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建2.0版卫星城,融入广州创新枢纽

南方+  2016-11-28 09:41

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正向周边城市释放巨大引力。26日上午,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在佛山市顺德区启动建设。卫星城计划建设3万套人才公寓,与十所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建成百个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引进千名以上领军人才团队,吸引万名以上高端人才落户,打造产业主题鲜明、创新人才荟集的“2.0版”卫星城。

广州地铁7号线西延至顺德北滘镇,打开了顺德融入广州创新枢纽建设的新空间。西延段经北滘新城、陈村新城等站点,至广州南站与7号线主线贯通。今年6月,西延段已动工。7号线全部建成后,将串联“广州科学城-大学城-顺德北部片区”这条“科技创新走廊”,而科学城与大学城是广州打造国际创新枢纽的主阵地。

为融入广州科技创新枢纽的建设,佛山不惜下“重本”。未来5年,顺德区将筹集和建设人才安居工程房源不少于3万套,包括青年公寓、创业公寓、国际公寓和领军人才公寓等类型,打造高品质生活社区。同时,还面向高层次人才推出可供购买的人才专卖房和人才团购房,房价为同地段、同类型商品房市场成交价的八折至九折。

为吸引广州大学城创新人才加盟,顺德将重点建设七类创新平台,其中,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生命大健康产业园区引人关注。近年来,广州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异军突起,产业链条完备,创新人才集聚,辐射效应明显。

广州高校积极参与卫星城建设,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暨南大学与顺德合作,拟建设直属附属医院,华南师范大学与顺德共建公办幼儿园、中小学、国际学校。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广州大学城聚集了华南地区最密集的人才,有强大的溢出效应。卫星城建设是广佛同城合作的重要项目,将来一定是广佛人才合作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州市副市长王东说,建设大学城卫星城,对广州建设国际创新枢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州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广佛同心、齐心协力,共同打造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区、全国同城化发展示范区珠三角自主创新引领区”。

目前,广州正以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国际生物岛、广州大学城等空间形成城市创新走廊,以“北斗七星阵”之势拉开科技产业融合空间,建设国际创新枢纽。

专家认为,“1.0版”卫星城主要承载人口疏解、产业分工、服务支撑等功能,“2.0版”卫星城则以创新集聚、知识流动为纽带,意味着广州创新枢纽引力显现。


■纵深

从产业卫星城到创新卫星城

广州创新枢纽“引力效应”显现

在顺德区北滘镇,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在材料技术方面已有多个项目开展合作,并计划下个月挂牌成立联合实验室。

在佛山市高明区,安华卫浴的喷釉车间里,4个喷釉机器人长臂轻舒。少为人知的是,这些机器人来自广东工业大学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与佛山新鹏陶瓷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研究团队。

26日,顺德启动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建设,揭示了珠三角城市群内正在发生的改变:环绕在广州周边的产业卫星城,正变身为创新卫星城。改变背后,则是广州创新枢纽定位的引力显现,而广州对周边城市的功能呈现,已从商贸中心功能跃升到创新枢纽功能。

◎广州持续释放“创新引力波”

拥有博士近500人,科技人员占比从五年前的三成不到增加到2016年的55%,2017年将超过60%,近5年的科技投入共200亿元……广州大学城卫星城建设启动仪式结束后,顺德区顺势召开高端人才对接会,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晒家底”重金揽才。

美的集团中央研究院与华南理工大学在材料技术方面已有多个项目开展合作,计划今年12月挂牌联合实验室。它还与广东工业大学开展未来家居创新设计大赛,与中山大学已有项目在洽谈。

事实上,建设大学城卫星城的背后,正是顺德及佛山对创新人才的渴求,而广州正在源源不断地释放“创新引力波”。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远东风扇厂的一位副厂长成为美的的“星期六工程师”,周末踩着单车过来,帮助美的建起了第一个技术中心。

目前,顺德区内已有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顺德中山大学太阳能研究院、华南智能机器人创新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顺德现代农业总部经济研究院、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园等联合创新平台,广州的创新资源在顺德得到优化配置和辐射带动。

通过大学城卫星城建设,校地双方的合作将更加深入。发布会当天,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8所高校与顺德教育卫生、农业等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镇街签署“一校一策”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顺德将与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材料、环保等领域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与暨南大学合作,设置直属附属医院;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木质新材料研发、家具设计及智能化制造、木材检验研究基地等。

◎加速迭代升级的卫星城

车流穿梭,机器轰鸣,在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在核心城市广州周边,密布基于产业分工而来的卫星城。

围绕广州的汽车产业,一批以汽车零配件为主业的产业卫星城崛起。南海狮山即是一例,早在十年前就是广东省汽配专业镇。

计划于今年全线通车的莞惠城际轨道,其站台屏蔽门来自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副总经理张少文介绍,产品很多工序都在珠三角多个城市完成,东莞的玻璃幕墙工厂制造屏蔽门,佛山的五金厂加工地铁进出口闸机……

如今,在珠三角各个城市、区县及镇街,都能见到广州高校和研究所科研人员的身影,映射产业卫星城加速升级为创新卫星城。

据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开发科负责人介绍,华工已向企业派出超过150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科研助理,全国最多,其中很大一部分去了珠三角地区。目前,华工还与4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共建联合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合同金额1.59亿元。2015年,华南理工专利技术转让指标排名全国高校第一,显示出强大的科技服务能力。

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海东经常在珠三角城市间穿梭,带领着一批专家、海外高端人才走向生产第一线。目前,研究院以及入驻企业已与500多家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技术服务收入超亿元。

作为珠三角的产业卫星城之一,肇庆高要的精密压铸、不锈钢制品、新型建材产业基础好,目前正向汽配、装备制造、健康休闲等主导产业转型,亟待导入创新要素支持其转型升级。

“我们准备到肇庆高要建研究中心。”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院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服务的企业遍及东莞、中山、深圳、肇庆等珠三角城市。

◎卫星城背后的引力效应

佛山市委书记鲁毅说,广佛要携手参与全球竞争和资源配置,努力打造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全球化的发展最终离不开人才的竞争,广州大学城聚集了华南地区最密集的人才,有强大的溢出效应”。

创新卫星城崛起背后,凸显广州国际创新枢纽的引力效应。

广州科研体系完备,源头创新能力强劲。据统计,广州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2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2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4家。此外,全市今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6家,累计达44家,位居全省首位。

创新人才汇聚。仅一个大学城,已集聚12所高校,在校学生已达17万人,全省每六个本科生有一个在大学城,全省近三分之一的研究生在大学城。

思科来了,通用来了,微软也来了……《自然》杂志刊文称:“广州正从贸易中心变身创新沃土。”

中国海外人才交流会、全国创交会、世界经济论坛商业圆桌会……通过这些平台,全球创新资源加速向广州汇聚,并通过广州这一枢纽节点,向珠三角城市群内的中小城市、城镇分发配置,驱动珠三角成为一个创新大工场。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昌道励 黄伟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