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数东莞今年发生的最大变化!不能不提的便是这一点……

东莞发布  2016-11-17 15:51

走出东莞火车站,整洁有序的站前路,让人眼前一亮。不远处,泽景体育公园里绿树红花,生机勃勃,早已不再是“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的闲置地。

“改造后的街道干净整洁,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茶兴路经营一家五金店的吴先生感慨点赞。

变化源自全市深入推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工作。自今年6月以来,以横沥、茶山和麻涌为示范镇,全市加强城市管理和镇容街貌环境整治,探索旧墙改造、街路立面整治、“三线”整治、“牛皮癣”整治长效机制,规范管理户外广告,深入开展美丽幸福村居创建活动,美化净化市容环境,努力把东莞打造成为绿色生态、宜居宜业、文明和谐的现代幸福之城。

试点先行

示范镇镇容村貌发生根本性改观

茶山人的记忆里,站前路、茶兴路是茶山镇连接市区的主要道路。经过23年的岁月变迁,道路两旁墙体斑驳,建筑老旧,饰面材料甚至脱落,店面招牌极不规范,整体建筑显得暗淡又凌乱。

6月起,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补短板,促提升”试点工作在茶山推开,改写了老街命运。作为东莞唯一的旧墙改造试点,茶山投入3.9亿元对站前路、茶兴路及沿街旧墙进行改造,将其打造成集生态、文明、展示为一体的创文示范路。

站前路的变化,仅是茶山文明创建的一个缩影。自文明创建以来,茶山镇推出多项创新举措,不断提升城市环境,镇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茶山超朗村。

以试点村超朗村为例,茶山投入400多万元建设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建设广东省“最美乡村”,昔日的荒地小水塘焕发新颜。3个月来,茶山镇出动17万多人次,新增公益广告面积3万多平方米,清理“牛皮癣”9万多处、卫生死角及垃圾聚集点8200多处,处理“六乱”、违法广告牌等8900多宗。

与此同时,横沥镇和麻涌镇的变化同样翻天覆地。横沥镇计划3个月内投入1.6亿元、2年内投入6亿元,实施35项整治行动和51个整治项目。当省委宣传部巡视员、省文明办主任顾作义走进横沥视察时,忍不住感慨横沥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漫步麻涌,城镇和乡村完全融合,吸引了不少做民宿的文化人,自筹资金来开拓新业态,麻涌正给东莞文明创建提供鲜活范例。通过不懈努力,麻涌镇面貌焕然一新,吸引了阿里巴巴、京东等一批大型优质项目进驻,实现了环境优化美化和产业提质增效的双赢,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试点先行。自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东莞确定并主抓横沥、茶山、麻涌三镇试点,建设示范路街、示范市场、示范公园、示范企业、示范村等一批文明创建示范点,文明整治成效明显。目前,三个镇公益广告比例均超过40%,横沥镇基本拆完二楼以上违法违规户外广告。

示范镇形成带动效应。横沥、茶山、麻涌三个示范镇镇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改观,为全市树立了榜样,示范经验正在全市推广。目前,三镇更吸引市内外40多批次队伍前来参观学习。

重拳整治

近4000个“牛皮癣”号码被挺急

“昨天晚上微信收到通知,今天又有一次‘大整治’。创文以来,早出晚归,每天都奋战在一线,连周末都没有休息过。”市城市综合管理局寮步分局执法人员杨新在日记中写道。

东莞采取试点先行,并以问题为导向,在全市掀起轰轰烈烈的创建热潮。6月1日起,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整治提升“十大行动”,作为“四大提升工程”在当前工作的具体化,以坚定的态度实行铁腕整治,推动镇街精神文明创建尽快上台阶。

近半年的重拳整治中,东莞直面城市管理“短板”,重点开展核心价值观融入提升和公益广告氛围提升行动;全面清理户外广告,规范户外广告设置,拆除违法广告、整改违规广告;采取“清癣”“疏癣”“打癣”“防癣”四管齐下,清除重点场所、主要道路、社区街巷等的“牛皮癣”;继续铁腕整治“涉黄”违法犯罪,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彻底铲除“涉黄”问题滋生的土壤;取得明显成效。

以“牛皮癣”顽疾整治为例,全市不断加大清理整治工作力度。市一级层面多次召开协调会议,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出台“牛皮癣”清理整治工作指引。截至9月13日,全市已对3910个“牛皮癣”号码进行了停机处理,从源头遏制乱贴“牛皮癣”。

