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建文
2016-11-15 08:20
11月14日,记者从东莞市公安消防局获悉,《东莞市中心城区消防专项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消防规划”)编制进行公示。本次规划范围为东莞市中心城区,将有利于完善东莞市城市消防安全体系,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提高消防队伍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能力。
规划范围为东莞市中心城区,包括莞城、东城、南城及万江,用地总面积为222.4平方公里。目标在近期逐步建立消防法制健全、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良好、体制合理、保障有力、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特点的城市消防安全体系,适应东莞市打造国际制造名城、生态都市的发展目标。
据了解,中心城区消防体系未来将建立“特勤消防站—普通消防站—微型消防站”金字塔型的消防体系,其中消防责任区划分五环路以内区域消防责任区不超过7平方公里,五环路以外区域消防责任区不超过15平方公里。
消防站点等级考虑到中心城区几乎没有新增建设用地,部分用地紧缺责任区内允许以二级站标准控制,其余站点应以一级站标准预控。其中,特勤消防站用地规模不少于6700平方米,一级站不少于4500平方米,二级站不少于3000平方米。
东莞市公安消防局透露,共规划消防站点22座,其中普通消防站20座,含规划新增14座及现状保留6座;特勤消防站2座,含规划新增1座及现状保留1座。
按照消防规划,消防用水量按照《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的要求,在中心城区同一时间的火灾起数为3起,一次火灾灭火设计流量为100L/s,火灾延续时间以3小时计算,中心城区消防用水量为3240t,该用水量在城市水厂新、扩、改建时应予满足。
记者了解到,水源及水厂规划中心城区供水水源维持以东江水源为主,规划加强城市水厂等供水配套设施建设,共设6座水厂。另外,对主要市政道路消火栓进行完善建设,其中莞城增补110个、东城增补513个、南城增补283个、万江增补315个,规划期末共设3915个市政消火栓,消火栓应沿道路设置,尽可能在十字路口或距离十字路口比较近的位置设置,保护半径不应超过150米,设置间距不应超过120米;当道路宽度超过60米时,应在道路的两侧交叉错落设置市政消火栓。
消防取水点结合中心城区自然水源的格局,规划以东江、寒溪河、万江河、东莞水道、厚街水道、同沙水库、西平水库、水濂山水库、人民公园、旗峰公园、虎英公园、水濂山公园等作为天然水源,建设44处消防取水点,满足消防用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