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海博会看广东海洋发展”系列报道:我省海洋与渔业在对外合作中赢未来

广东海洋与渔业  2016-11-28 17:35

当你畅游在文莱的美丽海边时,你可欣赏到来自汕尾水产养殖公司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当你出差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地,你可遇见来自广东企业建立的饲料生产、鱼虾苗养殖、饲料贸易基地;当你身处菲律宾民都洛岛,你可品尝到来自广东企业养殖的罗非鱼、宝石斑及对虾……这些都是近年来我省海洋与渔业“走出去”的成果。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这样的“成果”将会变得更为平常。正如广东海洋大学公共管理系副主任张玉强所认为的那样,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海上安全等多个领域。而我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必须依托自身优势和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历史,找准建设领域和合作重点。加强海洋渔业合作,是我省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选择之一。

远洋渔业再续辉煌

谈起海洋渔业“走出去”,一定绕不开远洋渔业。

事实上,发展远洋渔业,我省曾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从1989年开始发展远洋渔业,是全国远洋渔业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省拥有远洋渔船300多艘,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但自2000年以来,我省远洋渔业发展一直在重复着远洋捕捞的老路,无论是船队规模还是综合经营能力和水平,都在低谷中徘徊。

多年来,广东的远洋渔业人无不在苦苦追寻着重新振兴远洋渔业辉煌的梦想。

3年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高海洋渔业发展水平的意见》的颁布就是广东远洋渔业苦苦追寻重新振兴远洋渔业辉煌梦想的最好注解。

该意见提出,要推动海洋捕捞由近海向外海拓展,推广节能渔船和选择性渔具渔法,发展高产低耗的海洋捕捞作业类型。到2020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远洋渔业企业达到10家。

今年,广东省远洋渔业协会的揭牌更是揭开了共谋我省远洋渔业转型升级新举措,助推我省远洋渔业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目前,沿海各市发展远洋渔业热情很高,深圳市设立农业发展专项资金远洋渔业项目,对新建或购买远洋渔船等远洋渔业生产相关环节进行扶持,目前深圳远洋企业居全省首位;珠海市成立了首家远洋渔业公司,申请的8艘远洋捕捞渔船已获得国家农业部批准,预计于今年底开始在毛里塔尼亚海域开展捕捞作业……

据了解,目前,全省注册成立的远洋渔业企业达27家,拥有生产渔船198艘,在建渔船23艘,比2010年新增渔船102艘。

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后我省远洋渔业的发展思路是:鼓励综合型人才的介入、各方面资金的投入和产业链的发展;鼓励整合兼并重组,引入大企业集团参与完善产业链的发展;强化海洋捕捞能力、规划好属地水产品冷藏加工与后勤补给基地建设,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增加国外优质水产品运回国内,丰富国内“菜篮子”;着力延长产前、产中、产后的整个产业链,充分融合远洋渔业的一二三产业发展,在国内外建立基地,与“一带一路”沿岸国家实现互利共赢、互通互联,为“一带一路”倡议作出贡献。

尤其是进入“十三五”时期以来,在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我们开始看到了远洋渔业重振雄风的曙光。

合作交流纵深发展

海洋渔业作为开放程度和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产业,一直以来,与东南亚、南太平洋、印度洋等区域的国家和地区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合作,是我省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加强沟通交流的重要内容。

远洋渔业是对外合作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在壮大自身远洋渔业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远洋渔船,带动了一大批国内渔船走出去,减轻了国内渔业资源的捕捞压力。

据统计,2015年,全省共有18家远洋渔业企业派出189艘远洋渔船在国外或公海生产,作业海域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印度、也门、阿曼、斐济、基里巴斯、所罗门、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和中西太平洋、东南太平洋、西南大西洋等国家和地区,执行远洋渔业合作项目26个,总捕捞量5.5万吨,总产值9.6亿元,运回国内销售自捕水产品1.57万吨。

此外,根据我省与东盟等周边国家自然条件相似,资源基础、渔业技术、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的互补性较强等特点,我省充分发挥在水产养殖技术、市场贸易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重点加强了与文莱、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政府及企业的渔业交流与合作,推进实施我省渔业“走出去”战略,重点加强与东盟地区相关国家在海上网箱和岸上设施养殖,以及良种繁育、养殖生产、饲料加工、渔药及疫病防治、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投资和合作。

目前,汕尾国泰公司在文莱投资建设的深水网箱养殖基地已投放深水网箱260多口。广东海大集团在马来西亚、越南、印度等国家投资0.85亿美元建设饲料生产、鱼虾苗养殖、饲料贸易基地。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与菲律宾JTL集团公司合资成立金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菲律宾的民都洛岛开发罗非鱼、宝石斑及对虾养殖基地。

与此同时,我省的海洋渔业对外合作还突出技术输出引进,提高交流合作水平。

近年来,我省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海水养殖和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海洋资源保护开发等方面的合作。成功承办了多期东盟和太平洋岛国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东盟和太平洋岛国渔业管理和水产技术人员200多人次。

深圳市联华种苗有限公司与美国夏威夷海洋研究所合作,在美国塞班进行南美白对虾亲虾选育技术合作。省盐业协会与法国GO高科技公司合作,投资5亿元在阳江市海陵岛建设集贝类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科普教育、产业链建设一体化的综合性项目;中山大学和中国水科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先后牵头实施“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和“中国-东盟现代海洋渔业技术合作与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等都是技术合作的最好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海博会的举办也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对外合作。

近几届中国海博会均在湛江市举办,这是国家和广东省对湛江的信任。湛江作为中国最早有正史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身居南海大后方,地处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坐拥华南西南沿海重要深水港口,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积极打造中国大陆西南门户,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的一座“桥头堡”,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不断扩大,东盟成为湛江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和第一大投资区域,打造“一园两口岸三展会四中心”形成湛江对接“一带一路”和东盟国家的特色品牌,全面开创地区发展与合作的新格局。

建海洋渔业合作发展体系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省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在部署“十三五”海洋渔业工作中,明确提出“以开放富海富渔,建立海洋渔业合作发展体系”,将继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继续发挥我省在渔业方面的比较优势,积极推动我省企业到沿线国家进行投资,建设区域现代渔业合作示范区。在海上网箱养殖、岸上设施养殖、良种繁育、饲料加工、渔药生产和疫病防治以及产品质量检测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同时,我省将加大与沿线国家在海龟、珊瑚、海草、湿地及红树林等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力度,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

除此之外,我省还会密切与沿线各国政府、国际和区域防灾减灾机构的交流合作,完善海洋预报减灾救灾合作机制。加强大洋海洋环境专题预报、海洋灾害预警、海上搜救指挥和远海观测预警报能力建设,加强与沿线国家观测预报减灾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实现观测预报装备、技术和资金互助,从而推动开展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合作。

我省还提出推进建设海洋产业国际集聚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 努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决定》要求建设海洋产业园区,利用现有较好基础的产业,建设海洋产业国际集聚区。目前,湛江奋勇高新区正在建设面向与东盟合作的广东奋勇东盟产业园,大力发展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致力于打造成国际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当然,我省还会加强科技交流研发与人才培养的合作,拓宽我省与沿线各国在海洋与渔业科研、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领域。加强与沿线各国海洋人才的交流与合作,培育海洋产业重点人才。推动我省高等院校与沿线各国大学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共同培养海洋类技术管理人才。

来源 | 南方日报

作者 | 黄进 粤海渔

编辑 | 蚁树新 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