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招商大会战,高明力争三年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企业

南方+  2016-11-10 09:59

“我们力争在3年内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的企业,在产业发展中起领航作用。”近日,笔者从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了解到,围绕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中心任务,高明经科部门正在酝酿出台骨干企业培育“领航计划”,培育高明“产业航母”。

而对于党代会提到的强化对招商引资的区级统筹力度,高明目前正打响全区土地盘活利用大会战、全区招商大会战,着力厘清区镇项目引进落实权责利问题,致力实现招商引资全区一盘棋,以推动项目引进“优中选精,精中求强”,进一步提升全区招商引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高明新的发展动能。

高明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车间。

统筹招商 

将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库和产业地图

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既取决于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又事关地区发展能否夯实后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高明一直以来坚持招商第一、项目第一。

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强化对招商引资的区级统筹力度,解决好区和镇街在项目引进落实中的权责利问题,实现招商引资全区“一盘棋”。同时要保持发展定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化招商引资准入关,实施亩产税收准入制度,进一步提升招商引资质量效益。

“招商引资既要仰望星空,瞄准产业发展最新方向,又要脚踏实地,结合高明原有产业基础和特点。”高明区副区长、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叶敏坚表示,高明招商工作下一步将处理好三种关系,加快培育高明新的发展动能。

首先是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招商工作既要加大区级统筹力度,又要充分调动镇街积极性,实现招商引资全区“一盘棋”。“近期将要召开的区‘两会’,将会对招商引资全区‘一盘棋’做出明确的部署。”叶敏坚说。

其次是处理好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一方面要精准招商,做优增量;另一方面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存量的同时,要“回头看”,深入分析签约未动工项目,予以盘活解决。

最后是处理好有限资源与集约利用的关系。高明要补的短板很多,但可支配的资源往往有限。因此,要更重视集约利用和拓展思维、整合资源的能力,将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

据介绍,在强化招商区级统筹力度方面,高明将创新区级统筹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整合镇街产业、土地、载体等资源,建立招商引资大数据库和产业地图。最重要的是明晰项目引进落实以区级为主导,镇街主要负责企业服务、载体建设、园区配套等工作,以形成区镇联动,“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的良好互动局面。

为此,高明将强化各类产业载体建设,重点是推进沧江工业园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工业园区管理架构,形成区级负责建设、招商、开发,镇街负责征地和社会管理的园区建设新机制,以提升产业平台承载力和吸引力。

此外,高明将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机制,如每月定期召开例会,有项目就研讨项目,没项目就交流信息、通报情况,甚至一些增资扩产项目可通过OA系统预先征求意见,在联席会议上简化流程。

强化服务 

让“高明效率”成为常态

哪里商机多,哪里营商环境好,资本和要素就往那里流动,这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政府服务效率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项目能否便利落地投产。

近年来,高明一直把“审批效率”作为政府对企业服务的重要指标和要求,通过改革持续打通各项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企业等候时间。

2011年,高明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成立,明确了六项职责:负责制定投资政策、统筹重大项目洽谈、引进项目审核审批、协调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重大问题、全区投资环境宣传推介。企业服务开始从碎片化走向统筹化。

2012年,高明区出台了《佛山市高明区企业服务首问责任制度》,规定在产、在建或签约企业及意向投资企业办理企业引进、立项等12个事项,全区部门及镇街的首问责任人必须“一跟到底”,着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问题。同时高明还完善了领导干部联系企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工程项目集中验收等制度。

同样在2012年,在工程报建、房地产权证和工商注册登记并联审批改革的基础上,高明区对行政审批服务进行了更为大胆的改革,建立了“工程项目竣工联合验收”工作制度,整合了住建、规划、安监等9部门的验收业务,竣工验收由原来需要2个月到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压缩在13个工作日内,平均7.5天完成。同时,高明经促部门发放的企业服务卡成为首问责任制的载体,企业诉求最快可当日办结。

因应互联网技术的进步,高明目前在保留纸质版企业服务卡的同时,还设立企业服务快速响应中心,推出企业服务专线、企业服务电子卡、微信公众平台(“一线一卡一平台”)等渠道,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构建起全链条企业服务。

在此推动下,“十二五”期间,高明招商引资连续五年超100亿元。今年1月至9月,高明共引进48个项目,合同投资124亿元。不过,高明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由于种种原因,近年引进的产业项目仍有相当部分未能动工。

对此,高明区委副书记、代区长梁耀斌在今年三季度经济分析会上表示,要把企业服务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统筹推进企业服务,着力提高企业服务效率与质量,打造宾至如归的一流服务环境,让“高明效率”成为常态。

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体制和平台的基础上,如区投资促进领导小组、企业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一线一卡一平台”等,高明还将充分发挥“上市办”作用,修订完善上市企业扶持办法,统筹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的瓶颈问题,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

在梁耀斌看来,服务企业勿以善小而不为。“比如说我们可以多搞一条路,多建一个员工村,多搞一个商场,多开一些公交线路,让员工能够生活更加方便,这些我们都应该去做。”他说。

叶敏坚表示,今后要树立“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充分用好现有企业服务政策、体制和平台,切实解决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加快将项目转化为生产力。

制定“领航计划” 

