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开撕王健林背后:十大院线掌控全国七成票房

面包社  2016-11-23 23:11

“潘金莲”一出现,果然要引起男人间的争斗。

11月18日,导演冯小刚因新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排片率在其他院线为40%,而在万达仅为10.9%,微博上借名“潘金莲”“手撕”万达院线。随后引发王思聪的直接回击,华谊兄弟王中磊不久后也加入混战,让观众看了一场好戏。

口水仗背后,中国电影市场的利益格局近年来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以万达为首的十大院线已经掌握全国七成的票房,集中的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在院线巨头日益走向垄断之时,无论是冯小刚还是华谊,其实都在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局面。

十大院线票房占全国七成 万达寡头成型

谁手握院线,谁就有话语权。目前国内约七成的票房被十大院线瓜分。

院线在整个电影产业链中占据关键位置。由于掌握着排片权,影视产业链下游的放映环节成为获利的关键。随着院线的不断整合,大院线对市场的掌控力不断加强。

国家电影资金办主管的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数据显示,11月20日全国票房收入1.25亿元,其中前十大院线总票房收入8642.41万元,占比69.33%。场次12.58万次,占比60.25%。人次259.9万,约占全国的68%。

从单日票房数据来看,这样的比重或许不精确。从今年的数据来看,万达院线业绩公告显示,1-10月票房收入63.1亿元,同比增长25.17%。中国票房网数据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全国电影票房收入388.66亿元。万达院线占比16.23%,成为首个票房占比超过15%的院线。

目前,十大院线行业巨头的地位仍在加固。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前十大院线票房在全国票房中的占比约为66%,今年前10个月增长了3个百分点。万达院线2015年占全国票房的比重为13.64%,今年增长2.59个百分点。

巨头凶猛 院线从寡头迈向垄断

一般来讲,电影院获利要比制作方挣得钱要多。根据广电总局发布的电影票房分账比例的规定,首轮放映的分账比例,电影院原则上不超过50%,制片方不低于43%。而一部电影能否出现在电影院,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院线的排片。

院线的集中度还在提高,十大院线中的差距也相当明显。截止10月末,万达影院票房占比超过十大院线中后三者之和。拥有3164块银幕,约占全国的8.15%。

不过,尽管万达院线从单独院线占比来说的确是最大的院线,但中国电影才是院线里隐藏的第一巨头。

在全国票房前十院线排名中,中影星美院线、深圳中影南方新干线和中影数字三家院线皆由中国电影控股。根据中国电影2016年中期报告称: 2016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旗下影院合计实现票房68.11亿元,观影人次约2亿人次,约占全国同期总票房和观影人次的三分之一。

更让院线竞争激化的是,各大院线开始并购小院线扩充规模。2015年万达院线就已经收购世茂影院;今年10月份,中国电影拟收购大连华臣影业集团,其主要资产就是15家影城。华谊兄弟等影视公司为了摆脱院线的钳制,也纷纷建立自己的影院。

华谊苦日子来临 撕X背后暗藏5亿对赌

在院线竞争激烈的时候,影视公司的苦日子却悄然来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电影票房总收入388.66亿元,其中有5个月电影票房出现了负增长。

对比去年11月和12月26.62亿元和42.51亿元的电影票房,可以说今年600亿票房的目标已经无望。

主营电影制作的华谊兄弟这一年日子当然不好过。由于上半年没有拿得出手电影项目,业绩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大跌39.91%。尽管三季报显示净利润7.38亿元,然而主要是在三季度出售投资公司股票得到了7.42亿元收益,如果排除掉投资收益,主业已陷入亏损。

在中期报告中,华谊兄弟对下半年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莲》寄予厚望。华谊兄弟等着《我不是潘金莲》续命,而对于该影片的导演而言,该电影同样是意义非凡。

去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的天价收购了冯小刚旗下的东阳美拉公司。根据双方的对赌协议,冯小刚要保证今后5年内东阳美拉每年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只有3535万元。显然,冯小刚也在等《我不是潘金莲》解燃眉之急。可想而知,为什么王老板如此淡定,反而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华谊和冯小刚着急。

根据中国票房网的实时数据,截止昨日,上映5天的《我不是潘金莲》票房金额已经超过2.47亿,冯导今年是否能完成对赌就看未来一段时间的票房表现了。

凑巧的是,《我不是潘金莲》里面李雪莲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法院为自己主持公道,未果怒而一告向北。经过十年上访,自认冤枉却不冤。而在戏外,冯小刚 “喊冤”是真冤还是假冤?


编辑 李珩丹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