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东靠也西望,高明将发展通道经济

南方+  2016-12-01 07:49

每周一到周六,集装箱车队都会从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鱼贯驶出,直奔约一公里之外的珠江货运码头。箱内装载的面料和成衣,将从西江启程,一路运往欧美进行销售,一路运往越南、马来西亚、广西桂林等国家和地区的溢达成衣工厂进行再加工。

广东溢达进出口部负责人介绍,2015年该公司出口了1.3万吨针织面料、6200万码梭织面料和超过3200万件的成衣产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经过高明港口运出,目前该公司经水路运输的货物已占货物总量的六成左右。

“高明要到西江‘中流击水’,在佛山乃至珠三角核心区向粤西以及西南地区辐射的过程中,建设新通道,自觉担当桥头堡,同时要借这个机遇壮大提升,为高明发展谋求更大的空间。”11月29日下午,高明区委书记徐东涛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道,高明将贯彻落实佛山市党代会精神,在开放发展战略上着眼于大,在全国乃至全球视野下广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在战术上则着手于小,脚踏实地从具体事情做起。

徐东涛表示,围绕佛山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所提出的开放发展新部署,即“在全球、全国坐标中找准发展定位,走出一条经济边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持续扩大、比较优势充分释放的新时期佛山开放之路”,高明将自觉担负桥头堡和通道的责任,一方面加快完善交通体系,发挥珠西经济带交通枢纽的重大作用;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通道经济,既向东看,更加主动地利用好广州、深圳创新资源和资本的溢出效应;也要向西看,将高明打造成为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带动珠西经济带的协同创新高地。

“在此过程中,高明区委、区政府鼓励企业在扎根高明的基础上,真正到珠江—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中流击水、百舸争流,推动高明加快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区位责任。”徐东涛说。

广东溢达纺纱车间。位于新疆的溢达最新自动化纺纱车间,万锭用工不足15人,自动化程度位居全国领先水平,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从沧江到西江 高明城市框架拉长变宽

高明的西江情怀由来已久。

早在高明刚刚恢复建制的1981年,在一次将新县城留在明城还是迁往荷城的大讨论中,“靠近大江大河,靠近广佛核心区,更能推动新高明发展”的声音逐渐占据了主流,高明新县城最终选址荷城。这也使得高明的发展重心从西江支流沧江河,逐步转移到西江干流之畔。

正是这一抉择开启了高明的“西江战略”。事实上,高明坐拥17.5公里的西江黄金水道,高明把中心城区从邻近沧江的明城迁到西江边上,建设一个新县城——荷城,为日后高明经济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也逐渐把高明的城市框架拉长变宽。

此后,基于自身东靠珠三角核心区、西连粤西乃至西南地区的地理区位,一条突破西江瓶颈努力东靠、依托西江黄金水道实现西连的发展脉络在高明得到延续,引领着高明的发展实践。

在东靠上,高明大桥、龙高路、广明高速公路的相继通车,使高明东出口更加畅通。明年,佛山一环西拓南环段、佛山地铁2号线二期项目(南庄至高明段)将启动建设,高明有望再增多个东出口,并迈步进入轨道交通时代。

在西连上,江肇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延长线的建成通车,大大加快并密切高明与粤西地区的物流人流联系。2015年,高恩高速(高明至恩平)正式动工,预计全线于2018年建成通车,将进一步完善珠三角高速公路网。

如今,从当年高明新县城奠基石所在的荷城公园出发,沿着沿江路一路北上,就会到达西江新城,这是高明“西江战略”推向纵深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高明逐步建立起的现代城市框架格局。

2007年,高明在西江之滨规划建设一座现代新城,命名为“西江新城”,并通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确立了新城总体规划方案。经过多年建设,西江新城“核心启动区”已显现规模,并于2013年获得了广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称号,2015年获得“全国生态文明标杆城市”,一个生态宜居新城正崛起于西江之上。

借助东靠西连等在内的系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高明实现了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历史性跨越,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稳居全国百强县(区)行列,并已跨越水运时代、高速公路时代,加速向轨道交通时代前进,并在“一带一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中展现更大作为。

目前,高明区已经构建起“五纵四横”骨干路网。“五纵”指荷富大道、杨西大道、高铜线、江肇高速、江罗高速;“四横”指广明高速、西江大道、荷杨大道、高明大道,辖区内的市民通过高速公路基本实现1小时到达广佛核心区。

从承接到辐射 有为政府与有为市场竞相接力

在高明与珠三角核心区、粤西乃至珠江—西江经济带城市交通联系更趋密切的同时,高明与这些城市的区域合作、产业协作也更加紧密。

“高明先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积累起第一桶金,再通过企业走出去拓宽发展空间。”高明区经济与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说,2002年,佛山五区区划调整后不久,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高明掀起了一波承接佛山市产业转移的热潮。

