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旅游局 2016-11-24 19:39
刘晓敏摄
肇 始 吉 庆
肇庆,古称端州,曾为端王赵佶的封邑。赵佶22岁独 创“瘦金体”书法,旷古绝今,不世名画《清明上河图》 画名就是他用瘦金体所写。后来,端王赵佶登基,称 宋徽宗,先升端州为兴庆军,再升兴庆军为肇庆府, 并以“瘦金体”御书“肇庆府”匾额,意为开始带来吉 庆。“肇庆”由此得名,一直延用至今……
成子豪摄
肇庆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珠三角主体城市之一, 全市总面积1.5万平方公里,人口430万,管辖端州、 鼎湖、四会、高要、广宁、德庆、封开、怀集8个县(市、 区),设立了肇庆国家高新区和肇庆新区。
肇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十大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国家环境保护模 范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有“中国砚都”的美 誉,正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黎飞雄摄
南粤名城
肇庆,这座岭南名郡,不但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西方文化 与中国传统文化交汇最早的地区之一,也是海陆丝绸之路最早和最主要的对接通道。
异彩纷呈的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宋文化、包公文化,以及历尽沧桑的宋代古城、1 8 2 年 的明清两广总督府… …成为肇庆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根和魂。
如今,这里是珠三角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
人间仙境
时鲁东摄
肇庆,拥有得天独厚的“ 山、湖、城、江 ”城市格局,整座城市都包围在青山绿水之 间,可谓人间仙境。肇庆,这座因端砚而闻名全国的城市,其山环水抱,玉带环腰的 地理形势可以这样形容:星湖宛如端砚的砚堂,七星岩仿若文人的笔架,大自然赋 予人文荟萃的肇庆如此情势,自然会在历史的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因为,开放包容的山水城市特质,与“肇始吉庆”甚是合拍。
万 象 如 新
新型城市化在肇庆方兴未艾,与端州府城复兴项目建设相得益彰。肇庆新区人在“大建设、大开发、大 招商、大发展”的新历史时期,正以饱满的热情,激 昂的斗志,超前的意识,发展的眼光,拼搏的精神与敢为人先的气魄,擎起如椽巨笔,醮着用端砚“呵气”研磨的家乡墨水,描绘肇庆的新蓝图。肇庆新区,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岭南新山水画卷……
优越的区位条件
1、区位优势
肇庆新区紧靠广佛都市圈,是粤港澳城市群和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区域,处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通往东盟经济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咽喉位置。未来的新区,将成为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连接东盟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门户。
肇庆新区位于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中部,是广佛肇经济圈的重要发展腹地,是珠三角联通大西南各省区的重要交通节点,是珠三角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肇庆新区西起鼎湖凤凰大道,东至珠三角环线高速公路,南临西江,北接鼎湖山脉,规划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核心区65.11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60万人。科学划定协调区范围,总面积约585平方公里,协调区生态保护、城乡建设、产业发展和交通市政等设施的构建将紧密配合新区发展。
2、交通优势
肇庆新区紧邻广佛都市圈,是肇庆发展粤港澳城市群和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区域,处于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连通东盟经济区和大西南地区的咽喉位置,区位优势十分明显。肇庆新区,将成为珠三角及港澳地区连接东盟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和泛珠三角区域的重要门户。
肇庆新区东邻肇庆国家高新区和佛山市三水区,南靠高要区,西倚端州区,北接四会市,是肇庆市各功能区紧密连接的主要纽带。区内涵盖了整个立体交通体系,呈现了便捷的市民出行、物流集散优势。
■ 高速:肇庆新区高速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区内二广高速、珠三角环线高速、广佛肇高速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使直达广州只需45分钟,到香港、澳门的车程仅两个多小时。
■ 铁路:国家规划建设的南广、贵广高速铁路在新区交汇设站,肇庆新区即将进入中国蓬勃发展的“高铁经济俱乐部”;广佛肇城际轻轨把肇庆新区有效纳入广佛肇一体化发展,从肇庆新区站乘轻轨列车到广州只需30分钟。
■ 航空:从肇庆新区到广州新白云机场仅45分钟。
■ 航运:依托西江“黄金水道”,肇庆新港可实现常年5000吨轮船通江达海。
新区鼎湖大道、凤 凰大道、站前大道、长利大道等城市主干道陆续建成。外联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可成功实现客运“零距离换 乘”和货运“多式联运、无缝对接”,呈现出便捷的市民出行、物流集散优势。
环境优势
梁耀钧摄
新区以山为屏,以湖为核,以绿为廊,以江为带,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鼎湖山、九龙湖、砚洲岛、羚羊峡等一批生态旅游景点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游客理想的休闲、度假胜地。
