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用户出行?听听滴滴CTO张博怎么说

南方+ 记者 张光岩  2016-11-17 06:20

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博。

16日,第十八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滴滴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张博在期间召开的“2016中国'互联网+'”峰会上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出行场景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影响用户的出行体验。”滴滴出行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博在峰会现场作出这一判断。张博举例说,比如很多网约车平台已上线的目的地预测和推荐上车地点两大功能极大方便了用户出行,其背后技术就是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乘客发出订单后,‘猜您想去’功能使得用户无需再填目的地,而‘推荐上车地点’功能,则可降低与司机沟通接驾的时间成本,平台会根据历史发布订单和乘客行驶轨迹预测会在哪里上车,司机可直接到该地点接乘客。”

张博认为,理想的交通状态是,全城拥有一个智能交通大脑,可对未来的出行需求进行预测。“我们对15分钟后供需预测的准确度达到了85%,平台会调度司机满足未来需求,使得未来该区域供需不平衡的概率下降。比如,预测某个区域15分钟后出现供给需求,就会把运力往这个区域调度,改善供需不平衡。”

在解决上述供需平衡问题、为用户作路线规划时,人工智能正在发挥重要作用。“从A点到B点到底需要多长时间,需要预估未来的路况,这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据悉,把机器学习成功应用到这种场景,是解决“订单高效匹配”和“司机运力调度”的关键技术。传统方法一般通过路况和每段路的平均速度计算出时间,而利用机器学习能大幅度节省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在拼车出行场景中,张博表示,“拼车是提高交通效率的大杀器,怎么满足出行需求又不增加道路车辆,拼车是唯一办法,当乘客发出拼车订单时,我们不仅要计算路径匹配程度,还要预测同路线是否有其他乘客能拼成功。”公开数据显示,滴滴利用算法技术,每天有超过200万人次通过拼车出行,而这些复杂的拼车运算,都是在以秒计算的很短时间内完成。

【校对】罗健鹏

(南方日报、南方+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编辑 李啸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