数据显示,自2003年至2008年,高明6年间引进的所有784个项目中,有七成来自市内转移。海天调味品、佛照明、万和电气等来自禅城、顺德、南海的企业纷纷在高明设立基地,它们是此轮产业转移的杰出代表,至今已支撑起高明经济版图的半壁江山。

在这一过程中,有一批企业在高明获得发展壮大后,将发展触角延伸至粤西乃至大西南,返过头来又再度反哺高明,推动高明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10月,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在高明更合启动建设,工程分两期建设,总投资达30亿元。

“我们的总公司诚德特钢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先在禅城澜石销售不锈钢制品,之后一直往上游走,在高明更合设厂从事不锈钢生产加工,实现了年产30万吨的产能。”佛山市诚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邓伟健说,到2009年的时候,公司从高明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跟广西北海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合作,在北海铁山港建设了一个超大规模的不锈钢生产项目,并在南亚购买矿山,实现产能再度升级。

“这次回到佛山高明,是想发挥佛山作为中国最大的不锈钢市场的产业集聚优势,进一步延伸企业下游产业链,以实现高明与北海‘术业有专攻’,把两地各自优势都能够发挥出来。”邓伟健说。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是另一家从高明走出去的代表型企业。早在1988年就落户高明,在高明发展壮大为广东省最大的纺织服装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纯棉衬衫供应商,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2011年9月,溢达集团签约落户广西桂林,计划投资20亿元人民币,在桂林建设集工业旅游、时尚休闲、艺术设计和科学技术成果展示等相互融合的产业项目。

与诚德集团类似,溢达集团布局广西桂林后,并未弱化高明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高明依旧是溢达全球最重要的基地。”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表示。

如果说,前一阶段高明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力更多体现了“有为政府”的引领作用,那么企业在高明发展壮大后,从高明走出去辐射西南地区,乃至通过收购矿山切入到全球产业分工,则既体现了“有为政府”所带来的到位企业服务,也体现了“有为市场”的先知先觉,大胆探索。

既东靠也西望 走向开放高明新时代

11月29日,佛山市委书记鲁毅在党代会报告中表示,要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将佛山打造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先行区。

“高明区委、区政府鼓励企业在扎根高明的基础上,真正到珠江—西江经济带乃至‘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中流击水、百舸争流,进而为高明争当珠三角核心区辐射带动珠西经济带的桥头堡贡献力量,为佛山开放发展贡献力量。”他说。

在开放中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完善的交通对接。徐东涛说,高明将以实施交通大会战为总抓手,全面畅通与广佛深核心区的互通互联,进一步畅通高明“东出口”,同时加快推进联通粤西乃至西南的路网建设,提前谋划珠三角新干线机场交通路网规划,发挥珠西经济带交通枢纽的重大作用。

为提升企业面向全国乃至全球配置资源的信心和能力,今年以来,高明经促等部门积极发动企业参加“走出去”经贸活动和专题会议,并与税务部门联动,上门对“走出去”企业进行政策宣讲,积极组织企业申报“走出去”专项资金。

受此推动,凯德迅贸易等外贸骨干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更为密切。当中,佛山市凯德迅贸易有限公司通过在香港直接投资,并购彩虹国际科技公司,成为高明区境外并购第一家企业;佛山市盈辉作物科学有限公司计划在南非设立境外合资企业,企业已办结境外投资备案申请,项目正处在生产厂房的建设阶段。

海关部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高明出口总额120.5亿元,同比增长13.5%。在贸易伙伴方面,高明对非洲进出口和对海上丝绸之路国家(32国)进出口实现大幅增长。


■样本

面向全球构建生产贸易协作网络——

溢达借“一带一路”提升企业竞争力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溢达也有切身感受,30多年来企业产值第一次趋向平缓,但利润率却逆势上扬。”11月18日下午,溢达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车克焘在2016年“十如论坛”间隙受访时说。

溢达在高明是一家令很多人耳熟能详的企业,其在高明恢复建制的第七年即1988年进入高明,其后在产值、纳税和带动就业等方面常年位居高明企业榜首,直到现在已经累计投资超过7亿美元,目前仍是高明用工最多的企业,并在2014年和2015年两度在佛山十大专利富豪榜上夺魁,令不少人惊叹“这家纺企不简单”。溢达由此也成为高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关键一跃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分享者,并且直到现在还持续为高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先行先试,创造经验。

对于溢达与高明共成长的故事,高明区委宣传部官方微信“高明发布”今年7月专门推送了一条网文:“走在高明的大街上,碰到的常常不是溢达的员工,就是溢达的家属。2013年,溢达员工规模最多时达到3万人,几乎相当于高明常住人口(2013年约42万人)的7%。”这勾起了不少高明人的往事回忆。朴素的话语中,也潜藏着对这家在广东、广西、新疆、越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均布局产能的企业的祝福,这也是对高明深度参与“一带一路”进程的祝福。

