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建粤美”看深圳: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成常态

南方+ 记者 丁侃  2016-11-27 17:49

2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网信办、省环保厅联合组织的“粤建粤美”——广东绿色发展主题网络采访活动在深圳收尾。天公作美,雨后的深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让部分北方来的媒体朋友格外兴奋。最后一天的行程,相对轻松,上午参观了位于南山的深能源妈湾电厂,下午走进新能源企业沃特玛公司。全程,深圳市安排两辆纯电动大巴一路护送。全天的“深圳蓝”、葱绿的城市绿化让来自中央、省、市的40多家媒体记者、网红、大V纷纷点赞,一路感慨深圳市民的幸福。

(粤建越美采风团走进深圳南山妈湾电厂)

作为南粤大地宜居社区和环境范例奖最多的深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尤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断推进大气、水、土壤、噪音污染防治工作,生态环保取得了质的提升,成为中国宜居宜业城市的典范之一。

天气的好坏,居民感知最为明显。最近几年,深圳的蓝天白云明显增多。一组来自深圳市气象局的数据统计,近十年深圳灰霾天数呈震荡下降趋势,从2004年历史最高的187天,2012年首次回落到100天以内,2014年继1994年之后首次回落到70天以内,2015年进一步减少至35天。

“深圳蓝”成为城市亮丽名片

近期,深圳市人居委发布的第三季度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深圳环境空气质量AQI范围在24~169之间,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优)的天数为50天,Ⅱ级(良)的天数为33天;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的天数合计为83天,占总有效天数(92天)的90.2%。

“深圳蓝”成为城市的亮丽名片,也是深圳近年来推进的重大民生项目。2014年深圳市发布《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深圳的决定》,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提出到2020年将深圳打造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为此,深圳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落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领域,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环节。在产业政策上,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和政策进行扶持发展。

(粤建越美采风团走进深圳南山妈湾电厂)

27日上午,采风团在南山妈湾电厂目睹了企业节能减排的发展历程,并走进岸电上船的船只以及发电生产车间进行实际察看。深圳妈湾电厂在脱硫改造、降氮脱硝改造、燃气点火改造、岸电建设等方面都领先行业,引导整体产业走向低碳环保。

“这三根高耸的冒烟囱,一年四季都不会看见冒黑烟。”妈湾电力副总经理王成告诉记者,作为深圳唯一的火力发电企业,一直以先进技术引领环保事业的发展,坚持为社会提供低碳清洁能源。

(粤建越美采风团走进深圳南山妈湾电厂)

近年来,企业先后投入24亿多元用于各项环保设施的建设,包括海水脱硫系统、低氮燃烧系统、除尘、除渣系统和废水处理设施,环保设施的投入占总投资的20%以上。

在妈湾电厂的码头,一艘五万吨级的煤船停靠在岸边,等待着卸运。在停靠期间三根手臂粗状的电缆线直接与船体相连,依靠岸上的电力供应,保证船体不再启用柴油动力系统,船身的冒烟囱也就不再排放污染的空气。

(粤建越美采风团走进深圳南山妈湾电厂)

正是这种严格的空气污染控制,让“深圳蓝”成为常态。记者了解,近年来深圳市加大了大气污染治理,及时出台《深圳市大气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并安排320亿元推进重大民生工程——“蓝天工程”。2011年深圳将全市范围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累计淘汰、改造污染锅炉1000余台,每年减少重油使用量300多万吨;全面推广使用国V汽油、国V柴油,累计淘汰黄标车、老旧车31.2万辆。

深圳机动车保有量超过300万两,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加强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交通工具,也是深圳缓解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的最有效举措,并对相关企业进行大力扶持,比如比亚迪、沃特玛等。

近三年深圳纯电动大巴、纯电动出租车等新能源车的投放,彻底扭转了市民的绿色出行理念。2014年,深圳推广使用电动出租车2000辆、新能源公交车4000辆;2015年底,累计推广使用电动出租车3000辆、新能源公交车7000辆。目前深圳全市总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50000辆以上。

对生态环境违法“零容忍”

大气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深圳也拿出了综合治理举措,比如在全国率先禁止建筑、装修行业使用油性涂料,在家具、印刷等行业推广水性等环保涂料,每年减排VOC约7万吨。实施绿色低碳港口建设五年行动,率先全面推广使用港口岸电和低硫油,深圳港区累计超过1300艘远洋货轮转用低硫油、12个泊位使用岸电。

深圳市人居委的负责人介绍,深圳大气污染治理成效非常明显,2014年6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面达标;2015年在GDP较2004年增长3.5倍、机动车数量增长5倍、人口增加了1倍的情况下,PM2.5年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下降了50%以上,灰霾天数从187天降到35天。

今年1-9月,深圳PM2.5平均浓度24.9微克/立方米,在全国74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7,处于内地特大城市最低水平。

以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成本,支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深圳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此在加大环境保护的同时,深圳也强化了对生态环境违法的“零容忍”。截至到第三季度,深圳审批建设项目1845个,共处罚环境违法案件452宗,罚款总金额4205.56万元,对3家企业实施按日连续处罚,对5家企业实施查封、扣押,对9家企业实施限制生产或停产整治,移送行政拘留案件11宗,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5宗。其中,全市被处以10万元以上罚款的环境违法案件共有174宗。

让深圳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让市民享有更多“绿色福利”,不断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未来竞争力,这是深圳“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的目标。由此,未来五年,深圳将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密防范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早日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和绿色发展示范城市。

【校对】吴荆子

编辑 洪鑫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