促骨干企业梯次递进发展

作为强区之本,制造业是高明新一轮大发展的关键支撑。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全面融入珠西区域合作大平台,推动制造业发展总量上规模、核心竞争力上水平、产业结构上层次,促进全区实体经济再上新台阶,为佛山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贡献高明力量。

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既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规划引导与政策扶持。高明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引领全区制造业规模效益上新台阶,需扶持骨干企业发展壮大,加快培育一批年产值超50亿元、年纳税额超5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打造年产值超100亿元的行业冠军企业。

落实这一部署,高明区2016年三季度经济分析会正式提出,制定实施骨干企业培育“领航计划”,扶持现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优先解决好现有骨干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经营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梁耀斌解读“领航计划”时说。

据叶敏坚介绍,“领航计划”主要包含三大部分:扩增量、提质量、优存量。高明目前已制定出“领航计划”初稿,正在征求各镇街和各单位的意见。

“扩增量”主要是集中力量、集中资源,下大力气培育一批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重点支柱产业,力争在3年内培育10家产值超50亿元的大企业,并实现百亿企业零突破,形成百亿领航、五十亿带动、十亿支撑的梯次递进与结构合理的企业集群。海天、溢达、诚德特钢、佛照明、中油高富等12家骨干企业被列为重点培育对象。

“提质量”主要是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提升品牌质量,通过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引导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建立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和品牌锻造,建设一批自主创新、特色鲜明的先进制造集聚基地。

去年高明高企存量为37家,今年任务为42家,目前高企数量已超50家,已超额完成培育目标。按照佛山市提出的每10亿GDP中有1家高企支撑的目标,高明争取到2018年底实现高企数量达80家,当前已有113家企业入选后备高企库。

“优存量”主要是通过狠抓项目建设、鼓励兼并重组、提高营销能力、优化配套服务等做好梯度培育,推动规模以上企业成长为骨干企业。同时,高明将统筹推进“小升规”工作,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

“我们希望用‘领航计划’来统领装备制造业发展、产业水平提升、骨干龙头企业培育等专项工作,下阶段还将对上市后备企业、规模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培育计划。”叶敏坚表示,区经科促局将联合其它部门,综合运用和充分整合各级政府扶持企业的各项政策措施与各类资源,以并联和串联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企业梯度培育,加快传统产业高新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化发展步伐。


■他山之石

上海临港地区推出“1+4+X”招商机制

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下辖南汇新城镇、泥城镇、书院镇、万祥镇共四个镇,区域面积315平方公里。过去,临港地区和四个镇的招商政策,界限不清楚,口径不统一,也有一些镇为了招商引资,单纯地比拼政策,甚至相互挖墙脚。由于各镇之间同质化竞争,影响了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2015年10月1日起,临港地区315平方公里范围内各镇全面实行“1+4+X”招商工作新机制、新模式,招商引资工作将由临港管委会专设机构统一负责,管委会下辖各镇不再承担这项职能,重点转向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

“1+4+X”的统一招商工作机制中,“1”是指临港地区企业服务局;“4”是指南汇新城镇、泥城镇、书院镇、万祥镇四个招商中心;“X”是指临港地区其他开发建设主体的招商部门。企业服务局除一名负责人有行政编制外,其余工作人员均从社会招聘,实行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通过改革,临港地区招商工作实现了“五个统一”。

招商服务管理统一。四个招商中心在企业服务局统一安排下,做好相应区域内的招商、安商、稳商工作;各开发主体根据领导小组和企业服务局的总体要求和统筹布局,按照各自的产业定位开展招商工作。

招商运行机制统一。临港地区通过梳理职能清单,充分发挥管委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的优势,和四镇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的特长。

招商操作政策统一。临港地区管委会梳理整合各镇、各开发公司现有的招商政策,结合临港地区财税结算机制,由管委会制定统一的招商政策、实体项目扶持政策、招商引资激励政策,避免同质化竞争。

招商结算平台统一。南汇新城、万祥、书院、泥城的企业户管全部划归临港地区管委会,相关税收纳入管委会统计和结算。

招商考核举措统一。临港地区管委会结合招商工作实际,实现管委会和各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关联考核、统一考核,充分考虑各镇加强社会管理职能的要求,适当调整综合考核中社会民生、社会治理等考核指标权重,设定差别化的任务指标。

“全域中山”市镇招商实现“一张图”管理

2015年2月,广东省中山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坚持“全域中山”理念,通过力量整合、资源共享、红利分享等举措,实现全市招商“一盘棋”。目标是在3-5年内,构建运行高效、模式创新、服务专业的新型招商体系,初步形成全球化招商引资工作网络,提升中山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意见》形成了中山招商引资八大新机制:市镇沟通联络机制、重点项目快速反应机制、“六个一”包干机制、“土地超市”和“项目超市”联动机制、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联动机制、项目引荐奖励机制、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机制、招商引资考核机制。

其中,市镇沟通联络机制是指实现企业和项目最新动态、可供开发土地资源(厂房、楼宇)最新动态定时报送,做到“一张图”管理;“土地超市”和“项目超市”联动机制是指盘点、盘活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清理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形成土地储备信息库。

在专业招商队伍建设机制上,中山构建一支以市级为主,镇区、园区为辅的高规格、高素质专业化招商服务队伍。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关雪仪 叶能军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