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记者 贺欢 2016-11-25 10:24
郑国新。
南方日报讯记者昨日获悉,清新区以国家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为契机,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丰富创业项目库,为返乡人员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清新民宿创客空间、寻乡记创新谷3个产业集聚区已吸引超108家企业入驻。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清新区返乡人员设立电子商务、文化传媒、信息技术等新型企业56家,现代农场、民宿等新型农业项目30多处,为本地经济发展树立了典型,同时也为下一步开展农民工返乡创业试点奠定了基础。
清新区铺开试点工作后,先后出台了《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清远市清新区财政专项资金扶持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清远市清新区青年网上创业行动工作方案》等一批扶持创业的政策,并利用省、市出台的就业扶持文件,为符合条件的初创业者提供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等优惠政策。
据了解,清新区结合实际,将试点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了“一个平台、两大品牌、三个园区、四个机制”,全面组织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通过采用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即建设、拥有、运营)模式,建设并完善园区软硬件环境,让包括返乡人员在内的创业者能够免费或低成本创业。包括建设农产品智能定制化深加工及仓储中心,引导传统农业向创意农业发展等。
值得注意的是,清新区围绕农村电子商务、智慧农业和乡村旅游等产业,推动实施产业龙头引领项目。重点建设完善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农产品智能定制化深加工及仓储中心、民宿创客中心等平台项目,打通返乡创业人员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各个关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清远市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园、清新民宿创客空间、寻乡记创新谷3个创业集聚区均已对外提供服务,吸引超过108家企业入驻。
此外,清新在保护当地农业生态的前提下,利用试点地区先行先试的机遇,突破有关民宿开发制度真空,制定乡村旅游开发标准,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实施电商扶贫项目;扶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带动返乡人员创业;扶持返乡青年创业项目等项目陆续落地,将推动清新区成为返乡人员创业的新高地。
■创业小故事
老青年二次创业 返乡养鱼尝甜头
去年7月,龙颈镇车头村委会的郑国新在岗咀头村承包了50亩土地,开始农业种植和瘦身鱼养殖计划。今年1月开始养第一批鱼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郑国新的鱼就受到了周边饭店的亲睐。他的鱼塘出产的鱼,还远销到广州番禺等珠三角地区。
郑国新从16岁就离乡到广州打工。2000年左右,他回到家乡建起水电站,并在山地上种植松树和杉树。当时,他在水电站里试养了一些鱼,结果受到了珠三角朋友的高度好评。近两年,他觉得在农村发展天然绿色种养大有商机,索性投入100多万元大规模养起瘦身鱼。
因此,对于此次返乡养鱼的经历,郑国新笑称是“老青年的二次创业”。
据郑国新介绍,一般市面上的瘦身鱼是通过池养,而他利用当地良好的土质和水质条件,走起了差异化路线。他建了5眼几乎没有淤泥的沙地鱼塘,从远处的山里修建管道引来山泉水,先把鱼放在鱼塘里放养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在出产前再转到水池养十天左右,每一批鱼在销售前必须经过试吃,确保品质过关再推向市场。
因为品质好,郑国新养的鱼吃起来肉质鲜嫩,在当地渐渐树立起了良好口碑,龙颈镇的恒大酒店也经常从他那里购货,甚至有附近饭店的老板主动驱车前来选购。
此外,他在广州番禺还设了两间店铺门店销售瘦身鱼。目前,郑国新雇用了4个工人帮忙打理鱼塘,每个月可以出产瘦身鱼1万多斤到2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