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敏丢书”有了中国版!他去广州地铁“丢”下9本书,炸热微信群

南方都市报 记者 叶孜文 钟丽婷  2016-11-15 11:15

在地铁站发起“丢书”活动的张旭明。南都记者 邹卫 摄

上周日下午,一群神秘人出现在珠江新城的地铁站内,他们手拿着书籍,寻找合适的位置放下后,就在远处默默地观察着人与书的各种相遇。这是一场试验,也可能是一种新的交流方式的开始。

这一切,缘于一名叫张旭明的年轻小伙。上周三晚,他在自己微信公众号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后,短短两天时间,不仅收获了逾5万的阅读量,还聚拢了120多名年轻人,成立了一个“丢书帮”的城市先锋试验群。

缘起

网络热传“赫敏地铁丢书”

清晨7点。几本书一字排开,静静地躺在地铁座位上。旁边的乘客看了两眼,把它们挪到了一边,然后闭目养神。难得有空位的地铁,适合打盹。几本书不断地被挪动位置,被翻开的次数并不多,仅有两三次。在人们手上逗留的时间同样不多,不到10分钟。

这是上周三张旭明在广州地铁上做的一次小实验。他把九本书“丢”进了广州地铁。“丢书”的想法,源于一则新闻。

当时,一则“赫敏在地铁丢书”的新闻在网上热传:电影《哈利·波特》系列中“赫敏”的饰演者,被誉为“学霸女神”的EmmaWatson在伦敦地铁站丢了100本书,引发伦敦市民的争相寻找和阅读分享。这是Emma与一个名为BooksOnT heU nderground合作的读书分享活动,鼓励人们利用通勤时间读书。

这则“地铁丢书”的新闻正中张旭明的红心。今年30岁的张旭明是位人才发展培训师,职业需要他平日做大量的阅读。家住市桥,上班在潭村,每日通勤的时间要两小时左右,看书成为他这段时间的最大消遣。最主要的是,家中的书实在太多。

何不把读完的书分享给其他人?还在外地出差的张旭明,一回到广州,就迫不及待地要把这个念头付诸实践。

行动

把九本书丢在地铁站和车厢

9日早上6点多,张旭明带着精心挑选的9本书来到市桥地铁站。前一晚,他已在每本书的内页上留言: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请你把这本书留在地铁上,以便下一位读者可以继续阅读。

“一开始会犹豫,书要是没人看怎么办?”但他的疑虑很快被他最近正在阅读的一本书里的某个观点所打消:听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尊重自己内心的冲动。这本书名叫《鞋狗》。或许传播出去的书,真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人呢。不过,张旭明说,他事前对结果并没有预设。人看到书后会做怎样的行为,这才是他想测试的。

当他来到地铁站时,还没到上班高峰,站内乘客较少。他先把四本书分别放在了站内手扶梯的上下扶手处以及站台的椅子上。随后搭上开往天河方向的3号线,把剩下的五本书一字排开放在了座位上。最后他坐到另一边椅子上,暗中观察着人与书的相遇。

“可惜,大多数人是把它放到了不碍眼的地方,而很少有人会拿起来翻阅”,在张旭明的注视下,书被一次次地叠起,放在角落甚至是地上。而放在站台上的书,张旭明无法追踪其去向。而和他一起搭了两个小时地铁的那五本书,有四本回到了他的手中,还有一本被一位女士翻开过,随后塞进了袋子里。张旭明还没来得及和这位读者打招呼,女士就匆匆下车了。

总之,翻开书的人很少,拿走书的女士是其中一个。

“广州人生活很苦逼,不会有过多时间去考虑看书,上班就是上班”,张旭明坦承,这样的测试结果让他有点失望,“如果一两个人是这样(不翻开书)那很正常,但很多人都这样就是社会氛围的问题”,张旭明称,人们是把书当作一半的物品,而不是知识载体。第一反应不是翻开它,而是“这是别人的东西,我不能碰”。张旭明认为,这也说明了城市人的戒备心很重。

反响

网络热议 成立“丢书帮”

张旭明记录下了整个试验的过程并且放到了自己的公众号上,不料却引来了巨大的反响。这个公号发布的是张旭明平时阅读的小分享。阅读量基本不超过一百,粉丝也不过几百。但这篇名为《一位年轻的培训师在广州地铁丢了9本书,结果……》在短短两天时间,阅读量就超过了5万。后台更是出现了500多条留言。

有人对这个测试的结果不以为然,认为没有事先说明,少人翻阅很正常;有人认为广州的地铁能挤上去就不错了,更别提捧起本书来看,“甚至有朋友调侃我说,不如下次丢个钱包试试?”

