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创新开展“强村固组”工作,激活基层党组织

南方+ 记者 罗锐 卢慧  2016-11-09 09:55

惠州探索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南方日报记者 梁维春 摄

农村党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步伐加速,给基层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等带来深刻变化,基层党组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近几年,惠州通过重心下移,大力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资源向基层倾斜”,以此来强化基层工作。

在行政村里,很多工作的开展需要靠村民小组,惠州通过创新开展“强村固组”工作,探索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进一步强化村小组的力量,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搭建党群连心桥,化解不少纠纷矛盾,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乌石村的拆迁任务比较重,多亏了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们带头签字,并且帮忙上门做村民工作,啃下一块块‘硬骨头’,这不,近期一个市场的征拆工作都给搞定了。”说起村小组党支部,惠城区小金口街道乌石村的村干部们人人竖起大拇指。

乌石村目前成立了7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党支部为村里的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党支部建立在村小组,强村固组,这是惠州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

在惠城区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去年以来,惠州全面推行“强村固组”工程,采取“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在符合条件的村(社区)设立党总支或党委、村小组成立党支部,延伸党组织在基层的触角,实现党组织建设重心下移,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石。

截至今年9月,全市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已成立党委或党总支391个;符合条件的村(居)民小组已成立党支部1290个,逐步形成“支部建在一线、党员干在一线、作用发挥在一线”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格局。

新堡垒 

党建工作“一竿子插到”村民小组

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小金口街道,总面积6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6万人,流动人口达到10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当地农村带来不小变化,特别明显的是,征地拆迁任务重了,村民利益需求等不断增加,社会矛盾也日益突出。

“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小金口街道组织委员郑新华告诉记者,按照这一工作思路,早在2003年,小金口街道推动辖区7个行政村党支部升级为党总支部,并组建了28个村小组党支部,后来增加到了36个,基本实现党组织全覆盖。金鸡村还率先成立了惠城区第一个村级党委。

“村民小组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也是农村党建的一个薄弱环节,更是下移党建工作重心的一个有效切入点。”惠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梁惠彪称。用强化党建的方式,约束了村民小组带头人的权力,保障村民小组集体经济良性发展,这正是惠城区“强村固组”工程的思路。

去年惠城区结合开展“基层党建提升年”活动,在全区农村实施“强村固组”工程,并列为区委“书记项目”推进落实。当年6月,惠城区拉开强化基层党建工作的序幕,将村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部,在条件成熟的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按照“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的原则,稳步有序推进。

记者获悉,有些村小组党员力量薄弱,条件不成熟的,往往将几个村小组联合组建党支部。截至今年9月底,该区共建立1个村党委、91个村党总支部,占应建数的96.8%;建立590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占应建数的85.4%。

梁惠彪说,将党建工作“一竿子插到”村民小组,自上而下串起党建监管的链条。通过强化组织保障,村民小组党支部成为推动农村党建的新堡垒,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农村党组织召开会议、学习培训、开展活动时通知难、集中难、行动难等问题。

惠城区三栋镇坝山口村去年成立了4个村民小组党支部,党组织机构架起来了,组织生活也扎实丰富起来。“过去,党组织召集会议、开展学习活动往往出现‘通知难、集中难’的情况,现在各个党支部的成员随时可以聚一聚,传达学习政策,党员间的关系密切多了。”坝山口村党总支书记曾文锋说。

惠城区“强村固组”经验做法在全市大力推广,记者从惠州市委组织部获悉,截至2016年9月,全市符合条件的村(社区)已成立党委或党总支391个;符合条件的村(居)民小组已成立党支部1290个。

连心桥 

帮忙啃下征地拆迁等“硬骨头”

日前,坝山口村村民位于惠阳永湖镇的祖坟地被当地村民占用,数千村民群情激奋,矛盾一触即发。“村民找到我评理,要我出头解决问题。”石脚屋村小组党支部书记曾观生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安抚村民情绪,另一方面带着党员和村民代表前去永湖镇村民家协调解决。

由于及时介入和有效调解,土地纠纷最终妥善解决。“过去要是出了这种问题,可能两三天才会转到我开始着手解决,现在村民小组有了党支部,矛盾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曾文锋说。

对于村小组党支部发挥作用,坝山口村党总支提出“四员”机制,即所有党员履行党建事务“组织员”、上级党建“助理员”、困难群众“联络员”和村内矛盾“调解员”的职责。每周,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都会到村民家中坐坐,孩子上学不够钱,土地纠纷协调不下来,村民外出办事不方便,村民小组党支部成员都提供帮助……

小金口街道历来征地拆迁项目较多,在乌石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骆路民说,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村民小组党支部成员自己带头签约,起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帮忙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单靠几位村干部根本难以啃下这些“硬骨头”。

