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陶居厦门开分店,广州老字号茶楼首度“走出去”
记者 2016-12-01 15:52
陪伴广州市民78年的老字号餐饮企业大同酒家宣布停业。11月底,大同酒家员工在酒家门口贴出公告,称12月1日起停止营业。公告指出,这次停业与酒楼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有关。
“老店”员工贴出停业公示
12月1日上午,陆续有顾客前来位于沿江路的大同酒家。部分茶客如往日一样走到大同酒家门口时,才发现酒家没有营业。
无论是酒家的大门还是旁边的饼屋,皆把大闸拉下只留一个小门供员工进出。有顾客从小门探头进店内询问留守员工“到底什么时候重新开张”,也有市民赶来与大同酒家拍照留念。
在大门口,一张红色的告示写着“即日起停业”。公告也指出,企业进行财产清算,员工要回来办理劳动手续并支取工资。有餐饮业内人士透露,大同酒家要停业的消息一直在业内流传,而广州并非没有餐饮企业愿意接手,但都因为成本太高而作罢。记者电话联系大同酒家负责人,但他表示,最近很忙,不便回应问题。
餐饮老字号命运各不同
在“老广”心目中,大同酒家与大公餐厅(创办于1945年)和大三元酒家(创办于1919年)合称为长堤路三大酒楼。但大公餐厅和大三元酒家相继在1999年和2000年结业,而大同的此次的结业令长堤路三大酒楼彻底成为追忆。
记者了解到,由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广州现有31个,其中泮溪酒家、北园酒家、广州酒家、莲香楼和陶陶居等5个为餐饮品牌。一方面,近年来,餐饮老字号出经营困难的新闻不绝于耳,早前就有百年历史荣华楼、云香楼等老字号均因为经营惨淡而不得不结业的案例。而另一边厢,一些适应市场法则生存的老字号业务则蒸蒸日上。同在12月1日,陶陶居省外分店在厦门开业,标志着广州餐饮老字号首度“走出去”。广州酒家以“互联网+”和点心标准制造抢占全国市场,其广式月饼和糕点畅销全国。
广州美食家,餐饮行业资深观察人士劳毅波认为,同在沿江路,大同酒家选择结业,而旁边的渔民新村则生意红火。历史和情怀不足以成为老字号支撑的核心力量,餐饮要持续发展最终要依靠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的青睐。他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老字号的现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不能把老字号的传统保留寄望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社会关怀,即使政府关注,也要通过文化购买的方式,遴选、审核、中标,保留价值更高的文化精华,为大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大同酒家时间轴
1938年,日本商人中泽亲礼在大同酒家现址开办“广州园酒家”,此为大同酒家前身。
1942年,“广州园酒家”经营不善,中泽将酒家顶手予香港酒楼大王冯俭生,冯将店名易为“大同酒家”。
1945年,抗战结束,冯俭生忧大同酒家曾经的日资背景故抽走资金,后“茶楼大王”谭杰南接手经营大同酒家。时大同酒家为广州最豪华气派餐馆之一,一至五楼皆为经营场所,两幢电梯层层柚木地板,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贵人常光顾。
1954年,大同酒家改制为公私合营经营,为广州第一家公私合营餐饮企业。
1985年,大同酒家与香港富茂有限公司达成合资协议,成为广州第一批中外合资餐饮企业。港方出资将大同酒家重新装修,菜式上选用进口材料提高食品质量,并首创在楼下开设自助饼屋作西点经营,大同酒家因此再度步入鼎盛时期。
1996年,大同酒家开设粤曲茶座,此后粤曲茶座成为大同酒家经营特色。
1997年,香港富茂结束合资经营,大同重新收归国有。受周边市政建设及经营环境变差等因素,经营开始走下坡路。
2002年至停业前,大同酒家尝试多种转制手法经营,包括职工承包、私人投资等延续老字号经营。
2016年11月底,大同酒家贴出公告,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12月1日起停业。
【记者】朱伟良
【摄影】肖雄
【校对】华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