毕竟,一定程度上,溢达好,高明也好,在溢达就业的市民更好。

每年在高明生产的梭织布可绕地球3圈多

1978年,溢达集团在香港尖沙咀成立,并于同年开始从香港向全球及中国内地布局。1988年,溢达在高明投资设厂,至今累计投入已超过7亿美元;1995年起,溢达又在新疆累计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投建多个纺纱厂。

以此为标志,涵盖棉花种植、轧花、棉纺、织布、染整、制衣、辅料包装及零售的纵向一体化供应链开始逐渐成型,溢达也成为国内最早布局一体化供应链的纺织服装企业。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车克焘说,溢达从制衣开始起步,为了让成衣的品质受控,投资了面料厂;为了让面料的品质提高,溢达投资了高支纱厂;为了纱厂有稳定的高品质原料,溢达又投资了轧花厂、棉田。

得益于纵向一体化供应链效益日益显现,溢达从小型的贸易公司壮大成为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广东、新疆、江苏、浙江、广西等地区布局大量产能,并在马来西亚、毛里求斯、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设有成衣生产工厂,目前溢达是全球最大的纺织制衣跨国集团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全棉衬衫制造及出口商,众多男装国际知名品牌将其视为首选供应商。

这样的多点布局,与日后“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的国家及地区正好高度重叠。“我们当时只是出于企业发展的需要而进行产能布局,没有意料到日后会与‘一带一路’战略高度契合,现在国家大力提倡‘一带一路’,更加坚定溢达面向全球配置资源,继续构建生产贸易协作网络的信心。”车克焘说。

在溢达的全球网络中,高明是最重要的一环,是溢达全球最大的生产和研发基地,仅是每年生产的针织布就超过21000吨,梭织布达一亿余码,后者可以绕地球3圈多。

“从棉花种植开始,溢达在新疆把好的棉花纺成纱,把纱运到高明,在高明把纱织成布,再从高明把面料输送到越南、马来西亚及桂林等生产基地。”车克焘说,高明是溢达唯一的面料生产基地,也是最大的成衣生产基地。

多点布局是“分工协作”而非“转移替代”

今年11月,2016年“十如论坛”在广西桂林顺利召开。自2014年以来,溢达每年都会举办这一论坛,邀请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工业制造、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供应链管理、产品科技创新、人文旅游和新生代等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探索中国发展新模式。

溢达与桂林结缘要追溯到2011年。当年,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成立,计划投资20亿元,在桂林建立一个集特纺、制衣、物流、体验中心等元素于一体的低碳型生态园区,除了传统制造外,还将加入工业生态旅游、零售等新元素。

该项目位于桂林前往阳朔的要道,是连接桂林各重要景区的必经之路。很显然,传统纺织项目通过桂林这座世界旅游城市严格甚至堪称苛刻的审批,其本身就显示出桂林对该项目的期待。

“从佛山到桂林,在生产环节上是一个相互配合的过程,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而并不是非此即彼、相互转移的关系。”车克焘强调,溢达在桂林谋篇布局并非产业搬迁,目的是为了加强区域间的生产协作,探索转型升级、生态生产之路,也恰恰是在呼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为珠江—西江产业带沿线城市产业协作贡献力量。

在区域分工中,位于高明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扮演着生产和科研的中枢角色。溢达目前在全球每年制造销售成衣超过1亿件,面料都来自高明,高明依然是溢达集团在全球最大的基地。而且,溢达集团在高明还建设有配套的污水处理厂、辅料及包装厂,甚至还有一个环保热电厂,就是为了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还能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008年以来,国内纺织出口行业普遍不景气,广东部分外资企业将产能外迁到东南亚国家。但溢达却没有仿效其他同行,而是多次发出颇具底气的表态——“不会搬到‘更便宜’的地方,会留在更有竞争力、配套更完备的地方”。因为溢达基于优化纵向一体化供应链的全球布局,早已帮助溢达在全球构筑紧密的生产贸易协作网络,提高抗风险能力。为了提高企业利润率,溢达的选择是提升科研创新能力,生产有竞争力的产品。

为此,溢达集团还在高明建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组建了广东省棉染织、后整理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为溢达吸纳和培养高科技人才,提升研发能力,促进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广东溢达还设有六个实验室和一个经国家权威机构认证的物理测试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纺织技术科研队伍,建设最大的科研基地,集中力量开发高新产品,包括未来的联动自动化制衣技术、自动机床、机器发展中心等都将在高明进行。作为一家传统行业的纺织企业,溢达在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在佛山市“十大专利富豪榜”夺魁,这正是溢达坚守高明,大手笔投入科技创新,持续推动转型升级的有力例证。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摄影】关雪仪 叶能军 欧嘉明 王丽娜 李克华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