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杂志 记者 向松阳 卢卓炜 2016-11-30 09:32
乡镇换届,选出好干部是关键。博罗县“博士乡镇书记”们的“莺啼初试”,可以折射出选任干部时的考量。
博罗县石坝镇党委书记孙立武博士(右三)到群众家中慰问
9月底,博罗县17个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工作圆满结束,顺利选举出新一届镇党委、政府及人大班子。
36岁的石坝镇党委书记孙立武满票连任。从2012年4月任职镇党委副书记算起,今年是孙立武在石坝服务的第5个年头了。他是博罗县第一位做镇长的博士,也是第一位升任镇党委书记的博士。
博罗县共有13名博士和200多名硕士。作为博罗县搭建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的一次尝试,博士“下乡”发挥着人才培养试验场的作用。“怎么让这些高层次人才在基层留得下来,发挥得了作用,关键要给他们施展才能的平台。”正如博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潘智所说,对这些年轻人,“要敢于压担子”。
乡镇换届,选出好干部是关键。在深入考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今年,博罗县委又选派了3名博士到乡镇任职。同时,配出好班子、换出好面貌。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才能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博罗今年的乡镇换届,没有发生一起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也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之为“史上组织最严密、纪律最严格、秩序风气最好、用人导向最明显”的一次乡镇换届。
博罗县园洲镇副镇长王延金博士(左二)在研究规划蓝图
镇里来了名博士领导
“镇里来了名博士领导”,成为石湾镇、园洲镇和湖镇镇干部群众在今年乡镇换届中津津乐道的话题。今年换届,博罗县大胆使用高层次人才,选派了3名博士研究生到乡镇任职。
孙立武更早“下乡”。他是博罗县第一位做镇长的博士,也是第一位升任镇党委书记的博士。2009年7月,博罗县举办首次高层次人才招聘会,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孙立武是首批引进的4名博士之一,内蒙古人,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
下乡镇前,孙立武在县国土部门工作。2012年,组织部门一次谈话,改变了他的事业轨迹。下乡镇,担任领导职务……孙立武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3个月后,他被选举为石坝镇镇长。
留给他的适应期并不长。当地一些干部群众称他为“学生镇长”。“一些人以为他下来就是镀镀金,过渡用的,再加上他不是本地人,怕他语言不通、不了解乡情,又没有经验,做基层工作不一定行,心里是有疑问的。”原石坝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李定山告诉《南方》杂志。
这些闲言碎语传到孙立武耳朵里,他却不多做辩解。“我要做的就是学习,尽快适应并积累经验,让他们去评价,我要做到让他们心服口服。”
石坝镇离县城不过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但到镇上后连续四个月,孙立武都没有回家。逢周末,只能让妻子带着才几个月大的孩子过来陪他。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奔忙在农村一线,找村支书、村主任、村民和外出乡贤,把他们团结在一起共谋发展。
“孙书记跑得很勤。”认识他的人都这么说。三个月后,孙立武已经能听懂客家话了。他的努力,也得到了更多干部群众的认可。
“其实只要你沉下心来用心去做,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他们怎么会不认可?他们一旦认可你了,事情就好办了。”孙立武心里有杆秤,做好干部没有捷径,就是踏实做事,真诚投入、交流和沟通。“能办的我们第一时间主动解决,不能马上办或镇一级解决不了的,我们也要解释到位,再向上级反映促进问题解决。”
2014年,孙立武高票当选为石坝镇党委书记。两年后,他在镇换届中再次满票当选连任。当地干部群众用选票认可了这位博士书记。
我们不需要英雄,我们需要团队
孙立武的博士“下乡”记,在博罗开了个好头。
“乡镇换届,选出好干部是关键。”潘智介绍,换届前,县委组织部就对各镇领导班子的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近年来实施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用力度,树立重知识、重人才的用人导向。“在深入考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县委决定选派3名博士到乡镇任职,进一步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也是我县推进人才强县的一大举措。”
乡镇换届给博士们提供了新的平台。大家都期待,在服务乡镇的过程中,他们能为基层治理带来一股新风。
但是,面对当下农村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他们有没有能力扛起这副担子?
