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铺镇水流村整体搬迁20年 “水浸村”变身安居示范村

湛江日报  2016-11-08 08:41

日前,廉江市安铺镇水流村彩旗飘扬、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该村村民欢聚一堂,共庆该村整体搬迁20周年。

水流村是一条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村庄,该村因地势低洼,频遭水灾困扰,村民生活普遍困难。20多年前,在村干部的运筹帷幄下,300余户村民中有90%的人家自筹资金买地,在老村区南边1600余米外的“高地”上,建起了样式统一的新住房,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众人羡慕的幸福安居示范村。

涝灾困扰,村民外出谋生

据介绍,1982年,地处低洼的水流村整个村庄曾因暴雨成了一片汪洋。“当时家家户户屋子都进水,最深处有2米多,如果不是村民及时转移到亲戚朋友家暂住,后果不堪设想。”提起当年,村干部莫权称仍心有余悸。因为水灾,村里有200多间房屋成了危房,很多粮食被洪水浸泡。灾情牵动着各级领导的心,湛江、廉江等地领导都到该村视察灾情,指挥救灾。他们看到村庄的处境,当时就对村干部和村民建议,可以选择一个地势高的地方,把村庄搬迁过去。

大雨大浸小雨小浸,生产一直上不去,村民生活比较困难,因此也带来一些连锁反应。该村四周都是稻田,一条羊肠小道是村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因为筹不到钱建造硬底化道路,每当下雨天就寸步难行,摩托车、自行车根本开不了,村民只能徒步到镇区,来回就是大半天;还有,当时村里只设低年级教学点,孩子们每天早上6点就得出门,步行近3公里到乡里上学,每天来回四趟,脚底都磨出几层茧……

为此,乡亲们陆续外迁谋生,仅1992年就搬出10多户。莫权说,当时他在海南做生意,被老支书拉回来当村干部,并且赋予重任,想办法把村子搬到地势高一点的地方。

买地130亩,实现整村搬迁

虽然水流村村民一直酝酿整村搬迁,但该村所有使用土地都处在低洼地带,根本找不出一块适合居住的地方。数十年来,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商讨搬迁事宜,但均未能成事。

直到1992年,莫权当选村干部,整村搬迁再次被提上该村的议事日程,但搬到哪,怎样搬?考验着水流村人的智慧。经过多方讨论研究,最终决定向邻村买地建房,随后该决议马上获得村民通过。随后,村干部找到邻村干部,欲开启买地的谈判事宜,结果吃了一个闭门羹。

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莫权等村干部仍不放弃,一直等待契机。1994年6月,该村又遭受洪水浸村,损失惨重,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新一轮谈判得以重启。全村300多户1000多人,要占很大一块地方,涉及几条村庄,搬迁谈何容易。谈判一轮一轮进行,3个多月的无数次商讨仍然未果。

村民对搬迁新村望穿欲眼,而土地的问题迟迟不能解决。作为党员干部兼项目负责人的莫权另辟蹊径,天天去邻村走访,跟村干部及村民拉家常谈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磨嘴皮”,困难得以逐个击破,迎来曙光。1994年10月的一天,多方正式签订协议,水流村集资买下邻近两条村庄的130亩地,欢欢喜喜开启搬迁模式。

因为村庄搬迁事关重大,村干部首先找到一家设计院,对新村进行规划设计:所有居民宅基地面积相同,房屋建设风格统一,主村道15米,次村道不少于5米,还想方设法腾出地方建设学校、绿地和文化广场等,努力让村民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也许是已经受够水浸村的苦,从成功买地到搬迁,仅仅两年的时间,水流村就实现整体搬迁——1996年11月,该村300多户90%人口,欢欢喜喜搬进新村区,从此告别水浸村之困扰。

20年发展,变身美丽新农村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安铺至横山大道旁的水流新村,只见一排排小洋楼拔地而起,新修的水泥村道洁净平坦,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学校等一应俱全,其间绿树红花互相掩映,俨然城市的住宅小区。

在一栋三层高的民居楼下,五六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喝茶打牌。谈及以往和现在的生活对比,90多岁的老人莫泽兴用“天上地下”来形容。他的老宅位于旧村区,常受水浸之累,生活诸多不便。搬进新村区后,不仅避免了水进家门之困扰,大人去镇区赶集,孩子们去学校上课,都方便了很多。“特别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搬进新村区后,孩子们变得爱读书了,我的几个孙子孙女先后都考上了大学,如今已经在城里找到理想的工作。”莫大爷说。

喝水不忘挖井人!对于莫权等人的“开天辟地”之功劳,村民们赞颂有加,年近退休的莫权却谦称还有不足,“我们村上千亩水田还处于低洼地带,因水利设施发展滞后,经常是夏天洪涝冬天干旱,农作物失收,弃荒现象较严重。希望能在任之年协调相关部门早日解决这个问题。”莫权说。


编辑 刘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