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8 11:41
人物名片
戢斗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并担任广东省岭南心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广东省儒学研究会副会长,对岭南心学、佛山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发表《陈白沙的身心和谐论及其价值》《甘泉心学与心态文明》等论文百余篇,主编《魅力佛山:解码“佛山文化现象”》、独著《文化生态学:珠江三角洲的文化生态研究》等十余部著作。
从陈白沙、湛若水到康有为,这些曾引领时代思潮的思想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其独立思考创立学说,反抗当时的权威思想,这种突破让他们成为岭南文化的杰出代表。
历史上,陈湛心学究竟凭何扬弃了程朱理学,并与阳明心学比肩?传承至今,这些传统文化中又有哪些瑰宝值得后代子孙细细品味?为此,南方日报专访对岭南心学有深入研究的佛科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戢斗勇,回溯思想文化圣地,探寻现代失落的传统信仰。
陈湛心学对抗程朱理学
南方日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西樵山理学的兴起对岭南文化的意义何在,陈湛心学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戢斗勇:西樵山理学是岭南思想文化的杰出代表。传统理学包括理学和心学两大流派。在西樵山开办书院讲学的学者主要是心学家。湛若水是白沙学派的传人、甘泉学派的创始人和岭南心学的集大成者;庞嵩是甘泉学派的衣钵传人;方献夫是王阳明的弟子;霍韬的思想有心学的因素,他创办的四峰书院后来以传授陈湛心学为主;康有为的心学倾向十分明显。因此,西樵山应当是岭南“心学名山”“书院学林”。谈到岭南文化尤其是岭南思想文化的崛起,一定绕不开当时活跃在西樵山的这些心学家,他们在我国历史文化上有着划时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明代以前,岭南有禅宗六祖惠能和道教葛洪站在中国宗教文化的高峰。但从文化意识形态来看,主要是以儒学为主导的传统文化由北向南的转移,岭南地区主要是吸收北方主导的文化。但从宋明以后,尤其是以明代陈白沙心学为标志,实现了儒学的岭南化,并在当时引领文化潮流,站在时代前列。
陈献章不仅是岭南唯一入祀孔庙的大儒,由他开创并由湛若水集大成的陈湛心学,与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阳明心学是比肩的,当时王湛两人“一见定交”,相与论学,王学与湛学齐名。而湛比王年长6岁且多活了30余年,甘泉心学可说是传续白沙心学并吸纳阳明心学而集明代心学之大成,甚至湛若水的著作有300多万字,远多于王阳明。
陈湛心学最重要的历史地位就是在程朱理学占据意识形态统治地位的时代,敢于提出新思想与之对抗,以心学反理学,起到解放思想、引领时代的作用。此后的九江学派、康梁学派乃至孙中山等都有明显的心学倾向。
康有为推动历史变革
南方日报:康有为也曾在西樵山的三湖书院求学,他的思想融贯中西,对传统既有传承也有颠覆,历史上对他有诸多争议,对此应如何评价?
戢斗勇:康有为自称“南海圣人”,小时候村里人就称其为“圣人为”。他一心想当“素王”,这正是他号“长素”的用意。这种狂飙性情的文化生态乃是从惠能而来的“人皆可以成佛”的自诩和白沙以来的岭南心学传统。康有为曾指出:“白沙之后,广东多言心学。”康有为以“电”“以太”“爱质”“热力”“吸摄力”等阐释“不忍人之心”,形成他的糅合孟子心学与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博爱仁学,提倡“自主”“有为”论。
康学从哲学上可纳入岭南心学系统。但康有为的“自主”“有为”主体论,已经跨越道德涵养的范畴,进入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发展的“外王”事业,由人性的“自主”推演出政治的“民主”,由“有为”的志向开创出维新变法的历史变局,岭南哲学真正走上了中国近代哲学的中心舞台。
康有为是近代思想上的改革派,他所提出的君主立宪的思想曾被认为是保守的。但以世界的视野来审辨,君主立宪当时还是比较先进的制度,例如日本、英国等都保留了君王。康有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认为实行君主立宪可避免战乱。孙中山的革命思想更适合当时的中国,这是后话。但康有为的思想已经站在时代前列。
经济文化相互促进
南方日报:有一种观点认为,岭南心学能够在当时引领风潮,是因为明代岭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发达,在全国举足轻重,对此你如何看待?
戢斗勇:明代岭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当时学者在西樵山办书院、讲学的活动有促进作用,这些活动带动了西樵山学术和教育的繁荣,并促进广东学者群的兴起。
但这种关系不是一种线性、直接的关联,并不是立竿见影的。经济与文化之间相互促进,而思想起着先导作用。我们所说的西樵山心学大师的思想中,包含着他们根据当时经济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的洞察和把握,蕴含中国早期启蒙思潮的因素,因此对社会有启示和引导作用。但这种启示、引导不是直接指导经济要如何去做,而是起着思想先行的基础性作用。
“甘泉学”滋养现代人心灵
南方日报:传统的岭南心学中有哪些值得现代人认真学习?
戢斗勇: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例如湛若水有一套完整的心性修养学说体系,他在《心性图说》《雍语》等著作中阐发“心”的内涵,解答心的本质、关系、善恶、净化等一系列问题。我曾提出“甘泉学”以概括跟湛若水有关的学问,它包含关注“心态文明”的心学。在当今人们心灵被扭曲、被污染、被戳伤的社会生态中,提倡“心态文明”、弘扬甘泉心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史料记载,甘泉子语东山子曰:“人之爱其身也,不如爱其物矣。爱其心也,不如爱其身矣。”其中,物是指身外之物,身是指身体健康,心则是指精神方面。甘泉先生借此告诫世人,既不能爱身外之物却不爱惜健康,也不能只爱身而忽视其心。
现在社会发展了,物质文明太丰富,衣食住行的各种享受应有尽有,人们先是以此为追求的目标和价值的导向。后来发现健康很重要,人富了但身体虚弱、生病,再多的钱也无济于事。年轻的时候拼命赚钱,到了年老时就必然花钱买命。因此,人们认识到一切外来之物都是别人的,只有健康、身体是自己的。似乎这是到了文明的更高阶段,人们不但注重外物,更注重自身。但是,文明还有更高阶段,就是注重人的“心态文明”。许多的社会矛盾乃至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其根子还在于人心。
文明的递进发展已经到了关注“心态文明”的新阶段。过去更多提的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往往侧重于社会,而“心态文明”更侧重于人自身,是从个体道德入手的精神文明。甘泉先生能高寿九十有五,且历任三部尚书,他的心态保健已到了文明之巅,应当成为现代人的榜样。
岭南心学创新有为
南方日报:岭南心学对后世还有哪些启发?
戢斗勇:明末清初之后的岭南心学包含大量启蒙因素,而岭南是近代启蒙思潮一块主要前沿阵地。以具有心学倾向的康梁和孙中山为代表,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中,岭南是大舞台,岭南哲学家是翘楚,是中国社会的思想和文化的引领者。
岭南心学创新有为的文化不仅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而且以自主创新的主体精神和主体能力,使得广东在近代以后成为民主革命的大本营,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仍然促使广东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使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领跑全国,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更为重要的是,党中央最近提出“共产党人的心学”命题,上升到党性修养的高度。作为心学重镇的广东有必要挖掘本土资源,使岭南心学精华发扬光大。
【撰文】王诗琪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