初到乡镇基层工作的博士们,肯定会有诸多不适应的地方。组织部门把问题想在了前面,要让博士们尽快融入当地,迅速进入状态开展工作,关键要配好班子,让博士们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
“我们不需要英雄,我们需要团队。”孙立武深有感触地说。他在石坝镇任镇长时,镇党委书记是位资历丰富的老书记,起着传帮带的作用,待他自己上任镇党委书记,组织部门又在镇长的配备上选优配强。团队的磨合和改善,都是为了让他们全方位地发挥作用。
“坚持梯次培养、优化结构、搭好班子,是我们统筹考虑各镇班子配备的一大原则。” 博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廖伟峰介绍,“此次换届高度重视优化班子结构,努力使领导班子成员在年龄、经历、专长、性格等方面搭配合理,做到优势互补、增强合力。”新一届的乡镇领导班子,共配备35岁以下年轻干部28人,36岁至50岁的共216人,50岁以上的干部33人,以40岁左右的干部为主,实现了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
3名新“下乡”的博士,担任的是镇党委副书记或副镇长职务。“他们本来就是各领域的专家,下去乡镇后会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廖伟峰说。作为过来人,孙立武也觉得,到农村更能锻炼人,更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暨南大学博士卢慧明任职石湾镇党委副书记,下乡镇几个月,他很快找准了定位,并积极融入班子。“班子团结很重要,老干部有经验,我们遇事多请教,他们也很乐意分享。”
乡镇干部更有奔头了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基层直面群众,辛苦是少不了的。“5+2、白加黑是常态。”孙立武告诉《南方》杂志,“在乡镇基层,领导干部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可言,凡是遇上急难险重任务或突发事件,加班加点是常事,特别是在汕湛高速石坝段征地期间,因为白天都要出去做群众工作,所有党委班子会议全都是在晚上开的。”
基层是“大舞台”。“下到乡镇,要同时做好与人、与地、与岗位的磨合。”博士王延金在担任园洲镇副镇长前,曾被人说不接地气,如今身份变了,考虑问题更全面了。10月底,他全程参与、妥善处理了一起信访案件,“收获很大”。“做基层工作,要让大家信服,要公平、公正办事,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讲究方式方法。”他说。
都说基层是年轻干部锻炼的大熔炉。用原石坝镇党委委员李定山的话说,这次换届对乡镇干部是“非常大的触动”。“过去‘空降’干部比较多,现在重视选拔基层一线的干部,这次换届从乡镇内部提拔的干部比较多,而且连乡镇事业单位干部和村支部书记都有了直接进镇班子的机会。”
中央明确择优选拔三类人员(事业编制干部、优秀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乡镇领导班子,给了更多想干事、能干事的人希望。“大家都很受鼓舞,现在有更加公平的机会了”。
公庄镇副镇长叶健,是换届新进班子人员。大学毕业后,他从普通办事员做起,一路做到了规划办主任,这次换届又给了他新的干事平台。“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党委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学的是土木工程,从事的主要是村建工作,叶健在基层锻炼的8年,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
“每个人都想进步,这次能上对自己也是一种鞭策。”根据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公庄镇包括叶健在内的2名镇领导都是本土提拔。而在博罗全县,现任镇班子成员有38人得到提拔重用,新进镇班子的67人中,有51人是从乡镇基层选拔的。“这让基层一线的人更有奔头了。”叶健说。
潘智说:“这次换届,我们非常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大力选拔更熟悉社情民意,更深知百姓所想所盼,更‘接地气’的乡镇基层干部,在一些重要岗位上,镇里有合适人选的,也是优先考虑从本镇产生。同时,引导县直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乡镇基层去锻炼,进一步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
能上能下,激发活力
在这次换届中,博罗也进一步加大了乡镇与乡镇、县直与乡镇之间干部的交流力度,特别是欠发达乡镇与较发达乡镇间的干部交流。潘智说,通过交流轮岗、能上能下,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
乡镇换届,领导干部上与不上,看他的品德,更要听群众的呼声。“我们提拔重用干部,首要条件是要思想素质好、政治觉悟高,敢于担当的。对在民主推荐中得票靠前、干部群众口碑较好、政绩较为突出、担当精神好的干部,予以大胆提拔重用。”潘智说。反之,对工作热情不够、担当精神不足、干部群众意见较大的领导干部,通过交流、“改非”等措施,结合实际予以调整。
也有人主动要求“下”。因为家庭原因,49岁的李定山在换届前就向组织部门提出个人诉求:退出镇党委班子。组织部门在多次谈话并征求多方面意见后同意对他作出调整,他的新职务是县水务局副主任科员。“职级没有变,但就退出领导班子了。”廖伟峰说。
在乡镇,李定山算得上是老资历了。自2006年从部队转业到石坝镇,他在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的位子上一干就是九年半。经历过两次换届的他,坦言自己一直很想进步。“三任书记、镇长也都很关心我,到后来我认识到,工作氛围好,在哪儿都是干,我只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没有遗憾了。”
“一定要让干部流动起来。”对于换届过程中的调整,孙立武认为值得肯定和推广。他所在的石坝镇,今年有2人“改非”、2人交流,“他们心态都很好,有党性、不纠结,对‘改非’尚未退休的干部,镇里也会适当安排他们参与一些工作。”李定山也提出中肯的评价,“调整后的班子更加合理、优化了。”
做了多年组织工作,廖伟峰注意到,这次乡镇换届,下了一批干部,可是没有人向组织提条件、要待遇、打招呼了。在潘智看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博罗把严肃纪律贯彻始终,确保了换届风清气正。
他评价,经过换届,博罗实现了乡镇领导班子在年龄层次、经历阅历、专业特长、性格禀赋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为乡镇这个“大舞台”充实了“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