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远齐建言西樵山文旅传承弘扬传统文化要遵循市场规律

南方+  2016-11-15 07:50

以水作纸,以光为笔,光影交错,声光秀绮丽梦幻,醒狮、粤剧、武术、剪纸、祖庙、梁园、南风古灶等影像展现在上空,仿佛在向观众娓娓道来一部独具本土特色的佛山文化史。今年2月开始上演的文华公园水舞声光秀成了佛山的一个文化旅游亮点,每晚都能聚集数千甚至过万的市民和游客。而其背后的“操盘手”正是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依托最先进的数字多媒体集成控制技术,用科技演绎文化,是励丰文化当前专注的事。西樵山是“南粤理学名山”,也是佛山目前唯一的国家5A级景区。500年的理学文化积淀能否用科技手段进行呈现?文化的力量如何通过科技的表现,实现与商业模式的贯通?为此,南方日报专访了励丰文化副总裁张远齐。

地方文化可用科技手段进行市场化呈现

南方日报:《又见平遥》是励丰文化用科技演绎文化并获得市场认可的一个成功案例。它成功的背后有哪些原因?

张远齐:《又见平遥》是我国第一部室内情境体验剧目,通过讲述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勾勒出平遥人的仁德以及由这些道德传统引发的悲壮情怀。《又见平遥》是印象系列演出进入北方市场的第一个作品,该产品将展览馆的空间艺术与舞台表演的时间艺术进行了整合,创造性地实现了建筑与主题、动线与空间、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为山西平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了一张全新的名片,并为山西的文化旅游产业升级做出了成功的示范。

它的成功有多个突破。首先,创新地采用了展演融合的方式,这个在中国的巨幕演出是首创。90分钟的演出中,很多观众感觉自己做了一次神奇的穿越。场景就是清末年代的平遥古城,整个场景就像你在逛街一样,在逛街的过程中又给你植入很多的文化内涵,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打破了过去的只坐在里面被动接受的理念。不少观众在独特的戏剧体验中感同身受,热泪盈眶。

其次,它的整个设计方式是颠覆性的。就是我们先把概念创意定下来,再把空间区隔分清楚,最后再加帽子;而不是我先把房子建好最后再来分隔。这个工程当时要做的是怎么样去理解山西文化,我们的创意就是“在一抔淡淡的黄土里面捧出山西文化”。所以,最重要的外形结构就是类似考古一样,一半瓦砾在空气中,一半在土里面,盖出这么一种造型,非常漂亮。

第三,从运营角度来考虑,我们很注重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我们整场演出的演员不多,这就在成本上进行了很好的控制,保证它是能盈利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当时投资3.7亿,现在三年半、四年左右的时间,这个钱就赚回来了,投资基本回笼了。

文化创意要符合市场规律还要可操作

南方日报:传统文化如果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能够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对它的传承和弘扬都更加有利。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张远齐: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长,促使人们的需求从过去的温饱型开始向精神层面转变。既然趋势这么好,但是文化产业为什么搞不动?因为有几个瓶颈。

第一,是有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但是没有好的产业项目载体。很多地方有很厚重的文化历史,但是做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了。这其实就是需要创意,一种既符合市场规律又能表现人文资源,而且是可操作的创意。

第二,有一大批文化类招商引资项目招过来,但是落不了地。特别是地产开发商,很有钱,但投完之后问题就来了。他首先问你给多少地做住宅,他是以住宅为主营项目,再做一部分文旅项目,但又不是真正的文旅项目。说白了,我先把住宅的地占完了,至于剩下的是政府的事情,因为我这个项目做完了我就撤了,所以这种模式是有一定风险的。

第三,文化产业项目的融资很困难,现金流太小。大家都认为做文化产业项目要投入大量资金,现金流特别小,回报周期长,这是一种误判。

还有你建成了文化项目之后,门可罗雀,入不敷出,光靠政府补贴是难以为继的。比如,建一个博物馆或者剧场,建成后总是亏本,政府每年都要补贴几千万,这就是不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项目不能只赚吆喝不赚钱。

