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传承:市场力量如何助兴“理学名山”

南方+ 记者 叶洁纯  2016-11-07 07:44

近日,温春来刚刚给佛山某商业银行高管开讲了理学管理智慧的讲座。“现在每个月至少有两场这样的讲座。”温春来说道。从理学文化中提炼市场管理运营的智慧,类似这样的讲座,在国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

相对于许多人印象中理学文化的“玄虚”,在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温春来看来,尽管理学并没有为企业提供实际管理的具体指导。“但它提供的一套处事原则和智慧,却能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价值,成为传承至今的商道文化。”

而这种传承的起点,则源于岭南理学从一开始就是“文脉”与“商脉”融合的产物。包括湛若水、霍韬等岭南理学大家以红尘为道场、以商人身份传播理学文化。而到了近现代,理学与市场的结合,则体现在催生了一批如陈启沅等为代表的敢于创新的儒商,引领岭南经济的发展。

如今,岭南理学文化与市场之间的互助互兴正愈演愈烈。

南海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西樵镇镇长关海权表示,西樵目前正在建设的文旅项目,计划总投资超过20亿元,其中向民营资本开放成为了新的趋势。目前包括观心小镇等一批振兴岭南文化的项目背后正是由产业资本来推动建设。而接下来,还有千亩文旅土地等多个围绕西樵理学文化的项目正在逐步向民营资本开放。

毫无疑问,随着西樵山以文旅项目为平台,引入产业资本。未来,市场的力量必将助兴“理学名山”的再发展,同时,岭南理学也将在这些力量的介入下,得到更深远的传承。

理学大家的商人身份

“岭南理学从崛起时,就是‘文脉’与‘商脉’融合的产物。凭借海上贸易发展起来的岭南经济以理学文化‘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一批岭南理学大家以红尘为道场、以商人身份带动理学文化的传播。”

重回500年前,岭南理学从崛起时,就与“商”紧紧融合在一起。

彼时,岭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于中原地区,显得较封闭。但在南宋以后,江浙逐步成为商业和学术文化中心,岭南地区凭着活跃的海上贸易,经济逐步得到发展。特别是在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下,广州成为明王朝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到了明代,岭南经济已经在明王朝经济版图上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同期,岭南文化仍以外来文化为主。在当时,佛教受到极大推崇。包括西樵山在内,山上修建了不少寺庙。在长时间接受禅宗佛教等外来文化的洗礼后,温春来认为,岭南地区迫切需要在文化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岭南理学应运而生。

在当时工商业繁荣基础上,从理学岭南化第一人陈白沙开始,逐步走出了包括湛若水、方献夫等岭南理学大家。

“实际上,这批岭南理学家在传播理学文化的同时,他们中不少人在现在看来,也是成功的商人。”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勇说道。

这一方面体现在,宋明理学时期,也处于“轻商”的年代。但包括湛若水、霍韬、王阳明等一批人在思想上,却是极力提倡对“商”的重视。

作为岭南理学崛起绕不过的第一大人物,陈白沙曾提出,农业和商业都是“治身”的手段。而理学大家王阳明作为杰出的心学代表则直接承认商业活动也应该包括在“道”之中。他在为弃儒经商的方麟所写的《节庵方公墓表》中说:“古者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在他看来,士农工商都应该是平等的。

此外,在岭南理学兴起的宋明时期,像“治生论”、“贾道”等鼓励经商思想逐步出现。“这同样离不开这群理学大家的推动。”刘勇说道。

另一方面,在文人读圣贤书的时代,不少岭南理学大家的“第二身份”实际上也是一位商人。

“来自于经商世家的湛若水,本身就从事很多工商业活动。”温春来表示。据史书记载,湛若水本身在沙田开发、食盐经营、海外贸易等多个领域均有涉足。

而实际上湛若水得以修建众多书院,不少学者认为,正是源于他的生意头脑。

正如《明儒学案》中提到,“凡足迹所在,比建书院以祀白沙。”统计显示,湛氏一生创办书院50所,门生3900余人。“修建一座书院需要的土地、资金、人员从哪里来,这些其实就体现了湛若水的商人特点。”刘勇说道。

西樵山脚下的儒商

“到了近现代,岭南理学中关于处事待人的原则性智慧,使得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价值,传承到今天,成为对于工商业有很强指导意义的商道文化。而在文化与市场的结合下,走出了一批包括陈启沅等敢于技术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的儒商。”

