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蕾 2016-11-11 21:40
(一)
小时候,我总是看到我妈买回来电视报,然后花一点时间,坐在那里,认认真真把接下来一周想看的节目,用圆珠笔划下来。
后来,她不买电视报了。作为一名精明的主妇,她热爱一切报纸里的超市快讯;还是会花一点时间坐下来,把要买的打折商品,认认真真用圆珠笔勾出来。
谢天谢地,我和我爸都不让我妈网购。我们家偶尔需要网购的东西,都是由我代办,快递到家。
我妈应该是安全感不足的人。所以,她喜欢囤货。我从不试图说服她“用多少买多少,又不是紧俏货明天没得卖”。大概经历过计划经济的人,会对限量供应心有余悸。
打电话回家,我妈跟我聊天会提到买了什么很划算,或者她在超市的积分换购了什么。我知道,她高兴不只是因为占到了什么便宜,而是一种类似收获“战利品”的满足感。毕竟对一名主妇的最高评价之一,就是“持家有道”。
有时候,我会突然想,如果我妈有网购的习惯,她的购物车会是啥样?我估计,她应该会陶醉在比价里,大概还会和从前一样,认认真真记下来。
我爸颇有微词,他觉得我妈对超市的打折太执着了。我却知道,她意不在此。
近年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工作忙是中国式子女们心照不宣的借口。我难得陪我妈去菜场买过几次菜。让我惊讶的是,她并不是挑看起来最便宜划算的买。
她有她的道理:这个青菜看起来贵了几毛钱,但是没有老菜帮子,回家可吃的部分多;这个人我跟她买了十几年的鱼了,你不知道她家女儿跟你是小学同学吗;这家的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买得放心一点,每天菜不多,买了人家就好早点回家⋯⋯
总之,我觉得老家那座小城里,不说一半吧,得有三分之一的人,我妈似乎都认识。逛个菜场,她倒有大半时间在跟人互相热闹地打招呼。
超市里的情形也差不多。我的姑妈和舅妈们,会打电话给我妈,“你上次不是要买⋯⋯吗?我家也需要,明天一起去?有打折!”这样的友谊几乎牢不可破:带上各自的环保袋,痛痛快快逛一圈超市,妯娌摩擦和姑嫂矛盾即刻烟消云散。没有一起在超市结伴抢过打折品的主妇,终究不是“自己人”。所以,这是她社交生活的一部分。
比起可以一键清空的购物车,我妈的环保袋似乎更鲜活一些。还是不要剥夺她的乐趣吧。
(二)
部分出于保护我妈的社交圈子,部分出于保护家庭财政稳定,我和我爸“合谋”,封堵了我妈网购的可能性,但终于纸包不住火。就好像我爸和我妈也曾“合谋”,不让我在上学期间多看电视。这种阴谋必然会遭遇觉醒后的抵抗,最后破产。童年的我虽然在非周末的时段看不成电视,但备不住同学课间热烈的讨论呀,所以,心心念念想着,甚至对连续剧的剧情了如指掌,跟亲自看了一遍也差不多;我妈还没点开过任何网购页面,但她总是充满向往地问我:是不是网上的东西又多又便宜?人家都这么说。
渐渐的,她不再满足于向我单方面咨询。
事情出现转折点,是因为家里来了一只老鼠。谁也不知道这只老鼠是怎么光临我家的,但它就这么住下了,而且神出鬼没。我爸和我妈想了很多办法:捕鼠笼、老鼠药、半夜蹲守,甚至跟邻居借了一只猫。半个月过去了,老鼠活得好好的,没抓着。后来,楼下的小姐姐送给我妈一只粘鼠板,隔日奏效。我妈就连忙找了小姐姐问,这粘鼠板不错,我也去买,哪里买的呀?得到的回答是:网上。
当天傍晚,我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天猫”这个词。我天真地联想到:老鼠勾引出了天猫,有点意思。
(三)
从我离开家乡到广州工作,时间已过去了11年。在这11年间,我和父母最频繁的联络是通过电话实现的:每天至少一次。
刚开始,电话的主要内容是他们询问我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我或认真或敷衍地汇报,大多数情况下是“报喜不报忧”。他们会问我的衣食住行细节,还每天告诉我:我们看了广州的天气预报,今天会下雨,出门要带伞,云云。
有一次回家,我看到了我妈摆在床头的手账。这两年手账突然就很火,变成一个很时髦的玩意儿,其实我妈记了几十年,只不过专业会计出身的她不讲究用什么漂亮的手账本,也不会去搞那些花花草草的贴纸和照片甚至手绘。她的手账充满了人间烟火气,但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那就是:每一天广州的天气预报。
我能想象出,她每晚还是那样花点儿时间坐下来,认认真真记录。我自己是不怎么看天气预报的,广州的不看,老家的更不看。
