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什么样的干部易获机遇

党建网微平台  2016-11-28 20:35

昨天,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结束,这对于有志成为国家机关一员、为人民服务的广大青年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其实,不仅仅是公务员考试,机关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同样随时面临机遇,如何抓住机遇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更是需要啃下的“硬骨头”。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帮大家支了招,党建网微平台带你来学习。

思想准备

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

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满足于现状,一定要有谦虚的态度,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意识。

——2004年5月1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机遇总是垂青勇于竞争的人》一文中提到

忧患意识,居安思危

我们共产党人的忧患意识,就是忧党、忧国、忧民意识,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深刻认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

——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

时不我待的精神

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

——2015年2月,习近平为出版发行的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时指出

不能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

行动自觉

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指出

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

——2016年3月7日,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审议时指出

“还没抬腿就怕摔跟头,那就寸步难行”

1983年12月22日,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发展商品生产三级干部会上讲话。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以按手印的方式首创“大包干”,1982年1月1日,中央农村工作一号文件首次正式确立包产到户责任制。习近平去正定时,河北省尚未启动。习近平看到这是今后农村发展的方向,偷偷派三个干部到安徽凤阳了解情况。回来后,他们白天调查了解农民的想法,晚上召集几个人放开讨论。

在习近平的推动下,县委反复讨论研究,决定在经济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低、离县城较远的里双店乡做试点。一年后,该乡人均年收入由过去的200元增加到400元。1983年1月,正定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了先河。

在发展商品经济三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怕担风险,还没抬腿就怕摔跟头,那就寸步难行,什么事也干不成”;但他也强调“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注意在实践中摸索和把握商品生产的规律性,尊重规律,因势利导”。概括说就是,“敢”字当头,步子稳妥,尊重规律。

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

1993年8月,时任福建省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在福州市、台江区领导联合接待群众日接待群众。

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既注重立足当前,又注重着眼未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制订长远规划。  

调任福州市委书记后,习近平着眼长远,1992年主持编制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构想》(简称“3820”工程)。为了制订好这一事关福州长远发展的战略,习近平亲自担任总指导,组织课题组赴广东、海南、上海、山东、江苏、北京等地考察学习,并在媒体上开辟“怎样赶上亚洲‘四小龙’”专栏,开展“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活动,广泛发动市民参与。

战略规划制定历时两年多,十易其稿,每一稿习近平都认真审阅,一同参与修订。“3820”工程制定出台后,他非常重视执行落实,每年都搞检查,对照规划中的指标,看各个地方、各个部门落实得怎样。

编辑 曾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