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2016-11-11 18:49
40多名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废弃的牛奶盒碎散成纸浆,最后做成一张全新的“纸张”,这是上周日,在顺德一中附属小学(以下简称“一中附小”)科学实验室里,小学生们上的“造纸课”。
这个名为“纸上森林”顺德小学环保公益课堂,是顺德教育近年来,首次引入社会力量进行的大规模“科学实验课”。该实验课在顺德西山小学、顺德一中附小、启智学校、逢沙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受益学生16000名,持续影响本地家长约10万名。
奇妙的“造纸”课堂
“喝完的牛奶盒,有什么用途?”11月4日,在一中附小的科学环保课堂上,老师黎钲潮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今年读四年级的唐佳佳从小只是被教导喝完的牛奶盒要扔到垃圾桶里,却从来没有人告诉她,喝完的牛奶盒还有其他用处。在座的学生也大都像唐佳佳那样不曾认真想过这个问题。
黎钲潮却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新的答案:造纸。如果要完全模仿中国的古老造纸术,需要10道以上的工序,但黎钲潮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器材,简单到4至5个步骤,在短短1小时内就能让学生们“造纸成功”。
事先将收集好的牛奶盒清洗干净,然后剪成只有1平方厘米大小的小纸块。造纸最重要的一步是,把牛奶盒变成纸浆。黎钲潮用家里厨房的搅拌机来做纸浆。唐佳佳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小纸块放进搅拌机里,放进水淹没纸块,按下按钮开始搅拌。2分钟过去了,纸块变成纸浆了,但是牛奶盒上的铝片需要筛出来,从而得到更纯净的纸浆。
最有趣的是纸浆变成纸张的过程。唐佳佳把准备好的过滤网、过滤板依次放入纸浆液体,待纸浆在框架中均匀铺开后,从水盆中提起滤干,在上面盖上第二张滤网。将中间夹有纸浆的两张滤网从框架中取出,先用干毛巾吸干水分,晾干后去掉滤网,一张平整的纸做成了。“看着一张纸就这样出现在自己面前,好神奇的感觉!”
这堂名为“纸上森林”的环保公益课堂,内容除了D IY再生纸外,还包括涂涂看、森林立体书、环保达人游戏棋等多种体验式环保教育活动。授课时间是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将在顺德西山小学、顺德一中附小、启智学校、逢沙小学等10所学校开展。
被“浪费”的牛奶盒
课堂结束后,唐佳佳把自己做的再生纸带走,贴在书桌上。“我想提醒自己,每天早上喝完牛奶后,把盒子回收再利用。”
唐佳佳每天接触的牛奶
盒由75%的纸浆、20%的塑料以及5%的铝合成。这些包装里的纸浆、塑料和铝的质量相当高,因此,回收来的牛奶盒“价值不菲”。
“长期以来,由于公众不了解牛奶和饮料纸盒包装的材质构成,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回收途径,绝大多数的废纸盒包装都被随手丢弃在日常生活垃圾中,装运到垃圾场进行填埋或焚烧处理。”“纸上森林”公益课堂负责人彭方明介绍,由于这些纸盒包装通常采用的铝箔塑膜具有阻隔作用,整个废弃纸盒包装的完全自然降解需要百年以上。即便是采用焚烧处理也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
小小的牛奶盒日积月累地回收再利用,能产生很大的环保效果。据了解,回收2亿个废纸盒,可以生产再生纸浆1400吨、再生塑料450吨、铝粉110吨,同时相当于节约了2 .2万棵树木、14万吨水资源。也就是说,回收1000个无菌纸盒等于保护了一棵大树。
牛奶盒背后的环保经济
实验课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课堂结束后,主办方还将联合本地回收企业,在学校建立废旧纸分类和回收体系,帮助学校打造用“纸零废弃校园”。
如何对废弃的无菌纸盒包装进行回收?目前,彭方明安排环保志愿者把牛奶回收箱分布在校园每个教学楼的一楼垃圾箱旁、楼梯拐角处、图书馆一楼休闲区、自习教室垃圾箱旁及宿舍楼垃圾房等。并教导同学们将牛奶喝完或清空奶盒,然后将纸盒压扁,放入原本装新鲜学生奶的塑料桶中。学校将收集到的废纸盒统一装入垃圾袋,并由回收企业收回,进行加工生产出新的再生物品。
“通过纸塑分离、专业再造,牛奶盒可以变身成本子、U盘、名片夹、万年历等一系列让你意想不到的东西。”佛山市绿澳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清浩介绍,20个牛奶盒可做成一个小笔筒,200个牛奶盒可制成一张小凳子,2000个牛奶盒就可以做张小桌子。
彭方明说,“我们的环保教育也可以‘循环’起来了。小朋友看到牛奶盒送进工厂进行更多利用,最后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品,一定会更有热情和信心”。校长也表示,“环保教育是个持续的过程,呵护小朋友的环保意识很有意义;并且孩子的行动还可带动家长,进而影响社区和更广泛的人群。”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胡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