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发布 记者 连州市委宣传部 2016-11-15 15:47
“美丽乡村建设
变的不仅是村容村貌
变的更是民心
更加热情参与家乡建设了……”
历数美丽乡村带来的变化
江咀村村民如是说
近年随着连州美丽乡村建设深入
不仅村容大改变,村民思想也在转变
村干部不辞劳苦、任劳任怨
始终坚守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第一线
外出青年纷纷解囊助力家乡发展
村民积极出钱出力投入到建设中去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
将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
连州镇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大布坪村理事会带头集资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梁民清是大布坪村村民理事会的成员,去年在他与其他理事会及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大布坪村如火如荼地开展“美丽”建设,成效显著曾获得过市委书记黄裕团的称赞。在筹款过程中,梁民清让每家每户通知在外打工的亲人,希望每人都能参与集资。
梁美菱和梁惠玲是跟梁民清从小就是玩伴,在村里跟梁民清一起长大。梁美菱在广州经营雨刮生意,梁惠玲在广州开了一家家私城。在得知村里要搞建设时,两人二话不说即分别捐出了2000元和1000元。
公园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这个过程中,被村民称为“能人”的梁水养,在家乡建设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梁水养常年在连州市区工作和生活,是一名做工程的老板。“他对村里的事情很热心,也很有责任心。”梁民清把申报美丽乡村建设的事情告诉梁水养之后,他就自告奋勇承担设计的工作。
文化室
梁水养先后设计完成了村里的文化室、篮球场、娱乐场地,自己画图纸,自己选地址。“因为他亲自设计,不收钱,为村里节省了大笔的建设资金。”梁民清感叹。工程开工之后,梁水养经常开车从连州市区回来,看看建设情况,检查有没有地方搞错,偶尔也提一提意见和建议。有段时间,他几乎每天都要回来一次。
在梁民清及村干部的带动下,通过村民筹资筹劳、社会捐助、上级帮扶、争取政府奖补等方式,大布坪村共筹得113万多元建设资金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去。先后建成休闲公园1个、巷道硬底化1000多米、污水沟暗渠化1000多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5盏等公共设施。
“整洁、舒适,比城市还好!”今年2月,连州市委书记黄裕团来到大布坪村调研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该村良好的村容环境连声称赞。
江咀村村民变得讲卫生讲礼仪
10月9日,是江咀村大棚农家乐餐厅正式动工的第一天,江咀村民相约在一起,为这有意义的一天而庆祝。在面对记者采访时,村民们一致认为,江咀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给他们带来了多少好处,更对接下来要建设特色村而充满期待。
村民张善良表示,大棚农家乐餐厅是江咀村建设特色村的其中一个项目,由村干部带头集资,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到经营上来。
张善良是一名建筑行业的老板,得到家乡要搞美丽乡村建设的消息时,他几次慷慨捐款,这一次要建农家乐餐厅,张善良更是将家里仅有的4亩地全部捐了出来。
张善良的老婆黄卫珍则将家乡几年来人和事的变化看在眼里,她说,2年前,村民走着泥泞的村路,到处是漆黑一片,如今有了硬底化村道、路灯将村落照得通明,公园、篮球场、文化室、荷花池、宗祠、凉亭等整洁漂亮,“每家每户门前都装饰得诗情画意,我们就像生活在小区一样”。
让黄卫珍感触颇深的是,江咀村的村民逐渐变得讲卫生、讲礼仪起来,她说,美丽乡村变化的不仅仅是村容村貌,变的更是民心。她举例说明:“过去,村里不论是老人和小孩,总喜欢随地扔垃圾,如今村庄变的漂亮整洁了,我们都变得很自觉,都将垃圾往指定的垃圾桶里丢,就算发现路上有一点儿果皮,也会有村民自觉地捡起来……”
50多岁的村民徐顺发表示,自从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村民是发自内心的开心和自豪。徐顺发自豪地说道,他儿子对家乡的变化兴奋不已,“他每次回家,都会发出‘江咀村又变样了’的感叹,他拍了很多照片,在外工作逢人便说起家乡是如何美丽的。”
据村民们讲述,外出打工的青年们,成了宣传家乡的主力军,不少青年甚至还经常邀约朋友和同事前来观赏游玩,黄卫珍说:“几乎每一天都会有游客来到我们村游玩。”张善良则说,游客越来越多则让村民们看到了商机,大棚农家乐餐厅正是在这一基础上诞生的。
小溪冲村村支书无私奉献搞建设
不见了破旧的泥砖屋,没有了蚊虫出没的垃圾堆,取而代之的是鲜花盛开的乡村小公园、宽敞整洁的水泥巷道、黄橙明亮的路灯、矗立而起的文化室以及标准规范的篮球场……大布坪村、小溪冲村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刚推进时觉得一切都很艰难,但看现在的龙咀村和大布坪村,再回头看看,你会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50多岁的龙咀村委会支书李智惠面对记者,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说。
动员、筹款、做思想工作、拆迁、征地、动工、卫生整治、村道硬底化、绿化、水利……所有这些,都给一位平凡的村支书记予巨大的考验,李智惠说道:“尤其在与村民的沟通中,你得变得八面玲珑,协调村民各种不同的诉求,更重要的是,你要为他们的根本利益着想。”对于一些一时难以理解政策和计划的村民群众,李智惠则采取耐心反复劝说的策略。
关于农村综合改革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在李智惠的脑海中总是有一个清晰的年表:2014年完成土地整合,2014年大布坪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并通过验收,2015年小溪冲村通过验收,2016年湟白水村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说到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他自豪地说:“2014年大布坪村被评为连州市美丽乡村之一。”
李智惠来自小溪冲村,他坦言,在小溪冲开展工作时,让他啃上了“硬骨头”。记者问及缘由,李智惠腼腆地回答道:“因为那里有我的家族和亲人。”在处理公事与私事之间,李智惠的原则是“一视同仁”,在拆除小溪冲村为数众多的旧危泥砖屋期间,李智惠对于自家的泥砖屋的态度也毫不例外。
让他感动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家族和亲人对李智惠的举动不但没有责备,反而是“相当理解”和“支持”。不仅如此,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深入,村里的群众逐渐看到了“变化”对生活带来的改善,村民们原先的“不理解”也转变为“积极支持”了。
“用我们农村话来说,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就是为我们子孙后代积福,看到泥泞的村道变成了硬底化公路,路灯从无到有,小公园篮球场落成,村落由原来的垃圾满地到现在的整洁有序……我们每个村民都感到发自内心的开心。”一位年逾六旬的老村民如是说。
文/图 南方日报记者 姚水波 通讯员 何志军 刘景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