然而,岭南理学作为儒学在宋明时期的主要体现,本身并没有提供具体的、能够实实在在指导企业进行市场运营管理的内容。

但温春来认为,工商业的运营和管理本质上是一门处理人际关系的学问,理学本身提供了一套处事待人的原则性智慧,“这些是理学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价值,传承到今天,为工商业发展提供指导的地方。”

这种结合点,也使得看似“玄虚”的理学,对于工商业变得有很有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比如儒学中谈到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处事的智慧,在温春来看来,在以佛山为代表的广东商人中,表现得很普遍。

他表示,儒学这种忠恕的思想,实际上是要求人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这反映到商业,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要实现共赢。”温春来说道。

这样的理学商道文化,到了近现代,在与市场的结合中,则逐步产生一批包括从西樵山脚下走出来的儒商。

作为西樵简村人的陈启沅正是其中的代表。1873年,陈启沅在家乡广东南海西樵简村堡开办继昌隆缫丝厂,办起了中国第一家蒸汽缫丝厂,这家工厂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引入了机器,采用机器缫丝新法,并使中国缫丝业从手工作坊式走向企业机械化生产的企业。

“陈启沅本身研读了非常多的儒学经典,其中不乏理学。”温春来说道。而陈启沅这种大胆的技术创新思维,实际上也是离不开儒学商道文化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

而以西樵为例,在理学名山的长期文化浸润下,这种商道文化,也传承到了今天。

关海权表示,西樵纺织行业这种大胆的技术创新传承到今天,也成为了该行业领先于国内同产区的核心竞争力。

“初步统计,今年西樵纺织产业的技改投入将达到9亿元。”关海权表示,西樵纺织行业今年新购进的先进纺织机达到了3000台。“这种注重技改的文化,实际上也是受理学商道潜移默化影响的表现。”关海权说道。

政府搭台引入民营资本

“如今,岭南理学文化与市场之间的互助互兴正愈演愈烈。西樵山目前正在计划建设的文旅项目投资累计超过20亿元。其中政府正积极以这些项目为平台,引入民营资本。包括观心小镇等项目已获得产业资本的介入,而接下来随着千亩文旅地块等项目的逐步开放,将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通过市场的力量,助兴西樵理学名山的发展。”

可以说,在岭南理学文化浸润下,以西樵山为原点,走出了一批批儒商。而如今,在政府的积极搭台下,加速了民营产业资本进入文旅产业,以市场力量,助推西樵理学名山的再发展。

“西樵山目前计划建设的文旅产业项目,累计金额超过20亿元,其中大多是与理学文化相关。”关海权向记者表示,目前西樵镇政府正积极推进多个文旅硬件设施项目的建设。

其中,针对文旅建设专门发布的《西樵山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中,把“重塑理学名山”列为岭南文化挖掘传播的第一大工程。提出积极开展复建四大古书院可行性研究;加大与中山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重点高中的合作力度,设立教学实践基地、移动课堂,开展学术夏令营、冬令营等计划。

而西樵镇正在推进南海樵山文化中心、飞鸿馆、国艺影视城、渔耕粤韵旅游文化园等多个旅游项目。“以这些项目为平台,我们将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建设。”关海权说道。

目前这些项目中,不少已经能看到民营资本的身影。

作为听音湖片区建设项目之一的观心小镇正是其中的代表。据了解,作为禅文化的商业小区项目,观心小镇计划总投资金额超过6亿元,预计2018年底投入建设使用,该项目投资方为广东懿德集团有限公司。

该项目董事长鲁晓昆向媒体表示,西樵听音湖片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观心小镇将会打造特色博览馆、禅意文化酒店等文旅商业综合体等配套项目。

而未来,围绕西樵理学名山的文旅建设,还将有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

就在今年8月,南海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冯政祥带着西樵千亩文旅土地项目,到深圳进行路演招商。

在当天的路演上,冯政祥表示,听音湖片区是西樵山旅游发展史上整体可建、可开发面积最大的项目”他认为,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地处经济实力强劲的珠三角腹地,区位优势明显、文化特色显著,且拥有较大的休闲旅游市场。

“此次推出西樵山脚下听音湖片区1000亩可经营性用地,用于整体连片开发,对有意布局岭南文旅的企业而言,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冯政祥说道

“目前这千亩文旅土地的项目仍在面向全球招商中。”关海权向记者表示,而接下来,西樵山仍会继续推出更多的文旅项目,以期让更多的产业资本进入,推动西樵理学名山的发展。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叶洁纯

编辑 王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