倍上下,而就算是2018年所保证的47亿元净利润,每股收益也只有0.96元,对应当前股价所换算的市盈率也高达50倍。

自登陆资本市场以来,顺丰股价最高曾达到57元,对应市值2800亿元,现在估值正向合理水平回落,截止11月30日股价跌至47元,但这也显然不是合理估值。以0.6元的每股收益衡量,按较高水平的50~60倍市盈率估算,对应的股价应是30~36元,所对应的市值为1500~1700亿元。果真如此,顺丰市值也将从最高值缩水1100~1300亿元以上。这应该是王卫不愿意看到的,但是,这看起来似乎是浩浩荡荡的大势,他能阻止吗,如何阻止?我们拭目以待。

问题2:能否突破重围?

高成长性对应高估值,顺丰的成长性在行业内一直名列前茅,这也是资本市场给予顺丰高估值的最大原因。但一直保持快速发展并非易事。

首先就是“三通一达”的不断追赶。圆通、申通、中通、韵达都已经宣告借壳上市登陆资本市场,获得资本助力的“三通一达”势必加快扩张步伐,进行新一轮的竞争。由于加盟制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三通一达”和顺丰的定位差异,2015年圆通、申通、韵达在快递业务量的指标上都超过了顺丰。目前“三通一达”正在积极向中高端拓展,这给顺丰很大压力。

顺丰在快递圈里算得是“高大上”,在中高端快递市场占有绝对优势。顺丰快递业务单价近3年一直维持在23~24元/件上下,远远超过以电商件为主的圆通、申通等公司单价。其他对手更像快递业的“屌丝”,其中圆通、申通、韵达等3家公司的快递业务单价只有2~4元。没错,只有2~4元,2015年圆通快递单价3.82元,申通2.92元,韵达2.25元。

顺丰的市场定位使其一定程度上避开了唯电商件马首是瞻的窘境,相对于其他快递公司对电商件的依赖程度非常低,淘宝件占顺丰业务总量一直只有10%左右。不过,现在“屌丝”们都已上市,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这群“屌丝”显然也不会再任由顺丰一家在中高端市场独大而坐视不理。

其次,快递圈的Uber——菜鸟网络的威胁。相比于阿里巴巴入股圆通,对顺丰更大的挑战可能是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这是一家以大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第四方物流平台,是做组织者、领导者、规则和标准制定者。虽然菜鸟网络直接进入快递运营层面的可能性不太大,但菜鸟行业整合能力十分突出。据介绍,2013 年才成立的菜鸟网络目前已和100+快递企业、3600+专线运输公司建立合作,最后一公里自提点约有4.6 万个,合作伙伴车辆23万辆,网络覆盖全国 1.9 万个村和224个国家和地区。

第三,电商物流全面开放。以京东为代表的电商物流已正式对外开放。在国内市场,随着京东、苏宁等规模不断扩大,B2C电商市场占比逐步提升。由于第三方快递提供商的服务质量不能满足B2C配送要求,因此B2C电商平台便开始建立自己的快递运力,克服物流短板。B2C 电商以大型物流仓储中心为据点,通过大数据实现合理分仓调配,压缩干线运输时间,从而在配送频率和配送时效上能够超越第三方快递公司。

而目前京东基础网络在50座城市运营209个大型仓库,全国拥有5987个配送站和自提点,仓储设施占地约 430万平方米,6个“亚洲一号”智能物流中心也已投入使用,还拥有 1500+京东服务中心、1300+京东帮服务店、1400+京东派校园店。

除此之外,还有来自以德邦物流为首的零担物流以及共享经济衍生出的众包众筹的物流模式。

前后夹攻下,顺丰能否突破重围?

纵观顺丰23年发展,直营模式是其与其他中国本土民营快递企业最与众不同的气质,也是与国际快递物流巨擘UPS 、FedEx 、DHL等最相似的基因。

只不过,市场在变、行业在变,从国际上看,最具竞争力的物流企业还是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的综合物流商,而非单一的快递公司。市值7000亿元人民币的UPS是国际物流巨头,也是顺丰试图赶超的对象,但如果与市值25000亿元人民币的亚马逊相比,又都是小巫见大巫。

或正如《福布斯》杂志所说,不管是亚马逊,还是沃尔玛,都是披着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标准排名认为,未来的顺丰也必然会朝着综合物流服务商的方向转型,比肩UPS也不会是顺丰的终点站

编辑 杨小妍
点击展开全文
继续阅读
评论
提交
最新评论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