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日报 2016-12-01 09:19
为助力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8日,市创文办召开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介绍金沙湾片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工作相关经验,讨论加快推进我市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现场
新型垃圾屋更卫生环保
当天,记者随与会者来到海滨东四路参观,只见一个新型环保垃圾屋干干净净地坐落在街道一旁。与过去污水横流、异味扑鼻的邋遢场景截然不同,这种新型环保垃圾屋具有密闭性很好的金属门,门上醒目地用“绿”“红”“黑”三种颜色标明不同的垃圾类型——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新型环保垃圾屋能改变人们对垃圾屋的传统印象。”赤坎区副区长甘强向“取经”者介绍道。
“做好垃圾分类,共创美好家园”“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往前走几步便看到长达百米的“金沙湾片区‘三个城市’样板区建设宣传栏”,上面有详细的垃圾分类知识介绍和宣传推广,并配上附近街道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前、后变化对比照片。
走进某小区,多处可见“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等告示牌,让垃圾分类更深入民心。小区公示栏内则记录了住户垃圾分类情况,并对做得好的住户进行表扬,奖励小奖品,以有效保持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热情;同时通过街道名义向片区垃圾分类做得好的居民投递感谢信,对居民身体力行支持、配合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表示感谢,从而提升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并呼吁大家共同携手,齐心合力,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共建美好家园。
此外,记者在放置垃圾桶处看见4个黑色垃圾桶,1个红色垃圾桶,2个绿色垃圾桶——这是根据生活实际,普通住户日常的厨余垃圾所占比例较多,这样分配垃圾桶数量更加科学合理。垃圾桶上方墙壁还贴有关于垃圾如何分类的海报,通俗易懂,帮助居民快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成效
垃圾减量幅度达23.7%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环境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困扰着城市品质化发展。为破解这一难题,助推城市提质发展,市政府下决心、亮新招,在2016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综合推进金沙湾片区“脚印路网”、“海绵”试点和“循环”社区建设,试点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打造城市转型发展样板片区。
金沙湾片区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东至观海路、西至海滨大道北段、北至军民路、南至体育南路。片区内有滨海、金沙湾2个社区,有郦湾名邸、君临海岸等物业小区16个、单位宿舍区和宿舍楼14个(无物业管理)、私人住宅约240户,总共1.12万户、3.76万人。该片区还有金沙湾学校、市第32小学两所学校,共3400多名学生。
金沙湾片区垃圾分类回收坚持“五分”原则,赤坎区和相关部门采购安放了1100个分类垃圾桶,免费向片区居民发放了100多万个垃圾袋。市供销社成立了再生资源回收队伍,设置了金沙湾再生资源回收站和有害垃圾存放铁皮屋,购置了垃圾清运三轮电动车12台,确保垃圾分类、回收、集散、运输等全过程规范运行。
“自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集中处理以来,金沙湾片区居民的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收集覆盖率、准确率等明显提升,垃圾减量化工作成效突出,社会反映良好。”据甘强介绍,金沙湾片区今年5月份运到垃圾焚烧厂的生活垃圾有147吨,6月份144.6吨,7月份137.5吨,8月份132吨,9月份131.5吨,10月份112.2吨,“10月份比5月份的生活垃圾减量了34.8吨,减量幅度达23.7%。”
建议
创新方式形成行动自觉
“我和9岁的儿子健身完买了2瓶矿泉水,儿子认真地跟我说瓶子要带回家处理,我当时既惊讶又欣慰。”记者遇到出来扔垃圾的居民陈女士,她笑着建议,“希望早日在全城推广垃圾分类,让湛江变得更卫生、更环保、更美丽。”
据了解,金沙湾大力加强对片区学生的宣传,制作垃圾分类倡议书、垃圾分类登记卡派发给片区学校、幼儿园,通过学校动员学生、学生带动家长的方式,带动片区约5000户家庭实施垃圾分类;每个星期五通过校讯通发信息提醒家长,星期六上午将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带到流动回收站进行投放,对积极参与的学生进行登记印章及奖励小礼品,提高大家的积极性。
交流会上,大家认为推行垃圾分类,不管是让民众养成良好习惯,还是提高居民心理成熟度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健全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机制,这需要大量的、长期的宣传,需要配备大量的基础设备设施。而且,仅靠配置一些分类垃圾桶、发放垃圾袋,或是简单的宣传教育是很难真正实现垃圾分类的,必须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完善宣传机制,通过把片区的老年人、广场舞阿姨、学生等全部动员起来,确保垃圾分类入脑入心,形成居民的行动自觉。
“单靠市供销社的再生资源回收队伍是难以拓宽垃圾分类范围的,应引导、扶持和发展具有专业化、社会化、规模化的收运企业和回收公司参与垃圾分类收运,逐步建立规范有序、适度竞争、监管有效的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和回收利用体系。”金沙湾社区相关负责人建议,加强对居民和物业管理者的引导,“实践证明,物业管理公司的支持和配合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议增强属地街道办与物业沟通的有效性,甚至可通过市房管局出台相关规定,提高对物业管理公司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性,达到垃圾分类全过程全人员都高度重视、主动参与的目标,真正形成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