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微观察 记者 南方日报 2016-11-18 19:47
带着860余年的历史积淀,中山文化源点、城市核心石岐区以22.72平方公里的面积,创造了全市最高的经济密度——每平方公里产出超过7亿元。
近日,石岐区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成彬接受南方日报专访,介绍了石岐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发展思路。他认为,作为文化内涵深厚的中心城区,石岐区不仅“风韵犹存”,更有强劲的后发动力。紧抓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开建机遇,通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有序开展三旧改造、尽快启动城轨中山北站周边建设,石岐区将三点着力深挖发展潜力;通过打造石岐科技创新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平台,石岐区将充分发挥核心优势,辐射带动周边镇区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石岐区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徐成彬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徐成彬
关键词:经济密度
发力总部经济破解土地瓶颈
南方日报:石岐区面积不大,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这些年是如何通过转变发展模式破解土地瓶颈,创造出全市最高的经济密度?
徐成彬:的确,石岐区并不具备土地资源的优势,但作为中山的中心城区,石岐的发展不仅有深厚的积淀,也有丰富的内涵。“十二五”期间,石岐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三个指标均接近翻番,在可开发利用土地非常有限、产业结构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可以说是书写了老城区的经济奇迹。
近年来,我们尤其注重总部经济的发展,区内一批企业总部不仅是石岐经济的支柱,在行业内也发挥了龙头带动作用。例如,石岐拥有全市最大的工业企业,也是全市纳税“龙头”企业的完美集团;拥有全市最大的商业企业、在中山打造了近十个大信新都汇商业综合体的大信控股;拥有全市最大的外贸企业、年贸易额超10亿美元的丝绸集团。这些都是石岐总部企业的优秀代表,而总部经济就是我们作为中心城区的发展生命线。
2012年,石岐区制定出台了区内的总部政策,有针对性地扶持区内企业总部成长、帮助优质企业做大做强。仅是今年上半年,区财政就为50多家优秀企业发放扶持资金7200万元,其中包括了6579万元的总部经济专项资金,扶持力度之大在全市都是比较少见的。借助总部经济,我们有效地实现了“域外资源域内化”,探索出了中心城区“零地招商”的发展模式。
现在,加上最新认定的两家区级总部企业,石岐区内一共有3家市级总部企业、10家区级总部企业。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用好政策,还是有很多企业愿意将总部放在石岐区——这里有全市最好的生活配套,高端人才更愿意在成熟的城市社区内生活;这里有丰富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可以为总部企业提供最优质的发展平台和展示窗口。
关键词:三旧改造
再造青溪路区域推动城市升级
南方日报:近年来,石岐区多个三旧改造项目都取得了成功,兴中广场、莲塘路大信新都汇、假日广场等更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在三旧改造方面,石岐区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徐成彬:虽然石岐区可开发利用的土地不多,却有大量成片的三旧资源,这既是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城市建设亟待补足的短板。三旧改造首先应该解决老城区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诉求,目前计划改造的几个片区,大部分建筑的楼龄都比较长,甚至存在不少危房,居住条件很差,这里的老百姓享受不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实施三旧改造既是为发展腾出空间,也是为了反哺老城区。
从近期来看,青溪路康华桥至兴中广场这一段将会是三旧改造的重点,石岐区计划用5年时间再造这3.5公里的江滨地带,进一步推动城市升级。
青溪路沿线是中山打造“一河两岸”休闲商业带的重点区段,其中康华桥至员峰桥段是岐江河环境整治二期工程桥头堡,我们规划了张溪河口公园、沙咀湿地公园等主题公园,体现了“以文化谋求提升、以体验推动旅游、以景观促进生态”的重要理念。员峰桥至光明桥在布局上属于休闲都市功能区段,拟重点发展文化休闲、特色商业、家居体验、餐饮业等产业。
一直以来,该路段建筑大多数为旧厂房,生态景观的人文性和景观性较为匮乏,土地利用效率也较低。但目前该区域大部分用地产权人已有意愿进行开发建设或改造升级,如兴中广场已改造完成,成为旧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万科金域蓝湾大型商住项目现正在建设中。
经初步测算,青溪路沿线范围内,分布有改造及有意向改造项目的岸线约2.9公里,占比为82.8%。改造项目共12个,用地面积共660余亩,改造后建筑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总投资额约80亿元。其中属市认定的三旧”改造项目8个,改造后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投资额约50多亿元。现在项目前期工作已经顺利开展。
关键词:发展机遇
提前谋划承接深圳产业外溢
南方日报:随着深中通道、深茂铁路开建,石岐区正在打造的“科技创新谷”是否也会向深圳的产业靠拢?
徐成彬:科技创新谷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孵化器苗圃等方面已经卓有成效。今年1到10月,石岐区共有13家企业顺利通过高企初审,净增12家,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40%;760文化创意产业园被评定为广东省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单位;硕泰和华远2家公司被评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未来我们计划在原石岐区第一创业园建设中山市智能制造大数据产业园,并且在现有的中山美居产业园和大数据产业园基础上创建一个产城融合的“互联网+小镇”。
我相信,深中通道、深茂铁路的建设将会为石岐区开启下一个发展的“春天”,石岐区有条件也有能力承接深圳的中高端产业外溢。结合我们目前以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为主要抓手的发展战略,可以往深中产业同城化的方向迈进,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生活配套、较低的生活成本、优美的城市环境,吸引深圳的中型企业总部落户石岐。为此,一方面石岐区将主动加大对引进总部企业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也将在科技创新谷的基础上打造产业升级的新平台。
此外,中山北站作为轨道交通枢纽,未来有望接驳深茂铁路,因此站场周边的建设尤为关键。石岐区计划以城市核心的要求对这一片区进行高标准规划,将这里打造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使它成为深圳企业落户中山的第一站。
总的来说,石岐区要谋求新的发展,必须要跳出石岐站在全市的角度考虑。我们既乐于承担作为核心区的责任,也迫切希望深化改革、释放政策红利,让石岐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在“十三五”期间继续成为发展的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