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2016-11-24 10:12
昨日,广州市民政局发布招标公告,拿出300万元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请其向选定的“职业”乞讨人员进行个案帮扶、转介援助和跟踪回访等,以最大限度减少街头“职业”乞讨人员。
盯住四区十余个地点
市民政局会同越秀、天河、荔湾和白云四区民政局研究选定“职业”乞讨人员相对集中的街道,作为广州开展流浪乞讨人员社会工作介入服务项目服务点。
这些服务区域包括越秀区北京路、流花街、六榕街和人民街,荔湾区彩虹街、金花街、华林街和昌华街,天河区天河南街、火车东站广场和花城广场,白云区京溪街、同和街、黄石街、新市街、云城街、三元里街等“职业”乞讨人员集中的地点,视情延伸到其它地点。
这些区域中,经区流动救助服务队甄别后指定的“职业”乞讨人员,都将被纳入服务对象,不包括有犯罪危险倾向、严重传染性疾病患者等。
招标文件提出,“职业”乞讨人员不仅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城市秩序,而且消费着社会爱心,造成社会道德危机。
采购方希望运用社会工作机构专业优势,对“职业”乞讨人员实施主动、深度干预,提供个性化救助服务,帮助他们克服人格障碍,纾解心结,重塑信心,引导其弃讨返乡、自食其力,最大限度减少街头“职业”乞讨人员。
四年内送240人还乡
怎么向这些“职业”乞讨人员提供服务?采购方要求承接项目的社会工作机构组成4个救助服务小组,分别驻点越秀、荔湾、天河、白云区,根据各区民政部门提供的“职业”乞讨人员相关资料,进行个案帮扶、转介援助和跟踪回访。
针对“职业”乞讨人员不愿进站受助、不愿弃讨返乡、不愿就业劳作,乐于不劳而获,甘于流浪乞讨等问题,为他们提供情绪疏导、情感抚慰、心理辅导、关爱帮扶、返乡教育等延伸救助服务,力求劝其自食其力、弃讨返乡,协助救助管理机构和流动服务队缓解“职业”乞讨人员“反复救、救反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