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16:02
在端州城区,每当夜色降临,万家灯火、华灯初上之际,是一个城市的人们结束一天劳累工作,享受难得的家庭欢聚的休闲时光。当人们都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行走时,警灯闪烁的EU冲锋车会不时在身边闪过,着装严整、全副武装的特警身影不时出现。这是一群热血青年,面对邪恶,他们英勇无畏,面对百姓,他们侠骨柔情。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端州巡特警。
为居民群众守护一份安宁
2014年1月,端州公安分局巡警大队特警中队正式成立,担负着110接处警、重大活动安全保卫、维稳处突、反恐防爆以及专项打击整治行动的重要职责和任务。这支年轻而追求卓越的队伍不畏严寒酷暑,不惧艰难凶险,伴着晨曦、迎着晚霞,他们穿梭于街头巷尾,守望着端州城区的安宁与和谐。
回忆起2015年5月发生在城区的劫持人质案件,作为三名强攻队员中的特警中队副中队长何季风说,当时他负责拿盾牌冲在前面,另外两人随后跟上。“训练的时候,要求我务必三步之内把嫌疑人扑倒,时间也就是在2秒之内。”当震爆弹响了,作为主攻手的何季峰像箭一样“射”了出去,三步冲到歹徒面前,瞬间用盾牌将人质与歹徒扑倒在床;几乎在歹徒倒地的同时,两名副攻手一左一右压住了歹徒的左右手。在这次成功解救人质事件中,特警中队队员将平时刻苦训练的成果成功转化到了实战中。
自特警中队成立短短3年,已有4人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并有30人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表扬。
引入国外训练模式接轨国际
巡特警,由于执行的任务多涉及拯救人质、打击暴恐活动、抓捕悍匪等惊险高危任务。因此,高标准的训练才能保证在实战中占据制高点。
为提高训练起点,提升训练层次,实现训练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端州公安分局专门邀请欧洲ESP警务装备有限公司专家,为特警中队的民警们授课,传授警务理念、实战技巧等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在训练模式上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而在课程结束后,特警中队的民警们也将学到内容列入常态训练,并将学到的经验技巧在端州公安分局推广。
巡特警中队指导员杜伟豪介绍,引进外国先进的训练方式,旨在提高巡特警在执法执勤中更好使用警械和武器,及时有效地控制违法犯罪现场的能力;培养和打造执法理念先进、现场控制能力强的警队,切实增强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稳控社会的综合能力。
2016年7月,端州分局巡特警中队由于业务素质高、综合能力强荣获得全市巡警考核第一名。
打造EU巡防工作新模式
车头有防砸安全网,车内设有装备箱,同时配备了微型冲锋枪、防弹背心、防爆叉等各种装备……这些冲锋车与常见的警用巡逻车有所不同,堪比港剧里的港警PTU和“冲锋队”。
“每一辆冲锋车上将配备4至6名巡特警,包括1名指挥员、1名便衣以及1名司机,这属于一个作战单位。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武装巡逻、应急处突和专项整治等多项任务。”何季峰介绍,端州公安围绕EU冲锋车,打造了“EU巡防模式。由于效果显著,高要、怀集、广宁、四会等县(市、区)的公安部门也相继借鉴经验,陆续开始进行配备。
EU特警队作为打击犯罪力量的尖刀力量,严格落实“核心区域1分钟,重点区域3分钟,其他区域5分钟”响应机制。2015年8月,在端州区星湖大道市检察院附近发生10多人械斗的群体事件。接警后,巡特警快速到达现场,在得知犯罪嫌疑人已经逃往肇庆学院方向,立刻汇合市特警赶往,不到10分钟时间就将全部械斗人员抓捕归案。破案之神速,全赖EU巡防模式的推广应用。2016年,全省十大警务实战化金点子的评选中,端州公安分局的EU巡防模式也成功入围,这个模式也将在全省推广。
身着警服,他们英姿飒爽,把使命扛在肩上。夜,深沉,万家灯火隐没在城市的黑暗中,巡特警队员成了夜幕下最亮的星,在人们的睡梦里,守护砚都的安宁。
西江日报记者 刘浩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