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任内中美关系都经受了怎样的考验?川普上台会可能这么干

南方都市报  2016-11-20 10:22

六项重点外交政策

奥巴马八年任内,外交政策上有六个重点。

一是控制美国的霸权成本。小布什时代扩张太厉害,打了两场战争,代价沉重。奥巴马上台后实现了主力部队撤出伊拉克和阿富汗。但2011年阿拉伯之春爆发后,美国又没有忍住,又参与了打击叙利亚和利比亚的战争。这边撤那边又卷进去一部分,做得不算太好。

二是振兴美国经济。奥巴马第一任期恰好赶上美国金融危机。他做了很多工作,包括召开G20峰会,协调宏观经济政策;搞出口倍增计划和复兴制造业等。现在看实际效果也不是很成功。美国出口总体增加了60%,没有实现翻番的目标,仅对中国市场的出口增长了150%.制造业回归没能实现。特朗普竞选时就批评奥巴马政府,说其嚷嚷了八年让制造业回归,结果仅回归了3家企业,增加了600个就业岗位。尽管结果不似特朗普说得那么夸张,有一些回归,但显然离预期很远。

三是继续打击恐怖主义。任内实现了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击毙了本拉登,但IS的崛起使得这一目标前功尽弃。

四是积极推进全球议题,包括无核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气候变化上全球合作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是中国的功劳。核安全是奥巴马高扬的旗帜,他为此还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伊核问题是成绩,但朝核问题无进展,就打了一点折扣。

五是恢复小布什时代美国受损的国际形象,巩固与盟友的关系。此项也是取得了部分成功。与古巴建交在拉美世界赢得了好评,但由于共和党主导的国会的阻挠,并没有完全解除对古巴的经济制裁,两国关系可以说并没有实现真正的正常化。

六是提出了“回归亚洲”战略,实现了过去200年来美国的全球重心由欧洲到亚洲,由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转换。奥巴马把自己定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洋总统”。这一点恰恰与中国直接相关。

“亚太再平衡”的本质

奥巴马回归亚洲战略,最初称为“回归”,后来改为“转向”,最后变成“再平衡”,但意思是一样的,就是遏制中国的崛起。2011年7月23日在河内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年会上,由当时的希拉里国务卿首次提出。由于提出前没有同中国商量,中国很恼火。当时担任中国外长的杨洁篪要求休会,回来做了长达一个小时的发言批驳希拉里。

美国回归亚太的全球战略调整是与中国的崛起相关。2008年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2009年阅兵,2010年举办世博会,这三年中国每年成功办了一件大事。且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全球第二,而制造业总量超过美国,发电量也超过美国。美国现实主义的战略家很清楚,制造业是工业时代的力量基础。有强大的制造业,一定有强大的军事;有强大的军事才能有资格争夺全球领导权。20世纪美国有三个对手:德国、日本和苏联,它们最辉煌的时候也只是达到美国制造业的2/3.中国制造业超过美国,引起美国战略界很大的震撼。中国的精英层和知识界对此知识准备不足,是不重视的。因为震撼,美国的战略界和奥巴马政府,才把中国锁定为主要对手和心腹之患了。这才有了美国的全球战略往亚洲转移,实际是往中国周边转移。

最初奥巴马提出“回归亚洲”政策时,还引起了小布什任内的一些官员的抗议,说是否暗示原来他们“抛弃”了亚洲,认为奥巴马把两党政治引入到外交中来,做了不好的示范。后来改了一个词,叫“转向亚洲”,从欧洲转向亚洲。结果美国的盟友———欧盟也有点不大高兴,说“转向”是不是就不要欧洲,不要大西洋了。后来就改为了“再平衡”,就是“rebalance”。这个词汇是挺巧妙的,是说亚洲原来有一个平衡,但中国的崛起和行为打破了平衡,所以美国要“再平衡”。这个词汇没有引起国内和盟友反弹,相反把亚洲问题归咎中国,所以被奥巴马政府保留使用,直至今天。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搞了六年了。这战略有四个支柱。一是把60%的海空军部署到亚洲地区,这是美国高级官员公开宣布的。这很像冷战时代对付苏联,当时美国也是把60%的海空军部署在北大西洋,本土保留20%,战略机动20%.二是搞一个新的把中国排除在外的贸易圈:TPP.三是搞希拉里称为的“聪明外交”,或叫“巧实力外交”,实际上就是挑拨离间,充分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四是继续接触中国。

