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交给医院里的“自家人”,家长们都放心|广东好医生

南方名医帮
+ 订阅

哭闹的孩子

焦急的家长候诊区里长长的队伍时针一格一格迈进的夜……这是省妇幼儿科急诊医生杨东新的工作常态

都说做儿科医生难但他的“粉丝”们都说这个医生是“自家人”

早上8点,杨东新结束了十多个小时的急诊夜班。换下白大褂,他拿出手机,回复了好几个患者的咨询,才开始休息。

作为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儿科急诊医生,杨东新的作息常因值班颠倒,但是他的“粉丝”们如追星般从白天追到黑夜,希望他能够给自己的孩子看病。

每次他在急诊出诊时,候诊区都人潮涌动……这个耐心又细心的医生,深受妈妈们的信赖与好评。

1

杨医生的故事我能讲一天一夜!

提起杨东新,62岁的罗祯惠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杨医生的故事,我能讲一天一夜!”

罗阿姨的外孙豆豆身体不好,每次发烧,罗阿姨一家都十分焦急,“才1岁多的孩子,高烧3天连水都不怎么喝,心疼死了。”在一次等候就诊时,罗阿姨旁边的病友提起杨医生治疗小儿有“绝招”,半信半疑的罗阿姨,回家后拨通了病友给的电话。

居然接通了!杨东新详细问了孩子的情况,建议他们次日就诊。“他开的药真灵!中午给孩子煲上,晚上就退烧了。”罗阿姨高兴地说,“那天起我就成了杨医生的粉丝。后来一直找杨医生调理,豆豆现在5岁了,长得壮实着呢!”

▲罗阿姨说,自己是杨医生的“忠实粉丝”

平常遇到豆豆生病,他们就给杨医生打电话。“他每次都问得很仔细,讲得很清晰。听到他的声音,我的心都定下来了。这样的问诊,他不收一分钱。除了自家人,还有谁对我们这么好!”罗阿姨说,“我们‘粉丝’们也爱护他,看病从不插队,电话都避开他休息时间打,有时候自发还帮他维持就诊秩序。”

大家都说,杨医生医术高,开的药也不贵。罗阿姨记得,有一次找杨医生看病,听到排在前面的一位年轻妈妈对着电话开心地说:“五副药还不到三十块,这个医生特别好!”

▲“除了自家人,还有谁对我们这么好!”

2

他救了我儿子一条命!

“他救了我儿子一条命!”回忆曲折的就诊经历,黄雪妹感慨地说。

2015年8月,黄雪妹还未满一岁的儿子突然反复低烧,脸色发黄。心急如焚的黄雪妹一家辗转云浮、深圳、广州等地治疗,最后诊断急性肝衰竭。看着医生一次次摇头,她心都碎了。

听同村人推荐,黄雪妹抱着最后的希望,来省妇幼找到了杨东新。

“当时孩子全身都发黄,黄疸比较严重了。总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一般小于17.1μmol/L,可孩子的化验值达到了680!”杨东新说,“虽然情况复杂,治疗比较困难,但来找我治疗,我一定负责到底。”

▲杨东新在查房,动作很轻,生怕吵醒熟睡的患儿

虽然看到了希望,但此时的黄雪妹一家无法承担住院治疗费用,选择回老家。实在放心不下这个病例,在家长的请求下,杨东新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决定给孩子“远程诊疗”。

此后每天,黄雪妹都通过微信发来孩子的照片,皮肤、大小便、舌象……杨东新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用药,并给予多方面的建议。一来一往,就如自家人一般。为了这个孩子,我当时用业余时间研究了很多类似的病例,也翻查了许多医书,“家长这么信任,我真的很希望能帮到他们。”

服药一个多月后,黄雪妹惊喜地发现,曾被好几家医院放弃治疗的孩子,居然奇迹般地恢复精神!每天发来的尿液颜色,也从砖红色慢慢变浅。

▲黄雪妹带着孩子送来锦旗

“虽然两地远隔数百里,但杨医生仍然用业余时间,尽心尽力为我家的小孩治病,更可贵的是杨医生一直乐观地面对小孩的病情,同时也鼓励家长积极面对,共同克服困难。杨医生把我们唯一的儿子救了回来!”黄雪妹一家深情地写了近千字的感谢信,和锦旗一起送到了医院。

“其实我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杨东新坦言,“现在孩子的指标渐渐恢复正常,我也定期随访。看到孩子好转,我从心底感到高兴。”

QA儿科医生,有苦有甜

以下是直面杨东新的快问快答时间

问:为何想当儿科医生?

答:我大学毕业时,儿科的医患关系已经有点紧张了。因为儿科患者的特点,用药及检查少,收入与付出严重不成比例,医疗风险高,我当时其实也有点想打退堂鼓,想着读研换个专业。但想到自己读医的初心,又坚持了下来。我儿时常常生病,长大后立下治病救人的心愿,希望救治更多的孩子。

问:您的工作强度是否很大?

答:2012年10月22日,我从新生儿科调到急诊科,第一天上急诊的日子。那一晚就看了108个病人。虽然之前已经有不少经验,但第一天上急诊还是有点紧张。有一次一位患儿母亲离开诊室前,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而向我鞠躬,这一幕深深地留在我心里,给了当时的我莫大的鼓励。医患本是一家人,大家应该相互理解和体谅。

问:有烦恼吗?

答:现在依然很忙,有一天夜班从晚上9点上到早上9点半,连续工作12个半小时,看了170个病人,推迟下班1个半小时。挂急诊的病人很多,但是只有两成才是真正需要看急诊的。希望患者多理解。此外,很多家长对于儿科的常见病认识不够,医疗科普任重道远。我有时也会在网上发表科普文章,回答读者问题,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对儿科病症有更清晰的了解。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

    创造更多价值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