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王峰 2016-11-21 14:50
备受社会关注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于近期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
11月21日,《人民日报》刊发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行政审判庭庭长贺小荣文章《保护产权是依法治国重要标尺》,文章指出,备受社会关注的《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于近期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
《意见》已在今年8月召开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审议通过。时隔近3个月,《意见》印发实施的时间节点耐人寻味,据新华社旗下中国证券报报道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
“高层提出非公经济产权保护,是今后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应该依法纠正一批产权受非法侵害的案件,给民营经济信心。”物权法专家、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孟勤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11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学习贯彻《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专题会议。公开报道称,《意见》出台后,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周强院长多次作出指示,要求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有关精神上来,周密部署,抓紧落实。
贺小荣的文章称,文件从11个方面对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加强产权保护,除了不断完善制度,还需要执法理念、执法标准和执法方式的调整与转变。
贺小荣认为,保护财产权,首先要恪守物权法定原则。一切个人拥有的财产,只要是合法取得,即应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被非法侵犯和剥夺。在法治社会,一切产权的变动、限制和剥夺,都需要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定方式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