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最近发生啥大事?全国近30家媒体都来围观了

南方+  2016-11-18 16:00

11月12日—14日,全国媒体三水采风活动在佛山市三水区举行,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中新社、人民网、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南方网、广州日报等在内的近30家国内媒体,用3天时间深入调研三水15个考察点,并与健力宝、兴发铝业等企业及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探讨三水的城市之美、产业之变和民生之福。

而就在本月初,2016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报告出炉,报告发布了2016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区)榜单,三水区位列2016年度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第36位,比去年上升3位!

“数十年来,三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围绕‘创智之城’这一主题,三水的底气何在,将采取什么样的举措推动实施?”“三水如何凭借自身的生态优势打造城市名片?”媒体代表们一系列提问,不仅让三水有机会向全国展示既往发展的成就,也让三水更加坚定、清晰和明确地向外界阐释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前景。

“三水因水而兴,因水而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成了三水人包容、不屈不挠的‘水的精神’。”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水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千亿元大关,今年区党代会也明确,将以水为魂、以水为脉,将水的包容、水的灵气、水的精神融为三水城市发展、产业创新的灵魂和精髓,以此全力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岭南水韵胜地,“这离不开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也非常需要媒体讲好三水故事,发出智慧声音”。

坐拥三江汇流奇观的三水,致力于打造“广佛创智之城”。资料图片

水文章成媒体关注焦点

在三天的考察行程中,有近一半的项目是三水特色的自然旅游景点以及人文景观,三水森林公园、月亮湖、荷花世界、三江汇流片区……“原来三水有这么多天然的‘绿肺’,非常适合周末短期出行和户外运动。”广州日报大洋网编辑王念表示。

13日上午,一众媒体代表坐游轮游览西江、北江、绥江汇合之处的浩然景象。下午,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进行的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采访部主任刘泰山对上午的游览印象深刻,并就此提问:三水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江、西江与绥江汇流于此,景象独一无二,该如何发挥这种生态优势,如何围绕水资源做好水文章,将自身的特色凸显出来,在文化旅游产业上打造出一个“领头羊”?

针对这个问题,三水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区艳阳表示,三水向来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具体而言,三水针对产业布局和地理特征,利用水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打造几大旅游文化片区,比如南部三江并流滨水片区、水都基地工业游、中部历史文化片区、北部富硒生态养生片区。以南部为例,该片区将以三江汇流区域的生态、地理优势为基础,打造北江城市文化休闲区、武庙文化创意街区、水都工业园工业旅游、云东海文化慢城等特色产品。她认为,“三江汇流”是三水的独特地理标签,被誉为珠三角之源,区位条件得天独厚,随着各种条件成熟,将其打造成为三水特色名片的可行性就大很多。

而在考察了长岐古村、陈氏大宗祠等人文景观之后,三水的旅游产业如何挖掘岭南文化特色与内涵,也成为媒体代表普遍关注的问题。

央视网记者杨宗谨建议,三水不妨借助举办马拉松等类似的时尚活动和赛事,推广三水的自然生态、人文景点、特色小吃等一条龙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

针对媒体给出的建议,三水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罗卫平表示感谢,也表达了三水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上所做的思考。“水+历史是我们发展的主要思路,三水有很多历史性的人文景观,像乐平大旗头古村、芦苞祖庙、梁士诒故居等”,同时,他特别提出,三水百年海关作为历史最久的海关之一,非常值得挖掘,稍早前,“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初评结果揭晓,“三水海关”就入围30强,三水的人文底蕴深厚,要将这些古文化和历史的“故事”讲好,媒体建议很值得参考,要用灵活的方式将其串联包装,形成与旅游结合的市场活力。

产业创新打造创智之城

面对全国媒体的聚焦,三水多个部门相关负责人也向媒体做起了推介。

新华社广东分社调研部主任刘宏宇抛出一个问题:“数十年来,三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对此,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董志泉表示,“从农业大县发展为千亿强区,三水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文化旅游领域工作多年、也是土生土长三水人的区艳阳直言,“最大的感觉是更自豪也更自信了。”

企业的发展和动向,是关注一个区域发展活力的最佳切入口。在考察的项目中,健力宝集团、百威啤酒(佛山)有限公司、诺尔贝机器人、福田汽车、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成为全国媒体代表观察千亿三水未来走向的一扇窗口。

