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大白话 2016-11-15 22:51
今天,处在资金危机风波中的乐视控股旗下乐视汽车确认获得一笔6亿美元融资,先期支付资金为3亿美元,大概12月中旬之前打到乐视的账上。
乐视告诉大家的消息是:
人间自有真情在,此次乐视汽车此次融资的投资方为贾跃亭在长江商学院的多位同学,包括恒兴集团、海澜集团与成信集团等。
乐视没有告诉大家的消息是:
融资后的股权结构与具体条款;
领投的是谁?
这笔资金将用于何处?
这笔资金对乐视造车而言能起到多大用处?
投资方是对乐视控股董事长贾跃亭感兴趣,还是对新能源汽车感兴趣?
对于前面几项,乐视和投资方要保守这个小秘密,没有披露,我们也不知道。对于最后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公开信息和业内人士口中得到一些答案。
01
谈感情伤钱, “投资不是赈灾”
乐视在官方微博透露,此次投资乐视汽车的十余位董事长、企业家是贾跃亭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
网友们甚至感慨,“我那群不争气的同学啊”、“我咋没得这么好的同学”……
其实,大家都是商人,纯粹谈感情容易伤钱。
长江商学院的同学门不是企业家就是职业经理人,培养出来的同学感情并不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种感情,怎么花钱,也是要对各自的股东负责的。正如长江CEO班班长、海澜集团董事长周建平所说的,“投资肯定有回报,没有回报不就失败了吗,这不是赈灾。“
首先,作为CEO班长的周建平带队60多个企业家到乐视进行了两天关于LeEco和乐视汽车投资的谈判,最终10多家公司表达了投资意向。
周建平说:“全班共同委托我与乐视汽车进行项目的洽谈,经过两天的洽谈,双方慎重的磋商,我们达成了一致,我们代表全班一起圈定6亿美元的投资,其中11月底到12月之间先投3亿美金。
其次,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是投资的重点项目。
格力为了收购珠海银隆引发一系列剧情,三星30亿元入股比亚迪来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周建平指出,现在全国的很多资本都在朝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的方向走。
在今天签订投资协议的会上,周建平先肯定了乐视汽车的可投资性——“乐视汽车也是代表未来的一个项目,我们也看好这个项目”,然后再肯定看好贾同学——“也看好贾跃亭这么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是我们信得过他。”
让同学信得过的,可能是贾跃亭早前发布“罪已诏”内部信的时候,已经明确表态,他在反思蒙眼狂奔烧钱太快;随后也通过各种渠道释放态度:亚太地区不再扩大业务线。这对投资人而言是一种承诺和保障。
02
6亿美元造车等于滴水入海
对乐视而言,乐视汽车拿到这笔钱可谓一箭双雕:
一来乐视汽车缓解燃眉之急
二来可以安抚处于乐视其他业务供应链上的供应商们的情绪,尤其是手机供应链的。
此前传出乐视手机资金紧张导致供应商到乐视大厦门口拉横幅“讨债”的消息时,甚至有传闻称将其他业务版块的资金先挪去补贴汽车。当然,关于这点,贾跃亭已经亲自口头辟谣。
从行业角度来看,但资金链紧张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乐视,如果乐视不慎跌倒,可能会拖垮半个行业。此前就有华为要求供应商自查,是否被乐视欠款。业内人士指出,华为此举是风控手段,如果华为的供应商被乐视拖垮,那么也会影响到华为的正常产品上市节奏。
所以,拿到钱,对乐视肯定是好事,对行业而言也是一件好事。
从公开信息来看,乐视汽车全部融资金额是16.8亿美元,乐视汽车曾在今年9月完成了10.8亿美元的A轮融资。
不过,此前早已有不少人质疑乐视造车风险太大。
白话君联系到全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他提到,单就汽车行业来讲,目前整车企业要造一款车投入的资金成本等等加在一起,其实都远远不止目前乐视汽车融到的16.8亿美元。
“乐视汽车与整车企业最大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很多不确定性费用,”崔东树说,如果单从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40亿元)来讲,可以建造一个15万辆整车产能的生产基地,但乐视这类互联网“PPT造车”零起步的公司可能面临着更大的资金压力。
造车研发本身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周期,整车企业基于本身的设备和研发团队,已经在前期累计了基础成本,在后期研发和造成过程中资金和人力上成本相对较小。崔东树提到,互联网公司造车除了在研发费用上面临资金链压力,在客观费用上也比整车企业付出更多,例如在宣传和人事聘用上惯有的大手笔都可能造成资金的流失。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了解到,目前乐视汽车在美的工厂和生产基地尚未完全建立和运转。“乐视造车肯定有风险,”这一点也得到了崔东树的认同,他认为互联网造车目前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和模式,对于现有的一些“PPT造车”企业,不少汽车行业内人士都认为互联网公司将“造车”想象得相对简单,实际上这或许也是大多数人对这种模式的不信任原因之一。
作为投资人的周建平,相对业内人士的担忧,则显得十分乐观。前期3亿在12中旬之前到账之后,“第二期看他们(指乐视)的需求,乐视网上有一些负面信息以后,反而很多资本会涌到这儿来,后面的3亿也可能不需要,但我们也做好了准备,也谈好了,根据项目的进度来吧。”
作者:莫斯莉安 益达 编辑: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