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赏读】如果还在,李小龙已经是76岁的老爷爷了

南方新闻网  2016-11-27 18:26

李小龙

1940.11.27~1973.7.20

一代武术宗师 武术技击家 武术哲学家

功夫影帝 功夫电影的开创者 武道哲学的创立者

截拳道创始人 UFC开创者 MMA之父

今天,是李小龙诞辰76周年。

如果他还在,他会是一个76岁的老爷爷了。

在世的33年,他已经是——

将中国功夫传播到全世界第一人,也是打入好莱坞的首位华人,他革命性地推动了世界武术和功夫电影的发展。

李小龙创造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多影迷的武术家的世界纪录。全球共拥有2亿以上的影迷。

耍帅也是一流的

他被誉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美国人赞誉他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尽管过世已久,李小龙依然是功夫代名词。他的才华,他的正气,他的辉煌,都已成为一份无法拷贝的神话。

曾经在短短两年时间里,李小龙凭借四部半电影写就了中国电影史最光辉璀璨的一页: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3亿美元。

今天,南方君就和你一起追忆李小龙在大银幕上留下的经典瞬间。

《唐山大兄》

1971年,受嘉禾公司的邹文怀之邀,李小龙接演了回港后的首部影片《唐山大兄》。虽然本片的预算只有10万美元,且剧本尚未完成就已开拍,最终却创造了300万港元的惊人成绩。

影片讲述青年华工郑潮安,跟随三叔来到泰国一家冰厂打工,之后他发现这里是贩毒之地。眼见一个个工友接连遇害,郑潮安随即仗义出手,与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

片中,李小龙首次展示了其迅雷不及掩耳的“李三脚”,即凌空连踢三脚,令观众为之惊叹。此外,李小龙还与导演罗维共同担任了本片编剧,因此,他开始将大学时期主修的哲学思想带入电影中。

影片中的李小龙忠厚老实,腼腆低调,虽然发誓不再动武,但为了同胞们却义无反顾,俨然一副罪恶克星的架势。影片最后,郑潮安直接冲入老板家中,令其血债血偿,这一出华人在外打工的血泪史,也可视作邵氏武侠片的现代版移植。但这种舍身取义,为民除害的侠义精神,并没能逃脱“文明社会”的法律制裁。

《精武门》

1972年,李小龙主演的《精武门》上映,影片讲述一代武术宗师霍元甲不幸逝世后,徒弟陈真为报师仇解救同门大战日本虹口道场的故事。《精武门》并非以往功夫片单纯的复仇主题,而是将影片上升到民族大义,以强烈的爱国意识和民族精神引起广泛共鸣。

继《唐山大兄》中的“李三脚”惊艳世人后,李小龙又在本片中展示了其高超的双截棍法,再次提升了华语功夫电影的魅力。特别是影片中李小龙踢碎“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和“东亚病夫”两块牌匾,令每个国人吐气扬眉。他满腔愤怒的声声怒吼,彰显出一种遭遇强敌时挺身而出的勇气与魄力。而李小龙饰演的陈真不仅品行端正嫉恶如仇,同时也有俏皮卖萌的一面,与女主角苗可秀的感情戏亦可圈可点。这个由倪匡创作的中华英雄形象,一经推出便大受观众热捧。优质的影片内容、人物塑造和家国情怀,最终令《精武门》成为李小龙被翻拍次数最多的电影。

片中大开杀戒的李小龙,并非向观众传导以暴制暴的观念,他认为一个杀了很多人的人,终究是要受到惩罚的。因此影片结尾,陈真为救同门慷慨赴死,这种蔑视敌人枪弹,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民族气节,令李小龙的经典身影永久地定格在每个观众的心中。

《猛龙过江》

李小龙的电影往往带有极其鲜明的个人色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猛龙过江》,影片内容与李小龙早年的留学经历息息相关。

本片由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那时的他已是卖座保证,《猛龙过江》仅在香港一地就创下了530万票房的新记录。

李小龙饰演的唐龙独自来到罗马,人生地不熟,再加上语言和文化的鸿沟,因此在影片开始,他收起前两部电影中暴烈阳刚的个性,转而将呆萌的冷幽默精神发扬光大,这样的创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李小龙。

眼见餐厅受到当地商业集团骚扰和逼迫,初来乍到的唐龙满血复活,将恶人打得节节败退,这令起初瞧不起他的同僚刮目相看。一如《唐山大兄》里的郑潮安,李小龙再次化身身处异邦的民族英雄,并再现了当年在美国开班收徒传道授业的经历。

影片结尾的打斗场面安排在古罗马竞技场,与李小龙对垒的是国际空手道冠军罗礼士,这段令人血脉喷张的打斗也被誉为李小龙最经典的动作场面。

《龙争虎斗》

1973年,美国华纳与嘉禾公司联合推出的《龙争虎斗》,上映后狂卷2.3亿票房,令李小龙的事业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

《龙争虎斗》的故事讲述李小龙受师父委托前往一座孤岛,缉拿背叛师门且作恶多端的韩先生。片中,李小龙不仅大展拳脚,还使用了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截棍三种武器,令打斗场面精彩异常。

此外,李小龙还热衷于传达自己的武术思想,与观众分享他对于功夫的见解。

影片结尾的密室里遍布玻璃,像极了一个让人迷失方向的迷宫,这让李小龙具象地领悟到“真正的敌人藏于身后,打倒幻影,就能打败敌人的真身”,他和石坚的这场密室对决,成为了影史最经典的动作场面之一。

《死亡游戏》

在《龙争虎斗》公映前一个月,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的游戏》的时候,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33岁。

于是,补拍《死亡的游戏》成了一个大难题,在李小龙去世的四年后,导演罗比特请来韩国打星金泰中等数名替身进行补拍,并将李小龙生前影片中的大量面部特写镜头穿插在这些段落中。

1978年3月,《死亡游戏》终于得以与观众见面,公映版中保留了李小龙与伊鲁山度、黑人贾巴尔的两场珍贵打戏,令人看得热血沸腾。但整部电影的主题与李小龙原本的构思已大相径庭,丧失了李小龙思想的《死亡游戏》,也就只有动作场面可以让观众大快朵颐了。

李小龙的死因至今仍是一团疑雾,好莱坞为之惋惜,并以多种方式缅怀传奇李小龙。美国追授予他多项电影纪念奖。

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开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

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名人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

1998年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

1999年《时代周刊》列出20世纪英雄与偶像人物名单,李小龙与英国已故王妃黛安娜、美国总统肯尼迪等一同上榜。

2000年,美国政府宣布发行一套《李小龙诞辰60周年纪念邮票》,这是继玛丽莲·梦露和007后第三位获此殊荣的艺人,也是华人第一人。

2003年美国《黑带》杂志推出李小龙逝世30周年纪念专辑“李小龙对美国武术界的恒久影响”。

正如他所立的“截拳道”一样,“不拘形式,忠于自我”,李小龙的电影中也蕴含着“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的开阔视野。

这位浩气长存的已故武术家及电影人,用四部半电影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奇迹,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电影人。

来源:公众号“ 紫茹阁”、公众号“土豆电影”、公众号“典传国术微课程”、南方网综合

编辑 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