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舟11号返回舱“回家”,天宫二号空间应用系统的部分样品运抵中国科学院成功回收,目前正开展相关分析研究。
这批样品里,很有可能包括今年9月15日搭载天宫二号升空的一批江门种子!
而在更早的6月25日,是江门种子的太空"首秀":新会小农粘、恩平菜心等种子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升空,来了个太空“一日游”。8月23日,航天英雄杨利伟带着这些航天种子来到新会,把它们移交给江门市政府。
哪些江门种子“飞”上了天?
航天育种,是利用航天搭载工具对植物种子诱导产生遗传变异,诱变后代通过地面筛选,选育出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6月25日搭乘“长征七号”飞天,是江门第一次选派种子进行航天育种。首批种子包括新会牛大力、新会小农粘、新美夏珍、恩平辣木、蓝海辣木、恩平菜心、朝天椒等多个品种,主要从三区四市广泛征集而来,重量为398克,多于航天科技集团育种中心的355克。
与“首飞”相比,9月15日随天宫二号飞天的江门种子除牛大力外,新增了新会茶枝柑、台山象牙香占、杜阮凉瓜、大肉丝瓜、番荔枝、玉米、矮脚黑叶白菜等品种。
千里挑一的航天种子,为何选择了这些品种?它们从太空返回后,又将怎样“落地”?
●新会小农粘
“飞天”前后1800粒种子逐一比对
新会小农粘是新会的名优特产,太空种子回家后,将由新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试验基地进行培育与选育。
“这次上太空的新会小农粘种子共有30克,约1800粒,十分珍贵。因此,选育过程中将会一粒粒地种植,技术人员再观察比对每一粒种子与原来新会小农粘的区别,对种子的生理性状和内部变异情况进行详细的研究,筛选出优质的种子进行扩繁,最后培育出优质、高产的新会小农粘。”新会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林华说。
黄林华还说,新会小农粘是一年一造的,这限制了其产量。希望经过航天育种的种子能培育出优质、甚至一年两造的新会小农粘,让产量成倍地增长。
●牛大力
两度“飞天”,落地后将反复选育
牛大力在五邑地区范围内有非常多的野生资源,广东禾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创牛大力人工繁殖及栽培成功的公司。
公司总经理周海蓉说,两度推送牛大力种子“飞天”,天宫二号飞得更高、试验更多、时间更长,不同的空间环境和驻留时间,将对种子的优选更有帮助。
江门市农科所所长刘朝东指出:“不同飞行高度意味着太空微重力、射线辐射等环境产生变化,更长的驻留时间将对种子诱变产生影响。返回地面后种子还将进行反复选育,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杜阮凉瓜
保留原有口味,优化品种
杜阮凉瓜始种于杜阮镇一带,至今数百年。它的风味特点取决于当地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人工选育,已被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通过包括航天育种在内的前沿育种技术,我们将保留杜阮凉瓜原有形态和口味,优化品种,实现产量、质量双提高。”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总经理苏坚宏说。
●恩平菜心
从多方面观察,优胜劣汰
据统计,恩平菜心特色蔬菜全年种植面积8.3万亩,总产14万吨。人均特色蔬菜种植收益2000多元,建立了多个种植基地。
随长征七号“首飞”的菜心种子来自广东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黄海燕说,“种子从太空回来后,要从农作物生长、产量、抗病性、成熟期、采收期等多方面观察,淘汰不好的表现、保留优秀的表现,从而培育出优秀的种子。”
航天种子背后的大院士
当江门人骄傲地谈论家乡的航天种子时,总离不开一个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启超的小儿子梁思礼院士。
正是祖籍新会的梁思礼生前牵线搭桥,中国航空航天育种工作才对江门青睐有加。说起背后的故事,蓝海公司总经理黄海燕仍激动不已:“心系家乡、关爱家乡,种子'飞天',梁老先生功不可没。”
2014年10月31日,梁思礼还千里迢迢专门来到恩平市航天育种基地进行实地视察,指导工作。当天,已经90岁高龄的梁思礼先生在黄海燕等人的陪同下,参观了该基地的育苗大棚,了解航天蔬菜的培育种植情况。
在谈话中,梁思礼特别关心航天蔬菜将来推广种植的问题。他说:“我的愿望和期望,就是将来老百姓在大田里种植(航天蔬菜),这应该是我们总的奋斗目标。”
“太空来客”落户冯如故里
近年来,江门航天育种技术产业化发展迅速,除选派种子“飞天”外,优秀航天育种品种的引入、示范和推广,有效提升了农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经济效益,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2015年11月,“广东江门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落户中国航空之父冯如故里——恩平,全省首个航天育种院士工作站同时揭牌,并得到多位重量级院士的“加盟”。
这个基地安居着一批“天外来客”:豆角、小青瓜、云南小瓜等,蔬菜的植株没什么特别,但身长、体型、颜色与众不同,它们就是正在试种的太空蔬菜。
黄海燕介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现已提供了超过20个品种,包括特大南瓜、小南瓜、宇航1号宇小番茄、辣椒、小黄瓜等。“目前,豆角、茄瓜、小南瓜、青瓜4个品种已经有成品,其中豆角经过基地试种测算,产量比普通豆角增产30%。”
广东还有这些种子来自太空
与新会牛大力同批搭载“天宫二号”升空的,还有一批来自阳江的“老乡”——粤森公司选送的南药牛大力种子。
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返回地球后,粤森公司有关负责人第一时间赶到位于华南农业大学的国家植物航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希望能了解到最新动态。
经初步了解,粤森牛大力种子“太空漫游”33天落地后,将首先被送到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公证”。约一个月后,国家航天育种中心将把这些牛大力种子和有关信息,通过专用渠道交给粤森公司。
除了江门、阳江以外,惠州博罗也是我国航天育种的“大户”。2004年成立的博罗县航天育种基地,是全国首个县级航天育种示范基地。至今,这里已经培育了“航天酥醪菜”“航天南瓜”等15个系列73个航天育种品种,推广面积超过30万亩。
2014年7月1日,博罗航天育种基地内的惠州市首个“农科奇观”智能温室正式开园,十个功能区向游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
有关太空种子的“收成”还没看够?
读完以下这个专题,航天育种的知识赶紧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