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不开车”观念渐入人心 代驾业务井喷式增长

汕头日报  2016-11-14 09:21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两句话相信不少市民已经烂熟于心,而这种观念在我市近期创文强管工作中更是深入人心。记者了解到,从8月份开始,公安交警部门在全市范围内,采取超常规手段开展打击酒驾醉驾的专项行动,夜间交通事故明显下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代驾业务呈现井喷式增长。目前我市代驾行业的营运状况怎样?市民对喝酒后找代驾又有一个怎样的看法?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一番走访调查。

调查:“喝酒不开车”渐成共识

晚上10时许,我市各大酒吧陆续开始迎来消费的高峰期,不少大型酒吧内各种灯红酒绿、觥筹交错,现场热烈的气氛“一浪高过一浪”,而在酒吧外的停车场,则停满了不少酒客的爱车。“你好,请来××酒吧接我回去。”在记者蹲守的半个小时内,陆续有五六个从酒吧离开的车主正在与通过代驾软件联系代驾司机,前来接送,期间并没有出现喝了酒的车主私自开车的现象。在几家酒吧的前台,记者观察到,在面向出入口方向都摆放着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汕头公安交警温馨提示: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其中一家酒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期顾客“喝酒不开车”的意识大大提升,以前有一部分喝了酒之后自己开车回去,现在来酒吧消费的顾客很多都是打车前来,如果有开车,回去时也基本会联系代驾司机前来接送。“我们酒吧对此也有专门的代驾接送服务,提供给有需要的顾客,价格与市面上代驾软件收取的价格是一样的。”

除了酒吧,在市区不少酒楼记者也发现,一些在晚上就餐时喝了酒的市民也很自觉地联系代驾或选择打车回家。一酒楼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交警部门严查酒驾的行为还是给很多顾客形成了震慑力,现在基本上没有出现顾客喝了酒还自己开车回去的现象,“如果还有执迷不悟的顾客,我们也会主动提醒,并为其提供代驾服务。”

代驾:夜晚业务量呈井喷式增长

喝酒开车的行为少了,却带动了代驾行业业务的兴旺。记者也尝试着通过一款代驾软件“呼叫”代驾司机,过了3分钟,一位姓陈的司机联系上了记者,并告诉记者10分钟内就到,过了不到10分钟,该代驾司机准时出现在记者面前。在行驶途中,记者和司机攀谈了起来,原来陈先生是一名半职业的代驾司机,白天上班,到了晚上上半夜就出来代驾“觅活”。陈先生告诉记者,近两个月,自己每天晚上的订单成倍增长,“原来晚上只有几单生意,现在大概每晚平均能有十几单,基本上是一单还没做完,另一单就接踵而来。”记者也从市区一家代驾公司了解到,近两个月来,晚上8时至9时30分以及凌晨0时至2时这两个时间段,他们的业务量就会呈现井喷式的增长。

面对越来越多的代驾业务,这家代驾公司的负责人表示,这表明“喝酒不开车”的观念正逐渐深入人心,“喝了酒本身就不适合开车,在酒精的作用下,司机的应急反应以及精神的集中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容易发生过交通事故。”市民郑可填在周末或者节假日都会跟亲戚朋友聚会,难免会“沾”上几杯酒,这时找代驾成了他习以为常的事情。他告诉记者,现在找代驾很方便,也比较实惠,“晚上10时之前叫代驾,10公里内的路程收费40元,我觉得挺便宜的,关键是能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这点是最为重要,我也希望喝酒找代驾未来能成为一种共识。”

交警:多种战法严打酒驾醉驾行为

代驾业务兴旺,随之减少的则是夜间的交通事故。记者了解到,全市各级公安交警部门以严查酒驾醉驾为抓手,开展了“雷闪”系列专项行动。严明不得携带手机的执勤纪律,投入先进的酒精测试仪提高效能实时监管,采用“区域围查”、“骑警巡查”、“机动截查”、“设卡盘查”、“异地用警”等多种战法形成震慑,同时建立了常态化查处机制,中心城区每晚至少设置10个流动执勤点,每日检查车辆超1500辆。自8月专项行动以来,查处涉酒交通违法408宗,其中酒驾179宗,移送检察机关179人。

市公安局副局长陈志伟告诉记者,交警部门针对酒驾醉驾行为采取的多种新战法,一举改变了汕头在全省打击酒驾行动中的落后局面,绩效排名从原来的全省第18位跃升至第4位。“通过持续的打击和宣传,拒绝酒驾正在成为全社会共识,e代驾和滴滴打车业务量成倍激增,道路交通事故各项指数大幅下降。”今年9月份,我市道路交通事故宗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8.5%和61%,环比下降40%和36%;夜间(当日20时至次日6时)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宗数、交通事故总数分别环比下降72%和14%。(陈冬琪)


编辑 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