发展文化产业项目,还面临缺少懂产业运营规律的专业人才的问题。现在做文化产业的大多来自文化事业单位,按照做文化事业的规律做文化产业这是不行的。为什么国家说了这么多年文化事业改革还是改不下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对市场目标缺少积极主动的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中,政府与社会资源的关系也要注意。在这其中政府和社会资源扮演什么角色,两者之间经常定位不清晰。像上面提到的地产商做完之后就推给政府,政府收拾烂摊子,这就是两者之间关系不清晰带来的结果。

我们不要按照文化事业的存量资源来寻找出路这种思维模式来做产业。既然是产业,就不必羞于谈钱,能否赚钱,其实是衡量你这个事情能不能一直做下去的标准。传统和弘扬传统文化需要符合市场规律的东西。

西樵山需要能吸引人流的引爆业态

南方日报:西樵山人文资源丰富,既是“珠江文明的灯塔”,又是“南粤理学名山”。如果要重振“理学名山”的声望,你有什么建议?

张远齐:西樵山我去过,整个业态布局还是可以的,关键是要做好规划,包括到底哪些地方投引爆业态,哪些投自身业态,哪些投关联业态,把空间结构设计好。励丰目前跟很多政府签订了旅游产业规划设计的合约。规划做完后再进一步落地,每个区做引爆业态。

通常我们做引爆业态先把人吸引过去,就像文华公园水舞声光秀,非节假日的时候大概每天2000人左右,每天演一场。节假日的时候演两场,第一场4000人左右,第二场1000到2000人左右。这样就把人流弄过来了,然后就可以规划周边的业态。

这也是为什么把海洋馆植入到广州正佳广场的原因。广州正佳广场已经把原有的百货占地面积比例减少了,原来友谊商店1万6千平方米的百货,减了一半,8000平方米给了海洋馆。原来人们想法是做这个不赚钱,但实际上是赚钱的。海洋馆是当做消费业态处理的,而不是当做配套,为什么一个综合体里面只卖百货呢?我可以做成室内主题公园,本身室内主题就是销售的一部分。顺带根据不同的粉丝销售,比如海洋馆旁边就卖海洋馆的周边相关的消费业态。我把它叫圈层营销,线下体验店的圈层营销。比如海洋馆主题餐厅、服装、类似玩的道具,凡是对这个感兴趣的人到这里来就有可能会消费会销售。卖场这种销售方式如果还按照过去的方式一定是没人来的,一定是圈层式的个性化的定制才有未来的,这个是线上没法取代的。

具体到西樵山,比如飞鸿馆,怎么体现武术的传承、发展和历史特点?我就可以设计一段表演,用虚拟全息技术做出来,那人就愿意来。你没有这几个核心引爆热点,人家不愿意去、留不下来。有了核心引爆业态,等的时候总要吃饭,周末自驾游要住,就可以产生关联业态。这样才能把东西打通,光靠摆一些图片介绍是没人看的。现在很多地方的博物馆就像是专家馆,平时游客很少,这些也一定要动起来、体验起来,这样带着一家老小,各有各的喜欢,这样就能住下来,餐饮住宿配套才能发展起来。

在西樵山,我思考怎么打造夜游模式。西樵山的最大问题是留不下人。爬完山,游客就走了,怎么把宾馆饭店改造一下,让他们留下来。珠三角这么多人周末都不知道去哪里休闲,西樵山做得好,市场很大。

人物名片

张远齐,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广州励丰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7年,聚焦文化创意产业,依托最先进的数字多媒体集成控制技术,通过科技与文化相融合的理念,在公共文化设施、数字文化体验、文化旅游展演三大领域为客户提供创新性的全流程解决方案。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励丰文化创造性地应用了“视频实时控制编辑软件”和“轨道镜实用新型技术”等自主开发的专利软件,获得了转折性的发展。北京奥运会之后励丰文化开始思考,如何让专业的声光电科技去推动大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撰文】盛正挺、吴霜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