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日报 记者 董伟伟 2016-12-01 09:46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11月30日召开的全市卫生工作会议上,河源印发了《关于建设卫生强市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吹响建设卫生强市的号角,着力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卫生服务体系。
短板:12项指标未达卫生强市要求
近年来,河源高度重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投入6亿元分别完成了市人民医院及市妇幼保健院的二期主体工程建设,启动了市中医院二期工程,建设了市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及120应急指挥中心,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体系日趋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人民群众得到很大实惠。
但由于经济落后、财力有限,河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存在很多短板:全市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仅为1.74人,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1.95人)仍有差距;医疗卫生机构每千人口床位数3.93张,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分别少0.92张和0.09张;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1.05%,比全省低22.94个百分点;建设卫生强市17项主要指标中,我市仅有5项指标达标,仍有12项未达标。
目标:2018年实现50%以上县区成功创建
按照《意见》规划,河源建设卫生强市,要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有效运行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实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量比例明显上升、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升,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和主要健康指标达到粤东西北地区中等水平,到2018年各县区全面推进创建卫生强县(区),并实现50%以上县区成功建成。
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无人问津。”是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我市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没有一个全日制本科生,各县区医院也有很多专科空白。
《意见》明确,河源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县区级区域原则上设立一所县办综合医院和一所县办中医院以及一所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2018年前,各县要建成县级120指挥中心,乡镇要建成标准化卫生院,村(居委会)要建成标准化卫生站。
此外,河源还将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加强县级医院设备装备建设,县人民医院至少要配置影像、检验、手术、病理、重症监护等76种设备,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水平,力争到2018年县域内住院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到2018年,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要基本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各县区均有一所医院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标准。
重点专科建设:“以奖代补”扶持重点专科建设
重点专科服务能力薄弱是制约河源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目前,河源还没有国家级重点专科,省级重点专科也仅有3个,这直接导致河源住院病人外流。
会议指出,各县区要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争取2020年底前,市人民医院创成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5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各创成1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和3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2018年前,各县区人民医院要创成2个以上市级重点专科,2020年前全市县级人民医院争取创成1个以上省级重点专科。
会议明确,市政府将加大对创建重点专科的扶持力度,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倾斜。
社会办医:放宽放活社会资本办医
社会资本办医是深化医改的“活水”。《意见》指出,要改革社会办医行政审批制度,严格落实省规定的财政补助、筹资融资、税收优惠、医保定点、职称评定、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政策,实现民营医疗机构在转入、运营、监管、培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意见》明确,到2018年,全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和诊疗服务量要达到总量3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