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农村“三资”监管难题,大亚湾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南方+ 记者 周欢  2016-12-01 16:38

大亚湾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周欢 摄

11月底,笔者走进我省唯一的国家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惠州大亚湾,感受到大项目如火如荼建设的同时,社会和谐稳定、生态保持优良、民生快速发展。该区近年来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等,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打出创新基层治理与狠抓经济、民生的“组合拳”,提升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亚湾全区各渠道口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10781条,办结率94.27%。近年来,该区无进京访、集体上省访,集体到市访批次2015年同期下降400%、今年到目前为零。该区还获评“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单位”,在“万众评公务”年评中排全市各县区第一,依法行政考评获市优秀等次,并连续3年获评“全市平安暨综治工作优秀县(区)”。

专业律师团队跟进依法化解矛盾

在大亚湾,曾有几十名工人投诉施工单位某公司拖欠工资约150万元,形成棘手的群体性信访。律师团队深入研究后,提出法律意见及解决方案,最终引导工人通过法律途径实现维权。

这源于大亚湾建立起专业律师团队跟进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新机制,由信访机构向社会购买法律服务,在惠州全市率先设立信访律师工作室。

“我们形成了访前律师法律咨询、接访现场法律协助、案件法律研讨、重大疑难信访涉法问题出具法律意见书等信访法治化的工作机制。”大亚湾区信访局负责人说,工作室成立以来,律师提供建议34条、可行性分析评估20次,将75宗信访事项依法引入司法渠道解决。

惠州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说,大亚湾区较早引入律师参与信访,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信访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除了“信访+律师”,大亚湾还将普法调解等更多公共服务覆盖到村居、企业,争取“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继“法制副主任”实现村居全覆盖之后,大亚湾作为惠州市首批试点,去年起由财政出资聘请律师担任10家试点企业的“法制副厂长”,推动企业治理现代化。今年前三季度,该区“法制副厂长”提供法律服务114次,参与纠纷调解10宗。

多管齐下收成效,2014年来,大亚湾区先后获评全国、全省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及全省信访工作通报表扬单位,实现“零”进京访。今年1一10月,无集体到省访,到市集体访批次下降100%。

建社情民意大数据库和综合办理平台

当今时代,网络已成为群众意见表达的最大平台。为此,大亚湾区坚持“群众在哪,联系服务就到哪”,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线上线下融合,畅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当地干部说,大亚湾搭建了社情民意大数据库、社情民意综合办理平台,建立网上群众工作部,线上服务+线下服务融合,解决问题+预防问题融合,提升服务+创新服务融合,深化民意收集、办理、应用机制建设。

据介绍,大亚湾区2014年7月就启动建立了集收集、报送、交办、督办、反馈等功能于一体的社情民意综合办理平台,并不断完善优化。该平台以民意“绿色通道”、网络舆情、12345专线电话、隐患排查、网上信访、送信走访等渠道为载体,多层面广泛收集群众的咨询、投诉、诉求、求助、建议等各类民情民意,统一录入社情民意综合办理平台,建立台账,形成民生施政的大数据库。

有了大数据库的支撑,大亚湾精准定位民众诉求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化解矛盾隐患、增进民生福祉。通过这一举措,促进了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也更加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运行,2016年7月大亚湾建立了“在售楼盘信息动态公开机制”“常态化联动执法机制”“信息共享转交联处机制”“现场应急处置机制”“企业守法部门履责‘双倒查’机制”等监管执法长效机制,较好地维护了群众权益,相关诉求呈大幅下降之势。

抓农村“三资”管理“牛鼻子”

在大亚湾西区街道,东联市场商铺招标信息在“三资”管理平台中发布后,200多名经营户前来竞价,最终成交202宗,成交额比上年增长63%。

早在2014年10月,大亚湾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平台。“公开招标打消了经营户主担心‘暗箱操作’的疑虑。”东联社区居委会干部说。

