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是世界早产儿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举办了一系列的早产儿活动,开放新生儿科室病房,进行早产儿护理、复苏讲座等,和早产儿父母一起交流互动,增强他们信心以帮助早产儿们共渡难关。
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深圳拼二胎的高龄孕妇早产发生率更高,使得目前早产儿数量明显增多。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作为深圳市分娩量最大的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每年收治早产儿超过1800人,占到总分娩量的近10%,而超低体重早产儿数量增长近10倍。
专家指出,早产率的上升与目前不少产妇、尤其是二胎产妇生育年龄偏大有关,他提醒高龄妇女一定要高度关注生育风险。
48岁高龄产妇25周产子
17日,活动现场,有一对特殊的母子碰巧是来复诊的,妈妈张女士(化名)是一名高龄产妇,儿子大宝则曾经在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

据介绍,张女士今年50岁,2014年当时已48岁的她艰难怀孕,高龄生产风险极大,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着胎。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2015年4月1日她早产在医院生下了胎龄才25周多的儿子,比原定7月的预产期足足提前了3个多月。
"当时非常危险,医生说低于1000克的新生儿属于超低体重新生儿,我家宝宝才850克重,体型才一个巴掌那么大,皮肤像果冻一般透明,清晰看得见血管,体内各种脏器都还没发育完全,一出生便被送到了新生儿科抢救,一住就是近半年。"张女士说。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张女士的孩子最终生存了下来,现在孩子已经1岁4个月大,目前身体机能与发育等已与普通小孩无异了。
超低体重早产儿增长近10倍
早产儿,是指妊娠胎龄不足37周娩出的新生儿。其身体器官发育不如足月儿,一般胎龄34周以下的早产儿均需住院治疗。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数量居全球第二位,早产已成为我国新生儿死亡及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年分娩量及新生儿科收治患儿数均为全市第一,早产儿数量也是全市最多。据介绍,该院每年分娩量近2.0万新生儿,在全国单体医院分娩量上已跻身前三。今年,根据目前不完全统计,无论是在建册量、产检量、分娩量、新生儿科以及儿科的接诊量上,该院都已经创下了历史新高,目前每月的分娩量都超过2000例。

然而,随着生育高峰的到来,医院早产儿的数量也上升。深圳市妇保院院长姚吉龙向记者介绍,医院每年收治早产儿超过1800人,早产儿抢救存活率达98.9%。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260余人,孕周小于28周或出生体重小于1000克的超未成熟儿70-90余人,存活率达84%。“尤其是超低体重的早产儿,前几年医院每年才不到10例,到去年已经达到80多例,增长近10倍,增幅相当惊人。”姚吉龙说。目前,该院抢救存活的最小早产儿的记录是,2015年抢救存活了一个最小孕期为24.5周,体重500克的超早产儿,该产儿预后均良好,无神经系统后遗症,生长发育均能追赶正常小孩。
专家:45岁以上高龄怀孕应谨慎
姚吉龙指出,早产率的上升与目前不少产妇、尤其是二胎产妇生育年龄偏大有关,他提醒高龄妇女一定要高度关注生育风险。"尤其是45岁以上的孕妇,流产率高达80%以上,早产率也非常高,真正能够顺利生下健康孩子的不到5%。"
"虽然,现在医学技术发展迅速,也不时有低龄早产儿奇迹生存的例子见诸媒体,而高龄妈妈急欲抓住最后机会生育二胎的心情也能理解,但是高龄尤其是45岁以上超高龄生育,对于产妇和孩子的风险非常大,一定要充分评估,理性考虑,做决定应慎之又慎。"
【记者】向雨航
【通讯员】范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