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变培训基地!龙门村民学农民画,年纪最大的70岁

惠州日报  2016-11-26 11:47

作为中国农民画三大画乡之一,龙门的农民画名声在外。在龙门农民画发源地龙门县城郊社区水口村,龙门农民画公益培训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当地青少年已学习农民画两个月,近日,女村民也加入到学习行列中。据了解,目前,城郊社区水口村正打造省委、省政府“扬帆计划”农民画“一百千万”人才工程培训点及第一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农民画培训基地。对于传承农民画,村民们有什么看法?他们的生活有哪些变化?

变化

农民画扮靓村广场,展现村民生活劳作

在城郊社区水口村广场一排矮墙上,一幅幅农民画尤为显眼。画中人物形态各异,内容丰富,有劳作的场景,也有丰收的喜悦。由于画作色彩丰富,给广场增添了不少亮色。细细看来,这些画作都按照原比例烧制成烤瓷镶嵌在矮墙上。龙门县文化艺术服务中心主任陈少元解释:“烧制成烤瓷镶嵌,是防止因日晒雨淋而造成农民画褪色。”

环看村子广场四周,以祠堂为中轴线,两侧房屋错落有致呈对称形态,祠堂门前的广场,是该村村民晒谷、运动、娱乐的地方。而祠堂开门面向的方向,则为村民的耕地,这道嵌有农民画的青砖矮墙把广场和田野隔了开来。

在广场一角,一口200多年的水井旁,一幅农民画以《饮水思源》为题,展现了这口水井滋养该村祖辈、灌溉农田的故事。不少人都了解,从前,农民画的作者们出身于阡陌之间,在躬耕陇亩之余拿起画笔欣然作画,逐渐形成独具岭南地方特色的农民画。如今,田野劳作、广场晒谷、祠堂学习农民画这种生活氛围,开始在城郊社区水口村蔓延开来。

村妇体验画农民画,年纪最大的70岁

据了解,城郊社区水口村是龙门农民画发源地,是龙门农民画创始人之一——— 谭池发的故居所在地。为此,城郊社区水口村作为第一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农民画培训基地之一,在今年8月中旬,开展了农民画公益培训活动,首日开班便招募到25名7~15岁的少年儿童学员。依托这个平台,近日,由龙门县农民画创作中心主办,孝仁·城郊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承办的农民画体验班又迎来了18位体验者——— 该村39~70岁的女村民。

在由祠堂改造的农民画培训基地活动现场,记者看到墙上挂有数十张名家画作。据主办方透露,此次培训添置了约50幅龙门农民画精品进行巡展,展示龙门农民画丰硕成果。18名城郊社区水口村的村妇在参观欣赏作品时,不时发出惊叹声。待整理好画板画架后,农民画创作中心的老师江瑞霞介绍起农民画的历史,并示范过稿、裱画、上色等技巧。组员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尝试过才知道,画笔难控制、线条易出界。“大家不用着急,一笔一划打好基础,先上图案背景色,再上景物颜色,水粉颜料错了可以盖。像这白色,如果错了,可以用其他颜色压一遍,干了之后再压一遍就好了。”江瑞霞在一旁耐心指导,如何握笔、上色、勾勒线条。

经过老师鼓励引导后,学员们慢慢掌握了绘画技巧。学员何姨说:“我第一次接触农民画。这里是农民画发源地,觉得在这里画画很有意义。”

期待

新学员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

陈少元认为,在城郊社区水口村,不少村妇都闲在家里,除了照料小孩、老人,并没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开办农民画公益培训班,不仅能丰富村里青少年、村妇们的业余生活,还能培养出他们对画农民画的兴趣爱好,从而发展成自身的一门手艺。“由于大家对农村生活的经历非常熟悉,有兴趣、有些绘画基础的学员接受起来就更快更容易一些,创作取材都是从农村生活、经历而来的。待有了这方面的兴趣爱好,她们会选择自主性的学习,这对农民画的传承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陈少元介绍,目前,龙门县制定了一套小学1~6年级针对龙门画的学习教材,农民画的课堂在全县小学课堂全面铺开,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喜欢上农民画,传承农民画。“每一代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从龙门农民画的发展方面来说,希望在保留风格、特色的同时,期待新的学员们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创新。”陈少元说。

背后故事

老师:用农民画勾勒全职妈妈多彩生活

“老师,我该从哪里下笔?”“老师,这个颜色是怎么过度出来的?”被前来学习画农民画的乡亲们簇拥着,江瑞霞一边示范一边向大家讲解农民画的基本要素,村里的祠堂变成了多彩的课堂。

今年32岁的江瑞霞在龙门农民画家中是一名后起之秀,学习绘画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她和其他老师共同创作的作品在大小比赛中都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学习并创作农民画,对于原本只是一名普通家庭妇女的江瑞霞来说,不止是一门兴趣爱好,更是新时代女性不甘现状的生活态度。江瑞霞说,在怀孕后不久,她便辞去了工作,逐渐走上了全职妈妈的岗位。“孩子大了一点后,我常在想,难道我的舞台只有家里吗?难道我不应该拥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吗?”她坦言,在农村,不少妇女生完孩子后基本都不上班了,在家肩负起相夫教子的责任。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女性不再满足这样的现状,她们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希望在家庭之外找到自己的价值。

通过当地政府的文化宣传,一直渴望能改变生活状态的江瑞霞在朋友介绍下接触了农民画。作为土生土长的龙门人,她虽然对农民画早有了解,但从未接触过绘画的她仅仅只是一个门外汉。“我当时挺感兴趣的,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江瑞霞笑着说,当地政府为农民画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在县文化馆里不但能免费学习,还经常有机会参观优秀的绘画作品。自由的学习时间刚好满足了江瑞霞的需求,就这样,她从零基础开始,细心地学习上色、构图、创作。慢慢地,绘画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

一项兴趣爱好不仅为她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也让她更加自信,她希望把这份快乐分享给更多的人。

村民:以前得闲看电视剧,如今忙着培养兴趣

今年39岁的钟银秋是体验班里最年轻的学员。初次体验画农民画的她感慨道:“没想到那么难。”

今年8月中旬,钟银秋12岁的孩子报名参加了青少年农民画培训班。“孩子平时就喜欢涂涂画画,但一直以来都没给过他一个学习画画的平台。当家门口开办农民画公益培训班时,我第一个就给他报名了。”钟银秋有些骄傲地说,在整个暑期培训中,孩子还拿了班级比赛一等奖。但在她从前的观念里,农民画的绘画和创作一点都不难。孩子拿了一等奖,她有点不以为然。直到自己体验过才发现,光是填色就难倒了她这个初学者。

钟银秋是个全职妈妈,从前,除了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忙着煮饭洗衣等家务琐事,就再无自己的娱乐活动。只要有闲暇的时间,她就会在家看看电视剧。现在,她终于找到了一个适合她的兴趣课堂。“平时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这之前需要准备早、中、晚饭,没办法拼出一个紧凑的时间到外面参加兴趣班,只能在村里待着。”如今有了农民画课堂,钟银秋上下午各上一两个小时的农民画课程,上午完不成下午还可以继续,这些零碎的时间利用了起来,她感觉充实了不少。

谈到传承,钟银秋认为,只要孩子喜欢画农民画,她将全力支持。而农民画则作为自己的一个兴趣爱好去培养,陪伴孩子共同成长。

【采写】记者 陈 澄 费 燕 通讯员 谭思圆

编辑 谢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