原来,农村“三资”是当地信访最多的领域之一。为此,该区把它作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和基层治理的“牛鼻子”来抓,开通农村“三资”管理服务平台,与“掌上村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上办事大厅等相衔接。

截至10月底,大亚湾区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中心共发布招标公告352条,成交6.35亿元,增值1100多万元。该区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高有宝说,“三资”阳光运作,相关违法违纪现象少了,投诉明显下降。智慧化监管农村“三资”也让村民放心。“通过上网和手机短信都可看到村组财务了。”

解决群众身边问题,大亚湾还巧借互联网思维,建立了“互联网+社区”模式服务。今年5月1日上午,大亚湾区管委会10件民生实事58个项目之一的大亚湾区社区服务掌上智能系统——“在大亚湾”APP正式启动上线,首站试点的新寮村村民们将可享受到新鲜的“互联网+社区”服务。这是大亚湾区基层治理工作进行的又一新的尝试和探索。

“‘社会治理互联网+’模式,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大胆创新和实践,符合建设智慧社区的发展趋势。”大亚湾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搭建社区和群众之间较为简便的沟通平台,就是要为群众提供各种“零距离”便民服务,使“在大亚湾”APP进家入户。

“在大亚湾”APP平台自5月1日上线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目前该APP下载人数为3533人,APP总浏览人数高达27万人次,并荣获2016年惠州市社会治理创新十大项目一等奖。未来,还将结合试点工作,选择区内外来人口较多、年轻人多的村(社区)或者条件成熟的老社区,逐步推广“在大亚湾”APP。

大亚湾还注重日常排查化解,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实行区、街道、村三级联动响应、分析研判、分级办理,98%的群众诉求在街道、村有效解决。

七成新增财力投向民生提升百姓获得感

抓基层治理就是抓稳定、抓民生、抓发展,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亚湾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正是发展理念和政绩观改变的缩影。发展石化产业的同时,该区注重协调、绿色、共享,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促社会和谐稳定,为全省区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层样本。

记者了解到,大亚湾区围绕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示范区,正在着力打造经济繁荣的活力湾区、环境优美的魅力湾区、和谐安康的幸福湾区。

走进大亚湾石化区可见,国内在建的最大石化项目——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正热火朝天施工。在这里,石化名城与山水丽城并行不悖。大亚湾还大手笔进行“绿色投资”,去年来投入20亿元补环境基础设施及生态短板,大亚湾石化区安全环保设施投入累计超100亿元。

转型升级有“绿色动力”,居民也有“绿色获得感”。截至2015年底,大亚湾区公园绿地面积376.2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到17平方米,比上年提高1.4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62平方米。该区还启动实施公园下乡行动,到2017年具备条件的村将实现“一村一公园”全覆盖。

大亚湾区环保局负责人说,今年1—10月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92,比2013年同期改善28.1%,继续居全市市区五个监测站点前列。眼下,当地涉环保信访越来越少。今年以来,涉石化区环保、安全新信访件“零发生”。

绿色发展让城市升值,共享发展则增民生福祉。经济和财力壮大了,民生也快速发展。该区每年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投向民生,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市前列。

例如,针对群众集中反映教育基础薄弱问题,大亚湾先后新建扩建了一批学校,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增优质公办学位5010个,并引入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办学,与惠州一中等市内名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回应群众关切,下大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2016年大亚湾重本、本科上线率分别是2014年的8.9倍和1.9倍。此外,根据群众普遍反映的公交票价高、乘车难问题,2015年1月大亚湾启动实施公交惠民改革,降低票价、增密频次、改善设施、提升服务,公交票价降幅48.7%,赢得普遍点赞。

随着基层治理、公共服务、宜居环境与发展水平提升,越来越多人来到大亚湾安居乐业。“这里民生配套不断完善,生活成本低、质量高,很有幸福感。”来自深圳、在大亚湾定居的杨先生说。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周欢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