年岁的增长,还没有让我怀念故土,但让我开始牵挂父母。每天的电话里,我不再疲于应付,而是开口问他们的生活细节。但具体到我和我妈之间的关系,从“母女”到“两个女人”的改变,是从讨论“持家”这件事开始的。
单身的我当然没什么“家”好“持”,不过我至少知道了日用品价格。当我第一次提到“昨天买的洗衣凝珠很划算,两盒才54元”时,我妈脱口而出“差不多,超市打折之后便宜了8元,还赠送一个简包装”。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拥有了某种平等的“话语权”。
不过,也正因为这种讨论,暴露了我是个网购狂的事实。我是个能省事就绝不麻烦的人,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字“懒”。网购对我的诱惑最主要是方便,倒不是因为便宜。通常一个星期或者半个月,我就把日用品扔进购物车,结算之后就等着收快递。所以,我其实不知道这些东西在实体店里是什么价格。在跟我妈的电话交流里,我的“报价”也经常是到手的团购价,我妈每每惊讶“比我买的便宜啊”;又或者,我隆重介绍某种家居清洁神器给我妈,她逛了一圈超市之后很生气地告诉我“买不到”,我才想起那是海淘来的⋯⋯
一个粗枝大叶的女儿,突然就能干了起来。我妈一定是既欣慰又有点儿小挫败感吧。她用了半生的时间来担心我的生活自理能力,如今却发现,在购物这一项上,她给不了我太多建议。
(四)
购物车比环保袋更“环保”吗?我花了不少冤枉钱才想明白这件事情,这个过程嘛,当然不能让我妈知道。
每年的“双11”都是购物车爆满的时节,今年也不例外。我不知道我的朋友们买了啥,但我觉得马云爸爸似乎已经买下了我的微信朋友圈。
这个人造节日,已经存在了7年。7年前,“双11”从光棍节变成了购物节。是不是单身的人,更需要通过买买买来填补空虚呢?似乎也不尽然,有家有室的买起来也毫不手软。不过,当你知道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在跟你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孤独感这种东西就会变得不那么明显。反过来说,你要是没有跟别人步调一致,那就会非常容易焦虑。
——我的购物车已经持续塞了半个月的东西了,想到今晚要清空,真有点小激动呢!
——切,有啥好激动的,“有钱天天过年”这句话没听过?
发生以上对话之后,一个“不合群”的人就浮出水面了。
就像一个人逛超市会很凄凉,在别人疯狂网购的节日,缺席的人也一样有压力。说到底,“购物社交”是存在的。
某一个“双11”的夜晚,我摩拳擦掌加入战斗,除了女人最爱败的衣服和美妆领域,我还手欠地浏览了一下家居用品。我记得很多人跟我说,卫生纸你总要用的吧,一次买够一年的量,多省事。“省事”俩字打动了我。但我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么劝我的人,都是一大家子住一起的。所以,那一晚我买回来的卷纸,对于单身狗而言,在一年内用完实在有点难度。
囤卷纸到底“省事”在哪里?大概是不用去超市选,也不用累着自己拎回来。但海量卷纸卫生间根本放不下,我还得找个地方安置它们。幸好只有卷纸,如果还有洗发水、洗洁精、洗衣液、床品⋯⋯它们都海量地出现在我家,储物空间将受到严重挑战。对于商家是去库存了,库存搬我家了啊!
后来我反省了一下,就算是经常被我抨击爱囤货的亲妈,她似乎也没一次性从超市拎回来过这么多卷纸。自诩为“品质生活派”的我,竟然也会因为囤卷纸而怀疑人生。
我打开电脑或手机,浏览一晚上网购店铺;我妈花一下午在超市里东寻西找。我喜滋滋地盘算着“双11”的各种优惠券怎么组合划算;我妈戴上老花镜,仔细划着她的超市快讯。我一天一天往购物车里塞东西;我妈站在超市的收银台前盯着小票,装满了她的环保袋。
也许很多事情在表面上已经改变了,内在的惯性还在延续。
文|许蕾
◆ 背 景 音 乐◆
歌曲:single song
歌手:Hazrataly
专辑:《我在这里》
Hazrataly是一位内地90后原创歌手,在网络上与大家一起分享他的原创作品,目前的作品并不足够成熟,但小编觉得旋律很清新的哇!今天除了是“购物节”,还是快被遗忘的“光棍节”,这首《single song》单身之歌送给单身一族们,希望亲们和Hazrataly歌词里写的一样,享受单身的自由,做一只快乐的“单身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