新华网记者许曼佳注意到,三水提出了打造“广佛创智之城”,她对此提问:创新、创业成为全国的一股热流,三水的创新将如何体现,有没有什么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事实上,不仅仅是媒体代表关注这个议题,三水内部也展开了“解码三水‘创智之城’动力源”的思考。

自从三水成功跻身“千亿俱乐部”以来,转向创新驱动的动力“换挡”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而三水的一家家企业,也正在用他们的创新故事为这个论题作解。

以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为例,在数十名工程师、上百名技工的共同努力下,历时3年,亚洲首台万吨级陶瓷压砖机YP10000诞生,标志着中国乃至亚洲地区的陶瓷成型装备领域由此迈向了万吨级时代。

在北汽福田生产车间,媒体代表目睹了福田自动化车间,机器代人的升级,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三水智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不仅仅在于“智造”,更是瞄准产业高端化迈进。诺尔贝机器人落户三水便是例证。诺尔贝负责人卢新建表示,诺尔贝机器人研究院属于科技研发平台,瞄准的正是三水和佛山乃至周边扎实的制造业市场,这也是科技研发平台的生存土壤和发展壮大的根基。

与此同时,三水通过打造“三园两区”,即智能家电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传统产业智能化提升示范区、智能制造服务示范区,着力推动以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产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电子电器产业为代表的具有园区特色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在创新上,三水要结合自身的产业优势进行创新。”三水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三水有超3000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依托装备制造业等领域扎实的基础,接下来将在优势行业内率先进行智能制造的创新发展。同时,三水还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并加快与周边广州、深圳等地创新资源的对接,在新经济等方面形成新的增长点。


三水数十年,变的是发展不变是初心

全国媒体看三水,看到了经济产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三水,一路走过来,三水经历着自己的机遇与坎坷,才能够坦然呈现今天的光荣与梦想,也只有理顺三水蜕变的历程,才能从中洞悉三水未来成长的规律,从而把脉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此,在三水与媒体代表举行的座谈会上,新华社广东分社调研部主任刘宏宇向三水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抛出一个问题,“数十年来,三水最大的变和不变分别是什么?”

三水区与媒体代表开展座谈,交流回应媒体关注的问题。

突破千亿体量让人自豪骄傲

在我看来,三水最大的变化在于三水人整体的幸福感提升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水从一个农业大县发展到现如今的工业强区,让人很自豪和骄傲。去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随着经济的大发展,人民群众有更丰富的就业环境,收入增加,民生改善,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

记得以前在健力宝的旧厂旁,当时那边还是郊区,现在那里的一片已经成为了三水的中心城区,整个城市在不断发展,繁荣也向周边区域不断延伸,这是城市也是生活品质的极大转变。

——三水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副局长 董志泉

三水不变的是那份热情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三水人,见证了三水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最大的变化。以前,老百姓家里有一辆自行车都是件让人非常高兴的事,然而我工作10年后就发现,不少人家里已经开始拥有汽车,更不用说现在的大变化。相信未来的三水,还会继续让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三水不变的是那份热情,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现在邀请全国媒体代表来到三水,就是希望大家为三水再出发把脉,为三水的发展提出高见。另外,作为长寿之乡,三水人内心的平和也是不变的,所以坊间有个说法是“三水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是三水长寿之乡给予的福气。

——三水区文体旅游局副局长 区艳阳

说普通话的人已多过说粤语的

三水最大的变化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民生的进步,城市面貌的提升。几十年来,三水不断发展,改变最初的“马路经济”,从以前的筷子街到现在很多新区域不断地涌现,开放的三水吸引了越来越多人才进来。可以发现,如今的三水,讲普通话的人比讲粤语的人还要多。

以不变应万变,几十年来,三水人坚持创新的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注重产业技术创新,聚焦培育互联网相关产业,积极利用新时代的技术和手段推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发改)副局长 董仕新

三水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

三水处在三江汇流之处,以前是水路交通枢纽,现在有高速、城轨、火车、水路,交通网格密闭,四通八达,让三水便捷地与外界联系是三水人在出行中能体会得到的变化。

保持良好的生态是我们坚持不变的原则。我们认为,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生态,经济的发展不会以牺牲生态为代价,而是做到两者的平衡和谐发展,我觉得三水做到了,这是很难得的事情。

