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这7种情况,89%的运动伤病可以避免!

跑步指南  2016-11-13 17:31

跑步以后,你的脚板有没有过不适?小腿和大腿的肌肉有没有过酸痛?还有最令人担心的膝盖,有没有过异样感?

跑步千般好,唯独怕伤病。许多伤病源自下面7种情况,只要小心表面,你就能远离89%的伤病。

1、短期内增加太多训练量

通常对于跑量的增加,老王的建议都是“10%法则”,比如前一周跑量是30km,那隔周就可以尝试跑33km。如果盲目增加跑量,就像打游戏时,越级挑战BOSS,很容易就铩羽而归。

2、连续多日高强度或长时间训练

如果连续三天以比赛强度甚至更高的强度训练一小时以上,那你很可能就是运动过量,得要小心伤病了。

有跑友在后台问:“我每天都努力跑步一小时以上,距离大概10km+,能减肥么?”老王看到这样的留言,还是很心疼的。老王理解大家迫切想要好身材的愿望,但人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自然也不可能跑一次就能瘦成瘦子。

3、密集比赛

无论你是以刷新PB的心情来参加比赛,或是带着结交朋友来玩赛,过于密集的参赛,对身心都会产生疲乏感。毕竟参加一场比赛,从赛前报到、参赛当日早起、等候、比赛、赛后等待、还有交通时间等等,即使不论比赛当下的时间与强度,这前后的疲劳度绝对就比平时训练来得高了。

4、缺乏足够休息时间

老王常听许多跑友在比较谁跑得多,却很少有人关心休息得是否足够。

最怕的是为了追逐账面上的“训练量”或“训练时间”,不顾身体负荷,形成了把时间拖完的状态,这样的训练效益就不会太高,还增加了伤病的风险。

最好的休息就是睡觉。这在许多精英选手身上都能看到。拿过三次纽约马拉松女子冠军,同时也是女子马拉松世界记录(2时15分25秒)保持人的英国选手Paula Radcliffe而言,她每晚需要9小时的睡眠,同时再加上2小时的午觉。

5、缺乏足够营养

为了加速身体的恢复,每次的跑后补给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国外有一种“1/4蛋白质:1碳水化合物”的补给原则。例如70公斤成年人,则需要17.5克蛋白质与70克的碳水化合物为补给目标,同时持续补充身体所流失的水份。

6、肌肉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跑步的时候,对腿部肌肉的要求特别高。在每一次的训练结束后,肌肉组织可能会因强度刺激而产生肌肉紧绷、失去弹性、甚至发炎或肿胀反应。

运动后的伸展与按摩,不管是运用工具(如泡沫轴)或靠双手的按摩、推压、推拿等手法,就可以帮助舒缓肌肉紧张,提高代谢速度。

若缺乏适度的放松保养,持续以紧绷的肌肉进行训练,长期下来,肌肉也会吃不消的,会丧失保护关节骨骼的作用。

7、A型人格

这里所指的A型人格并非是身理学上的血型,而是心理学上的A型人格,指的是个性上较急躁、好胜心强、喜好竞争、缺乏耐性、追求完美等特质的人格型态。

研究发现上来看,愈偏向A型人格的选手,更容易产生过度训练症状。表现在训练上,这类的人对训练执着,短期可能会快速获得成效,但在缺乏适度放松下,也很快就进入过度训练而未觉察。所以,不妨想想自己对跑步的态度。


编辑 李珩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