乌石村红旗田寮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叶插养说,自己就在村小组里,对村民的情况比较熟悉,了解大家的诉求,因此做村民的思想工作有优势。

郑新华告诉记者,在小金口征地拆迁中,村小组党组织充分发挥了不小作用,通过党员、村小组带头签约,带动其他拆迁户主动签约,提高签约率,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此前在莞惠城轨老狮头段征拆过程中,因村民担心吃亏不肯签约时,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党员干部主动率先签约,短短一个月内,实现村小组一百多栋房屋签约工作顺利完成。去年小金口街道征拆项目交付用地率达到100%。

小金口街道白石村汤一、汤二、汤三村小组多年来未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村小组党支部党员积极反应这一情况,街道以及村组党员干部深入走访了解到该困难后,经过近一年的多方协调和筹款,最终得以解决,让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

梁惠彪说,把党支部建立在村民小组上,能够更直接地发挥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和带领群众的作用,可以及时掌握党员群众思想、工作、学习、生活和愿望需求等情况,党员通过挂钩包干等方式与困难群众结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难深入”的问题。

助推器

最大的成效是促进村小组经济发展

小金口乌石村红旗小组,干净整洁,秩序良好。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村小组户籍人口只有两百多人,而常住人口有1万多人,大量的异地务工人员在这里租房住。流动人口这么多,能够确保秩序良好,靠的正是村小组和村小组党支部共同发挥作用,做好管理服务工作。

红旗小组组长叶小华说,小组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此前编制了相关规划,并且推进工作的落实,这其中村小组党支部起到了推动作用,支部成员积极参与其中。可以说,党组织成立后最大的成效是促进了村小组的发展。

在小金口街道,一批党员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充当治安协管员,充实社会治理队伍,主动化解基层矛盾,协助处理一些“急、难、险、重”的信访案件,推动了一批矛盾、信访案件的有效解决,通过借助党员干部的力量,辖区信访案件达到调处率100%、结案率100%,社会治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在坝山口村,实施“强村固组”工程后,党总支、党支部成员积极参与村组重大事务决策,对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也有裨益。坝山口村地理位置偏远,集体经济相对薄弱,在惠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二期建设中,坝山口村2000平米土地涉及征收,“如果被征收就能获得一笔补偿款,但村集体又少了一项长期性收入”,在涉及征收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告知曾文锋情况后,曾文锋向三栋镇汇报申请,积极同区政府协调,最终土地未被征收。随后,该地块通过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招租,每年租金近十万元。

梁惠彪说,在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延伸了党在农村基层的工作触角,确保了上级党组织对村民小组实施领导渠道的畅通,保证了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意图能更直接、更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农村最基层,强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通过提升工作效率,村民小组党支部成为优化农村管理的助推器。

工作实践中也还存在部分问题,比如部分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基本职能发挥不明显;村小组党支部书记与村民小组长没有交叉任职的,这部分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有一定压力和困难;村民小组党支部的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在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上,存在形式陈旧、内容单一的现象,有些党支部因经费受限,缺乏开展党组织活动场所,导致党内生活不够经常化。

记者从惠城区委组织部获悉,该区将进一步加强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还将进一步健全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定期总结汇报制度、考核管理制度等长效机制,逐步将村民小组党支部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还拟采取由区、镇(街道)适当投入与村(组)自筹相结合的方式,为每个村民小组党支部提供必要的党建工作经费保障。

南方日报记者 罗锐 卢慧

■侧记

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带头拆掉自家房子

在小金口街道乌石村红旗村小组,说起红旗田寮村小组党支部书记叶插养,人人都竖起大拇指,“叶书记带头做事,起到先锋模范作用。”红旗田寮村小组党支部由红旗村小组和田寮村小组两个小组的党员组成。

让村民们印象深刻的,是前两年村里修村道,叶插养的房子刚好就在规划中的村道上,要修村道就需要拆掉叶插养的房子。叶插养的房子是上世纪80年代建的,还是一栋三层小楼。

叶插养说,自己在这栋房子里住了二三十年,如今要拆掉房子,自己心里多少也有些不舍得。“当然修路是为了村民的出入方便,为了村里的发展,作为一名老党员,我义不容辞地支持修路,希望能够推动村里的发展。”

叶插养支持修路拆房,但来自家庭的阻力不小,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老婆好些天都不理我。”叶插养以自己老党员的身份跟家人说,“自己是党员,还是党支部书记,不起带头作用,不支持村里的发展,怎么对得起党组织,对得起广大村民。”

说服家人后,叶插养签了征拆协议。村小组组长叶小华说,由于叶插养的带头,看到他为此付出不少,其他村民也纷纷支持征地拆迁,宽敞的村道很快就修好了。


编辑 邓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