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6病毒谣言“重出江湖”?教你一眼识别谣言

南方名医帮  2016-11-23 19:40

最近,一则惊人的消息出现在许多广州市民的微信群里。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表示,完全没听说有这样的情况。

广东省疾控中心表示,根本无此病毒,网传纯属谣言,市民无需恐慌。

其实,这段文字近日在四川乐山、大邑,广东肇庆、恩平等多地流传甚广,除了地名变了,其他表述都几乎一模一样。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发文辟谣:经本院医务科证实,该消息为虚假信息,系谣言;从专业角度,不存在SK6病毒名称。

帮帮梳理发现,在“吃羊肉会感染的SK6病毒”谣言之前,有据称“吃鱼会感染的SK5、SB250病毒”,还有编造疫情的“孕妇吃鸡鸭肉感染H7N9死亡”等谣言。

如何识别谣言?

帮帮来教你几招,练就“火眼金睛”

识别谣言常见的“套路”

谣言常见的“套路”

1、事件模糊

信息越模糊,是谎言的可能越高。比如无署名信息。无署名就表示没有人需要为信息的准确性负责,造假的可能就很高。常见的有:某知名人士称、据内部消息等。

2、无数据信息

比如:虾与维生素C同食似砒霜;感冒药+可乐=中毒……没有数字,真实性大打折扣。

3、普遍性

许多谣言都与人的切身利益相关,与平时的食物相关,以达到传播效果。比如:多喝牛奶致癌、吃牛肉/羊肉/鸡肉等致病。

4、叫人转发

这一点非常好识别,一般出现“不转不是中国人”、“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这样的字眼,有非常大的可能是谣言。

为何总有这类辟不完的谣言?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何剑峰

2003年非典给老百姓留下的印象太深刻,而且这些年,禽流感、基孔肯雅热、埃博拉等新型病毒持续出现,让大家会担心。

随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公共卫生建设的进步,一旦有新疫情,有关部门肯定会及时通报,公众不必过度担忧,更不必恐慌。

这些年我们辟过的谣

2014年2月

在网络、手机短信等渠道上流传“惠州人民医院医生昨天凌晨4点21分因H7N9死亡!年龄3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被隔离,暂时别吃鸡肉、鸭肉”等信息。后证实为谣言。

2014年10月

网传广交会出现首个埃博拉患者,已送往省第二人民医院隔离医治。事实是,当时琶洲交易会展馆将一例尼日利亚籍观察对象转送至省第二人民医院,后来省疾控中心检测埃博拉出血热病原检测为阴性,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2015年5月

一则关于“广东惠州市接诊首例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患者的司机已发烧,惠州市中心医院封了ICU”的消息在网上不胫而走,广东省卫计委回应称,均是谣言。

2016年1月

网传“广东省人民医院昨天凌晨四点二十一分,一孕妇因H7N9死亡,年龄31岁”,与2年前的谣言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2016年3月

网传帖子讲述一名顺德女性或是一名孕妇吃了鱼生或者鱼烹饪的食物,从而感染了一种“SB250病毒”。顺德卫生部门调查核实为谣言,在病毒学分类里面没有命名为SB250的病毒。

2016年9月

网传“佛山市第一医院有患者吃鱼感染SK5病毒死亡”。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佛山市卫计局、佛山市疾控中心都站出来辟谣,称消息是假的。

对待未经证实的消息,希望大家能够擦亮双眼,不信谣,不传谣。传播网络谣言可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部分内容和图片源自“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