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地产研究中心 2016-11-17 03:05
仔细想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这个社会越来越“人以群分”,比如飞机有头等舱、经济舱,高铁有头等座、一等座、二等座,酒店也有商务套房、豪华大床房、普通标间等等,说明未来社会的等级只会越来越严格,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我们改造自己命运的机会还有多大?
这个世界越来越残酷:一个人的金钱权利地位高,掩饰不了他道德层面的可悲与卑微。但是同样,一个人精神高尚清者自清,也无法掩盖他可能是个穷孩子的事实。
当“读书无用”的声音在底层日益高涨时,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大城市里的家长为了小孩进入好的学校,彻夜排队。因为,他们懂得成功不是一代的积累。最可怕的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因此,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想要向上流动越难。
BBC的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当然,也还有机会打破社会阶层。《人生七年》中的Nicolas,是一个农夫的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纪录片说,这个概率约为7%。
最后的稻草都不给你——中产梦遇到房贷,会碎!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报告,2015年我国家庭资产均值为87.6万元,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的70.1%,为58.6万元。住房资产占家庭总资产比重最高,也意味着购房成本是家庭的最主要支出。
下表根据目前各城市的房价情况,计算在首付比例最低、贷款期限最长的情况下买一套90平米的小户型房屋需背负的月供金额。可以看到,当房价超出2万元/平,按揭一族每月要面临的还贷压力相当大。
目前,北京、上海、深圳房价均价在4万元/平以上,厦门房价接近3万/平,广州、南京、杭州、三亚等地房价接近2万元/平左右。
如果一对夫妻在北上深买房,在辛辛苦苦凑够72万元首付款后每人每月要还7643元房贷,如果两人工资均在北上深平均线水平(6000元上下),他们完全担负不起房贷,更别提中产了。
而房价在15000元-30000元区间的厦门、广州、南京、杭州等地,厦门2014年月平均工资5061元,广州6178元,南京5592元,杭州5844,三亚4216元,担负房贷也十分困难。过重的房贷压力让一批原有机会进入中产的人望而却步,也使另一批已经越过房贷线的人收入空间被大大压缩,难言中产。
教育支出高,孩子不留学也要花近百万
在中产阶层集中的大城市,成人世界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向孩子靠拢。子女的教育支出逐渐成为家庭的重头戏。
一个孩子从3岁进入幼儿园到22岁大学毕业,一共需要向学校交20年钱,按平均每学期学杂费1.5万元的保守估计计算,一个孩子20年的校内教育支出共计60万元。
此外,中小学课外辅导费用也相当高,根据南京师范大学2009年对380个家庭的调研报告显示,6成家庭交过择校费,费用在1.5万元至15万元之间;8成以上家庭为孩子报了课外辅导班,家庭所有教育开支中至少45%、最多92%用在课外班上。
按45%的课外辅导费用、每学期1.5万元的校内教育支出计算,对应课外辅导费用约为1.2万元。
如下图所示,一个孩子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阶段(3-18岁)参加课外辅导提高班(如英语、奥数等)和兴趣班(美术、舞蹈等)共计花费38.4万元。中产家庭给孩子的教育支出至少是98.4万元,如果加上留学费用、择校费用等,中产家庭的教育支出将超过百万。(课外辅导班可以不上,但孩子未来的竞争又日渐加剧)
医疗支出变数大,中产地位可能朝不保夕
随着医疗消费需求的释放、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疾病谱的变化,医疗花费在不断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2014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是3.77万亿元,人均费用2754元,较2013年上涨19%。
其中,中国的医疗支出费用32%来自家庭,56%来自政府,12%来自其他来源,和世界其他GDP排名靠前的国家相比,中国家庭承担着较高比例的医疗费用,也意味着如果大病发生,一个家庭的经济状况可能面临灾难性的压力,失去中产地位。
人到暮年,被养老金压垮
根据《中国新富理财白皮书》,养老正成为中产阶层日益关切的话题。由于国家下发的养老金比不上退休前工资,为保障退休生活,许多中产者不得不另备养老金。