同时,以石碣、长安等镇为代表,各镇街对举报乱张贴分子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提高广大治安队员和群众打“癣”积极性。横沥镇则创新举措推出“做题考试”,让粘贴“牛皮癣”当事人进行文明创建知识问答,考试合格后再给予400-500元的处罚,使其不敢再犯。考虑到商家信息发布的正当、刚性需求,各镇街采取人性化方式设立社会信息广告公布栏,疏堵结合。

伴随着创建工作的深化,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东莞的城市面貌、镇容村貌发生明显改观。截至9月30日,全市拆除违章户外广告超过10万块,增设核心价值观等公益广告16.07万块,公益广告比例达到30%以上。全市清理卫生死角超过28万处,处理违章建筑1万处,签约“门前三包”户数41.76万户,修复市政设施约2万处。

成风化人

大街小巷涌现“创文服务队”

每天早上8时,高埗镇低涌村的大街小巷里便会准时出现50多名村民。他们佩戴着印有“低涌村民创文服务队”字样的“红袖章”,或清扫垃圾,或清除杂草,分工明确、默契十足。这支鲜艳的“红袖章”队伍成了低涌村大街小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支由本村中老年村民组成的“创文服务队”,专门负责对村内环境卫生状况欠佳的背街里巷、闲置地进行清理和保洁等工作。

“看见整个村的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好了很多,作为一名参与者,能为美化自己的家园出一份力,觉得很开心,很有意义。”低涌村创文服务队队员熊阿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虽然辛苦点,但就当是做运动锻炼身体。

这场基层文明创建,虽然发端于顶层,却顺应了民众的内心需求。正是因为看到文明创建工作带来的切实改变,东莞市民化被动为主动,成为了创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在石排镇赤坎村,不仅村容村貌及文明氛围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群众的文明意识更得到了很大的转变。赤坎村党工委书记叶林志说,看到环境卫生变好了,大家都不乱丢垃圾了,出门主动找垃圾桶。

在该村,村民积极配合文明创建,自觉做好“门前三包”,每天把垃圾放到固定收集点进行收集。叶林志说,一些企业主尤其肯定文明创建成果,认为企业周边环境变好了,文明氛围改善了,企业员工的素质也进一步提升,员工更加讲究卫生,企业内部更加团结。

可以发现,在东莞人的心中,已渐渐凝聚起一种“共同精神”。正如一名社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共同精神让居民和志愿者主动走上街头,参与到文明交通督导行动和洁净家园等工作中来,推动着我们的文明城区建设,也见证着文明东莞的发展变化。

回顾过去的创建历程,市、镇街干部首先行动,带动村干部和居民参与行动,再接着是企业员工一起行动。紧随其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积极参与视察调研。

数据显示,广大企业和群众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参加的志愿者达94535人次,服务总时数25.8万多小时。基层精神文明创建,早已内化为市民心中的自觉。成风化人,这是东莞文明创建最终的期待。久久为功,东莞将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亮点点击

万江街道

“四化”力促市容环境大改善

万江街道落实“四化”力促市容环境大改善。即实行环境管理网格化、卫生监督社会化、垃圾收集制度化、整治成果巩固化。

其中,万江街道共划分为28个“一级网格”,由23位城管部门一线工作人员为管理责任人,落实城市环境管理监督指导;在此基础上,将各社区按实际划分133个“二级网格”,社区“两委”干部为管理负责人,落实城市管理问题整治巡查;在二级网格下,按社区主干道划分“三级网格”,由两个承包养护单位管理人员和环卫工人细分责任地段,落实“路长制”,科学编织全覆盖管理网络。

同时,聘请16个大学生担任城市管理工作监督员,联合企业党组织、志愿者等群体,组建社区卫生监督巡查队伍,目前共收集问题120个,已有80%完成整改并取得明显成效。

东坑镇

开展夜间道路清洗加强环卫治理

东坑镇以“补短板,促提升”为契机,积极探索加强环境卫生治理,初步建立起以精细管理为主体的“三个三”文明城管工作体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长效化。

通过探索三个模式(“自我运营”“定向管理”和“路面稽查”模式),推动三个覆盖(机械化、村头巷尾和专项整治全覆盖)。

东坑镇把日常保洁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集中开展环境卫生大清扫,定期开展除“四害”行动,持续推进村头巷尾、池塘河道的垃圾清理,通过“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有效实现城市管理网格化、精细化运作。同时,率先采取夜间道路清洗措施,真正实现科学保洁、错峰保洁,还成立环卫志愿者服务队,配备垃圾分类指导员,印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免费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器,引导群众树立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理念。

部分素材来源:东莞时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