——三水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规划)副局长 李雪松


■特写

媒体人流连“三江汇流”

建议打造文旅龙头项目

13日上午,媒体采风团的第一项行程便是前往三水地名的源头——三江汇流。三水,得名于北江、西江与绥江三江汇流,三江汇流于“思贤滘”,它是三水风景名胜之地,亦是珠江三角洲肇始之源。浩瀚的江水让三水这一片丘陵变成河涌、水塘密布的肥沃土地,成为三水人渔樵耕读的根基,也成为孕育珠江三角洲发展奇迹的生态源泉。

在轮渡上,媒体采风团一边欣赏这一独特景观,一边听讲解员介绍三江汇流:“思贤滘”之得名,缘于明朝大儒陈献章在这江边石上题写的“思贤”二字。

“乘船渡江,薄雾朦胧,有一种云雾袅绕的美。”王念感慨,迎着江上吹来的湿润清风,眼前一浪一浪澎湃的“鸳鸯水”,真是天下奇观!

“几天的行程中,看了三水很多个景区,但是三江汇流的景观让我意犹未尽。”许曼佳说,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工业强区,能够保留这样的生态美景,的确很不容易。

媒体代表对三江汇流景观的称赞也引发了另一番思考,如何将这种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生态的经济优势。刘泰山就建议,三江汇流作为一道非常罕有的景观,可将其打造成为引领三水文化旅游的龙头项目。

事实上,不少三水本土人士也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中国并蒂莲文化创意产业品牌创始人植汉坤就直言,在三江汇流处的昆都山、思贤滘、河口一带,聚集了众多历史文化景观。如何将生态优势和文化内涵双双挖掘出来,让其更深入人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并提高三水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摆在三水人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曾任中国工艺雕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老教授团负责人何宝森就曾撰文,“我与三水之缘,至今已有20余年了!这可能是因西江发源于我的故乡云南曲靖,它也被誉为珠江的源头,命运的差遣,让我这个浪迹江湖的云南人,来到了三水,从此与三江汇流之地结下20余年的情谊。离开三水,思念总牵挂着三江汇流这片美丽的土地……”

三水是中国饮料之都,图为媒体代表考察三水百威啤酒基地。


■媒体代表声音

挖掘历史底蕴,讲好三水故事

可将生态和历史融合起来发掘

三水是个好地方,城市品牌宣传可以再多发力,三水应该要讲好这个地方的故事。比如说,三水是全国首个富裕型的长寿之乡,山好、水好、饮食好,生活方式健康,医疗条件也不错,要是能够把长寿之乡的品牌打响,必然能够为这个地方的生态文化旅游带来更多的效益。

另外,三水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梁士诒故居、百年海关、百年火车站、仁寿坊、半江桥……这些地方颇有底蕴,要是能将水的生态、悠久的历史文化融合起来发掘,相信三水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上会有更大的惊喜。

——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采访部主任 刘泰山

三水的奋斗精神让人印象深刻

三水最深刻的印象是当地产业发展的潜力以及人民奋斗不息的精神。三水位于珠江西岸,要选准产业突破方向,例如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总部经济,引进几个龙头项目。三水经过多年的积淀,涵盖了机器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精密机械、模具制造等行业的先进装备产业集群。

——新华社广东分社调研部主任 刘宏宇

感受到三水的开放与闯劲

无论是产业谋划、城市格局还是生态章法,都能感受到三水的开放与闯劲,这是千亿体量给三水带来的自豪与自信。

——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华南区副总监 翁照荣

三水前景和生态被周边看好

距离广州一小时,凭借便利的交通优势,三水的发展潜力得到了周边地区的认可。我的身边就有一些广州人,看中了三水的发展前景和生态优势,决定在三水买房定居。

——广州日报大洋网编辑 王念

水的灵气点亮了这座城市

记住了“三水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这句话。的确,在三水,可以明显感觉环境很漂亮,很多市政公园依水而建,很有灵动之气。特别是三江汇流之处,景象壮观,三水提出打造“岭南水韵胜地”的战略目标非常贴近自身的特点,水的包容、水的灵气、水的精神点亮了这座城市。

——新华网记者 许曼佳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蔡捷 赵进 三宣 莘常泰 

【摄影】张升达(除署名外)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