准备多少钱合适?北京是全国范围内养老金最高的地区,以北京的老王25岁起缴纳养老金为例,在60岁退休前每月保持工资10000元不变,若社会平均工资也保持在10000元水平,退休后他每月能领到的养老金为5958.6元,比退休前减少了约4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字,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74岁。60岁的老王要维持以前的生活水平生活,必须再准备每月4000元、一共67.2万元的养老金。
结语: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需要900万以上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引用美国马里兰大学专家的言论,指出住房、教育和医疗保险已经成为背负在美国中产阶层身上的“三座大山”。
除房贷、教育、医疗、养老外,车子和日常生活消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一个一线城市的中产家庭满足所有支出项需准备900万元以上资金。
而当一个家庭有这么多钱,已经远远超出对中产的定义,接近传说中的“土豪”,这是为何没人称自己是中产而土豪遍地的原因。
即将到来的真正阶层社会
摘选自《罗辑思维》(第185期节目)
美国有一个女作家芭芭拉为了搞明白美国底层穷人能否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摆脱自己的命运而做了一个社会实验,她自己亲自去体验底层穷人的生活,干一样的工作,挣一样的钱。后来她给出来的结论是:几乎不可能。不是因为美国不给这些底层人机会,而是这些底层人的认知能力把他们牢牢地限制在那个阶层,无法逃脱。她写的书里有一句很刺眼的话——贫穷本身就是一种专制。
举例来说,芭芭拉在做社会实验时有一个女同事,一天能挣40到50美金,但是她住在汽车旅馆,每天的房租是40美金且是日结,也就是说她每天交完房租之后剩下的钱勉强可以维持生计。芭芭拉就很奇怪她为什么不去租一套更加便宜的公寓,这样每月就能省下很多钱,久而久之就能改善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女同事一翻白眼说:租公寓要先交一个月的定金,少说也要1000美金,我上哪去弄那么多的钱去?这就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她觉得每天交完房租剩下的钱能填饱肚子,一天这样混过去就可以了。为了获得安全感,她不会想更远的事儿,不愿意到更远的地方工作,在工作当中也收不了委屈和压力……所有这些都是认知水平对她造成的局限,而不是社会对她的迫害。
而认知水平由什么决定呢?除了小时候受的教育水平之外,还有就是身处的环境了,周边每天接触的亲人、朋友了。这就是中国穷人和美国穷人在跨越社会阶层这一问题上的不同之处了,中国的穷人好歹还可以怪社会、政府的不公平,而美国穷人只能怪自己身处的社区、身边的亲人、朋友以及自己大脑里落后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中国穷人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愤怒,那么美国的穷人对自己的处境只能感到绝望(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国穷人也同样深感无力和绝望)。
这种情况在任何国家的任何社会阶层都存在,每一个阶层的人想要突破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达到更高的阶层都是很难的事儿,它就像一个牢笼一样,把你死死地锁在里面,看不清更高阶层的人是怎么想问题、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
中国社会呢?
就当下来说,中国社会刚刚出现了财富分层,社会分层还没形成,教育分层更是连萌芽都没有。但是,未来会不会开始这样的分层呢?
罗振宇的答案是:会!
理由一,经济的理由。中国社会的财富分层已经形成,贫富分化已经是一个无需否认的事实。这种分化在中国古代来说的话还没现在可怕,因为古代的科举考试的作用就是打破分层的,而现代教育的作用却是巩固分层(想想前面介绍的美国教育分层你就明白)。
理由二,社会上的理由。现在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比如说生产一支铅笔要卷入全世界几百万人的分工,每个人只知道自己的分工,对外部世界所知寥寥。虽然工业社会已经如此复杂了,但是他们至少还可以通过诸如价格等来驾驭这个社会。但是现在这个社会复杂得多了(这一段我没理解,不叙述)。
理由三,技术上的理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工智能,还记得吴军博士在《人工智能》里说的么,只有2%的人能够把握人工智能这样技术的时代机会。
当下整个社会开始进入一个剧烈的社会分层,而教育分层会加剧、巩固这种分层。
但是,中国社会刚刚出现了财富分层,社会分层还没形成,教育分层更是连萌芽都没有,每个人都还有机会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来改变的命运。
*文章整合自郎CLUB、创答网、金融地产家、罗辑思维(ID:luoji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