但有更多的读者表达了对他这次试验的兴趣,想加入“丢书”的行列,并提出了许多建议。如在书的封面贴标签,内页夹上书签,还可以附上二维码,让拿到书的人上传照片到公号上,让更多的人知道。甚至,还有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的阅读爱好分子响应,准备在各自的城市地铁里“丢书”。

这些反应,让张旭明看到了把“丢书”进行下去的希望。“不如就以这次事件为契机,成立一个丢书的社群”。11日,张旭明立马组建起“丢书帮”,在公众号上发出邀请后,这个丢书帮的聊天群一个周末就聚集了120多名成员。

后续

带着6名新伙伴再次行动

13日,新鲜出炉的“丢书帮”就开展了首次活动。

当日下午3点,海捷和朋友匆匆赶到珠江新城地铁站。张旭明早已在那里等候着。包括海捷在内,一共有6名小伙伴将和张旭明一起行动。相较上一次,这次“丢书”准备更充分,有成员设计好标签,贴在即将被“丢弃”的书的封面。“读我:当你看到我,请读我;当你读完我,请传递我”,张旭明希望这样的标语能让更多的人拿起这本书。而书的内页,也添上了原“书主”的寄语。

海捷这次带来了两本书,一本《三体I》和一本《小王子》,她希望拿到《三体I》可以联系她,索要余下的两本,“都是已经看完的书,希望能跟别人分享”。

周日的地铁一号线,体育西路站过后,人流骤减,海捷迫不及待地把书放到了车厢的窗户上,然后转身到远处观察。坐在那位置上的女生转头看了看,是本书,拿起来,翻开,低头阅读,直到终点站广州东站,女生才把书重新放回到原处。海捷忍不住上前询问,原来那女生早已看过《小王子》,但对这个活动产生了兴趣并表示支持。

活动结束时,《小王子》和《三体I》又回到了海捷的手上。海捷心满意足,因为,一路目睹了许多人翻起了这本书。曾经也有位女士想拿回家阅读,但海捷上前向她介绍这个活动时,这位女士选择把书留在车厢里。“其实我们并没有丢书,而是拾回了一种人情味和一段故事”,海捷表示今后还想继续参与“丢书”活动,跟更多的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地铁公司

地铁人流大不宜此类活动

其实,在张旭明的第一次试验时,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到达终点站后,有地铁工作人员进车厢来询问座位上的书是谁的,如果无人认领,就要被清洁阿姨清走了。

对于张旭明的“丢书”试验,有不少人认为,国情不同,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本来就不是一个适合读书的环境,“丢书”最后只会流于形式。广州地铁亦表示,在地铁内进行这样的活动是不合适的。地铁本身是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公共场所,无论是在地铁内进行任何实验或是体验活动,大家都应该尽量避免为地铁公共空间带去不好的潜在影响。

但张旭明认为,地铁并非完全不适合阅读,而“丢书”也并非说把阅读的行为局限在地铁车厢内。地铁只是可

丢书帮

地铁不过是书籍的流通点

“若‘丢书帮’的活动真的能开展起来,公车、高铁、飞机等一些公共场所,你都可以留下一本你阅读完的书,写出你的感想,传递给下一个人。”张旭明认为,与书的邂逅不该拘泥于形式,关键是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起人们对阅读的兴趣。

不过,张旭明描述的都是理想状态。他和他的丢书帮小伙伴早就预想到了“丢书”的各种“下场”:可能会被收废纸的阿姨拿走,可能被人拿回去后就再没人重新放出来,而且流浪的书籍也难保证不受到伤害。“毕竟以前类似的图书漂流活动有很多,但我们希望是通过书去联系人,通过人来传递价值”,张旭明认为,这才是丢书的意义所在。

【记者】叶孜文 钟丽婷

 


编辑 林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