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医院完成首例肝移植手术,38岁患者重获新生!

南方+ 记者 向雨航 朱洪波  2016-11-07 17:49

肝肾移植一直位于医学界金字塔的顶端,由于其专业要求极高、学科参与性复杂,目前在深圳尚处于学科空白领域。7日,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获悉,11月4日,在等待了两周后,深圳38岁的肝硬化患者缪先生在该院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结束了6年来广深两地奔波求医的煎熬与等待,重获新生。据悉,这是市三院在开展OPO(器官获取组织)工作后,成功完成的第一例肝移植手术。这也意味着未来深圳器官捐赠者在本市就可以进行捐赠手术,而器官受体患者在深圳本市便可享受评估、检测、手术以及愈后全流程的诊疗服务,填补了深圳学科领域内空白。

市三院在开展OPO(器官获取组织)工作后,成功完成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南方+记者朱洪波 摄

5小时完成移植手术

38岁的缪先生确诊慢性乙肝已经15年,出现慢性肝衰竭已有6年多,已失去工作能力,尽管生活可以基本自理,但高昂的医疗费用以及反复往返广州治疗所造成的费用,对其家人造成了很大负担。“即便有深圳医保报销,目前我们已经自费承担超百万元,对家庭造成极大经济负担。”缪先生表示。

10月28日,缪先生因为肝功能衰竭病情危重,来到三院住院治疗。经过专家评估后,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治疗,但转院治疗风险极高。随后,经市三院向省卫计委报批,借助市三院进入OPO联盟的资源与信息共享便利条件,准备帮缪先生在该院进行手术。幸运的是,缪先生在2周内便找到了供体肝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专家团队的指导下,11月4日晚医院团队帮缪先生进行了肝移植手术。经过5个小时,移植手术顺利完成。缪先生主管医师林博士介绍,目前,患者术后恢复状况良好,不过因为移植手术还可能会发生感染、出血、排斥等并发症,他还需要住院一段时间。

“这是三院开展OPO工作后完成的首例肝移植手术,对于全市整个学科建设而言,是一个重大进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何清说。

市三院在开展OPO(器官获取组织)工作后,成功完成第一例肝移植手术。南方+记者朱洪波 摄

有300多例重症肝病患者需移植

在器官移植的道路上,深圳不仅是第一个喊出器官捐献的城市、第一个为器官捐献立法的城市、第一个有了捐献案例的城市,也是第一个产生协调员的城市。据介绍,近30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器官移植的国家,每年约有100万-150万人器官衰竭。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市有4156例透析病人,其中数百例患者需要进行肾脏移植手术。以市三院为例,每年有300多例重症肝病患者需要进行移植治疗,40多例长期血透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肾移植。

由于OPO资质与肝肾器官移植资质缺乏,目前深圳尚无一家医院开展这两项技术, 导致这些患者大部分放弃移植治疗,少部分转往广州、上海、杭州、北京等地进行肝肾移植,十分奔波。而终末期肝病患者,如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等终末期肾病患者,身体情况较差,不适合长途转运或长久等待移植。另一方面,由于异地医保报销比例低问题,导致患者经济无力承受,“深圳急需有一家能开展肝肾移植手术的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磊表示。

2016年,市三院通过市政府“三名工程”,成功引入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深圳分中心”,并先后建立“深圳市肝胆胰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器官捐献与移植免疫重点实验室深圳分室”,深圳大器官移植技术的空白得以填补,完善了从外科、ICU、麻醉、检验、影像到术后随访的全链条建设,学科实力快速发展,为未来市三院建设深圳市器官移植中心打下坚实基础。

据介绍,该中心未来将整合器官捐献与移植受体资源,争取明年进入国内大器官移植医院第二方阵,争取2018年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入大器官移植医院第一方阵。市三院将积极打造属于深圳人民自己的器官移植中心,并带动麻醉、重症监控、肝病内科等多学科的发展,为深圳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建设广深医疗高地。

【记者】向雨航 朱洪波 【通讯员】阳靖

【摄影】朱洪波

【校对】黄黎繁

编辑 许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