成了“烂尾工程”

这就导致奥巴马任内8年的中美关系与之前有一些不一样。过去一般是新总统上任,美国要闹一闹,中国关系起点不是多好,然后再恢复到正常。而奥巴马时代是反着的,开始挺好,中间有波折,然后才基本稳定。2009年11月奥巴马上任的第一年就访华了,这是很罕见的。原来惯例上是连任后的美国总统才会访华。起点很高,但中间低开,原因就是美国不能接受中国的崛起,搞了“回归亚洲”战略。从去年5月到今年7月,围绕南海问题,双方还有点剑拔弩张。但7月之后形势缓和了下来。奥巴马任内还有两个月,下周习近平主席去秘鲁开APEC会议,也会与奥巴马总统见面。在美国政权交接的时刻,中美关系应该能保持稳定。

回过头来看,“亚太再平衡”很不成功。它并没有阻挡住中国的崛起,反而加深了中国对美国的战略猜疑。这其实对美国是不利的。这四根支柱的设计中,第三点和第四点是矛盾的。以60%的海空军对付中国,就让中国很警惕了,反而促使中国加快了军事现代化的步伐。TPP把中国排除在外,加速了中国自己推出RCEP(地区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FTAAP(亚太自贸区)计划以及“一带一路”部署,也促使了中国倡议并主导成立了金砖银行和亚投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TPP可以说已经临床死亡了。而“巧实力外交”虽然给中国添了一些麻烦,但并没有影响中国大的周边环境。且随着菲律宾的倒向和泰国、马拉西亚的选边站,现在看这“挑拨离间”只是一段时间内起到一些效果而已。这些周边国家最后发现,跟着美国跑与中国斗,最后都吃亏,没占到便宜。相反,在中美之间保持等距离外交,反而能占到便宜。现在看,所谓的“回归亚洲”战略,已经变成了美国跨太平洋政策的“烂尾工程”。

中美力量进一步均衡

在奥巴马执政的8年间,中美间的力量实现了进一步的均衡。中国成功召开了十八大,顺利实现了权力的转移。2014年,中国按照购买力评价的GDP年就超过了美国。历史意义近似于1872年美国的实质GDP超过英国。到2016年年中,中国的实质GDP已经超过美国12%了。到去年底,中国的制造业总量已经是美国的150%,相当于美国与日本之和。中国的工业规模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若维持目前的增长率,10年后中国工业总量将是美日欧之和。

中国科技实力也是突飞猛进,中国专利数量连续五年世界第一。军事上几乎所有的热点领域,中国都有十几家企业在参与竞争,激烈程度无与伦比,而其他国家一般都是两三家企业参与。英国的《自然》杂志编制的“自然指数”纳入了68份自然科学期刊,经在职科学家同行评议的结果是,中国对全球高质量科研的贡献已经是全球第二了,仅次于美国。

再反观美国。实际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改革,有点“混日子”的感觉。金融危机使得美国500万家庭丢失了自有住房,700万家庭靠法令的保护才得以继续居住,即使还不了房贷。美联储搞了几轮量化宽松,但对华尔街的改革动作有限。枪支、移民的改革和扶植中产阶级的计划都没有兑现。医改的动作比较大,但增加了美国整个社会的医保负担,反而让中产阶级很不满。美国经济虽然有所恢复,失业率好转,但实体经济并不好,社会分化加剧了,量化宽松的结果是华尔街的股市表现还算可以而已。

中国赢得战略主动

对中美这样的大国关系而言,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主要还是由两国的综合国力决定。恰恰是过去的8年,两国国力消长明显。在这种背景下,美国需要拿出新的对华政策。奥巴马政府的确拿出了一个,就是“亚太再平衡”,但不成功。

相反,中国不仅国力在拉近与美国的差距,战略主动性也增强了,表现就是提出了“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这是2013年6月习近平与奥巴马在加州庄园会晤的时候提出的。内容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对于“不冲突、不对抗”这点,美国是完全接受的。对于“相互尊重”,美国到目前为止是不接受的。“合作共赢”上美国是部分接受,比如在反恐、核安全和气候变化上,两国在一定意义上是愿意合作的。也就是说,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奥巴马没有否定,也没有接受。但无论接受不接受,由于美国再平衡政策的失败,在政策态势上中国反而取得主动,略占上风。