【背靠名山】鼎湖山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4A级国家风景名胜区,是离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鼎湖山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人与生物圈”保护区。鼎湖山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 10.56万个负离子,人称“天然大氧吧”。
周永徽摄
【环拥名湖】九龙湖碧波粼粼,山幽林密,被誉为“都市的后花园”。
【怀含宝岛】砚洲岛扬名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包公掷砚成洲。全岛面积6.32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最大的江心岛,气候宜人,物产丰盛,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岭南民俗风格。
【前瞰名江】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美称,流经全区,江水荡漾,江帆掩映。
首 善 之 区
肇庆新区于2012年底挂牌成立,定位为国家低碳绿色 发展示范区、珠三角健康宜居理想城市、肇庆市行政 文化商务中心,城市规划居住人口60万人。省委、省政府对肇庆新区寄予厚望,把肇庆新区确定为广东省 九个重大发展创新平台之一,作为广东探索新型城市 化进程的先行区和试验区。
六大城理念
聚气、叠韵、凝思、创景、运笔、 泼墨,一座城,因为一些人,而钟灵毓秀;一些人,因为一座城,而流芳亘绵……
肇庆历史上长期处于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 端砚的产地,历代名人来此寄情泼墨、题咏记游数不胜数。七星岩摩崖石刻 年代久远数量众多,既是一部中国的书法简史,又是一轴记载肇庆千年历史 的诗书长卷,被誉为“千年诗廊”。而地处肇庆新区的鼎湖山,历代名人亦留 下许多书法石刻。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把黎雄才带到鼎湖山,观黎雄才写生作画,并将其收为入室弟子……肇庆新区延续了积淀深厚的文化禀赋, 正是以山水书画的笔法六要为意象,提出了“聚气、叠韵、凝思、创景、运笔、 泼墨”六大新区筑城理念。
山水清朗
山环水绕的绿色生态格局
肇庆新区,北靠鼎湖山脉,南临西 江与砚洲岛,长利河从九龙湖风 景区起串联山体、城市与西江,形 成“山—城—水—岛”的良好生态 格局,汇聚自然山水之灵气。
长利河湿地
打造山水相连、物种多样的低冲击的滨水景观格局;整 合城市功能,将水岸打造为最具人气的公共活动空间; 以水系串联,形塑令人难忘的都市滨水休旅体验。
岭南文赋
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砚阳湖占地面积2100亩,其中水域面积 1200亩,是位于人文风情带西端的重要节 点。肇庆新区以砚阳湖为空间载体,萃取 岭南文化艺术之精髓,沿湖岸五公里砚阳 诗赋迴廊串联一系列文化主题园林景观, 交叠岭南文化之韵律。
岭南民俗水廊
以水为魂,萃取四大岭南水系景观元素,重塑岭南水乡 格局,结合民俗节庆、民间习俗等活动的策划,展现传 统岭南水乡民俗风情。结合河道驳岸做法,通过水上戏 台、临水埠头、榕树水道、岭南步桥四大要素的打造,凸 显岭南水乡特色。
智周万物
智慧高效的城市基础建设
肇庆新区着力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在综合 交通、综合管廊、水系工程等多项重大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引入智能化和信息化 手段,凝聚科技智慧之巧思。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
长达45公里的地下综合管廊,覆盖整个新区核心区,是目前全国最大体量的管廊项目,可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避免“马路拉链”和“电线蜘蛛网”现象。综合管廊及同步道路建设工程 呈网状分布于新区核心区,全长45公里,其中道路38公里,总投资81亿元,分四个工区建设。
东站站前综合体
肇庆东站站前综合体工程位于肇庆东高铁站与鼎湖东城轨站衔接的核心区位,紧邻站前大道和城市公园, 分为枢纽综合体、公园广场与汽车客运站三个部分。建成后的站前综合体工程将依托区位交通优势,以流畅 的建筑线条、优美的自然环境、高效舒适的换乘体验,打造成肇庆新区面向珠三角、大西南地区的门户形象。
择善而居
配套完备的幸福宜居城市
未来的肇庆新区,幸福生活就在身边。山 水在城市间延伸,休闲绿道通山达水,慢 行系统延伸至每个社区,市民徜徉500米 可至公园绿地,步行5分钟可达公交站点。
北京师范大学肇庆附属学校、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市文化发展中心、体育中心、保利商务中心等城市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密集 布点,创造生态宜居之景象。
商贾通汇
产城融合的投资兴业热土
按照“集群化、高端化、低碳化”的发展 理念,肇庆新区明确产业发展体系, 重点导入环保科技、商贸会展、电商物 流、健康医疗、高端电子“五个投资超 百亿产业组团”,促进产城互动发展, 运筹产城融合之妙笔。
保利商务中心
启迪环保科技城
华彩篇章
生机流动的岭南山水新画卷
肇庆新区以生态肌理为纸,以水系景观 为墨,以景观节点为砚,以都市奇观为 笔,构建滨水生态休闲景观,书写一幅岭 南山水新画卷,泼洒恢宏磅礴之墨法。
生 机 与 商 机
开 放 与 包 容
自 然 与 人 文
传 统 与 现 代
生 态 与 社 会
激 情 与 梦 想
肇始吉庆
万象如新
首善之区
“ 三年打基础,八年见新城 ”,肇庆新区正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书写新型城市化的崭新篇章, 建设成为珠三角连接大西南门户城市,成为北回归线上的璀璨明珠!
201612月肇庆金秋,我们相约肇庆新区!
本文信息由“肇庆市旅游局”微信号整编,综合肇庆新区党政办所提供资料,转载需注明来源
(敬请关注肇庆市旅游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