与此同时,中国不仅继续增强在美国体制内的作用,扩大发言权,比如把人民币变成特别提款权的一部分,继续派人在世界银行和IMF做高官,增加在联合国的会费等,也开始在18大之后推出自己的全球战略,标志就是“一带一路”和亚投行。也就是说,中国现在的视野是跳出了中美关系,放眼全球,进行布局了,从而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相比之下美国的战略思维质量要比冷战时差不少。对于苏联的解体,美国的精英层错误地认为是美国战胜了苏联,而不是苏联自己内部出了问题,从而变得傲慢自大,乱用武力,四处树敌。面对中国的崛起,“亚太再平衡”沿袭的仍是老式的地缘政治思维,缺乏新意。

中美合作是佳选

这次特朗普之所以能在争议声中当选,其实也反映了美国民众对奥巴马执政的不满。面对两国力量的此消彼长,美国要跳出“美国中心主义”了。现在美国还是高高在上,以美国为中心看中国,看不清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事实:中国已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同时也看不清历史事实,就是过去的20世纪美国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合作,其战略收益一定是正的。比如抗战时与中国合作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冷战时与中国合作使美苏争霸力量发生了倾斜。若拉着一帮小国与中国斗,结果就是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国是个天然大国,美国拉着一帮小兄弟也击败不了中国。

美国现在仍旧以自己为中心,以它的联盟为中心,不能平等对待中国。如果它能反过来,把中国作为平等合作伙伴,美国在整个亚太和全球的战略就活了。若中美交好合作,则整个亚太地区的战争根源就没有了。中美合作的价值远远高于美国联盟体系的价值,且美国的战略收益会非常高。美国决策层未来能不能有这种视野和格局,转过这个弯,还不知道。而对于内政,美国现在要反过头学习当年的中国,搞全面的改革开放。

现在美国的精英层的普遍看法是尽管美国问题重重,但制度还是全球最好的,主要的是要调整政策,而不是改革体制。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美国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太依赖金融了,靠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滥发而不是老老实实地依靠实业和制造业赢得竞争力,是很难再持续下去了。二是政治上必须重建主流社会。多党民主要玩得转,一个物理前提就是有一个强大的主流社会,不同的党仅仅是代表主流社会的不同派别,合作的基础在。但现在的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主流社会、多党政治的物理前提正在消失,这是很危险的。美国不解决其内部的这两个根本问题,光想与中国斗,别说与中国斗不赢,斗赢了也是输。

特朗普上台

特朗普这次参选的过程中,民主党和共和党的精英层和“建制派”是压制他的,整个选举过程也比较肮脏。特朗普能获胜是源于美国社会内部的结构有三大裂痕:上下裂痕、左右裂痕和种族裂痕。特朗普精明地抓住裂痕中的中下阶层、右翼和白人多数,是中下层右翼白人对民主党和奥巴马政府的不满和愤怒,使特朗普能冲破建制派的压制,而登上了总统宝座。

但这种成功背后也有三大危险要克服,就是反精英主义、白人种族主义和右翼的反全球化主义。否则会造成美国社会更加撕裂,主流社会进一步萎缩。特朗普有三个身份:商人、参选人和总统。现在他要迅速把前两个身份转到第三个身份中来,否则对他以后的执政是不利的。现在看,他在做一些调整,比如呼吁他的支持者不要有种族主义,对奥巴马的医改也声言部分继承。

最近他也做了一些创新,就是公开招聘4000个公职。按照惯例,这些职位是要给共和党人的,但现在不给,似乎是在警告党内的建制派。这会不会造成他上任后与两院中的共和党议员有嫌隙,带来府院不和,也是未知数。

特朗普上任后,对美国政治体制中的建制派会有一定的冲击。另外,从他表达的政策思路看,也会对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现带来一定的冲击,美国不会再承担那么大的责任,盟友要多承担一些了。也会对美国推动的全球化有一定的冲击,比如像TPP、北美自贸区等。

金灿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问题专家

南都评论记者陈建利采访整理

编辑 洪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