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名师邹寿元:写好非虚构作文,首先要走出课堂

南方都市报  2016-11-05 09:32

“现在提非虚构作文大赛正当其时,大赛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广东省中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华师附中语文科原组长邹寿元昨天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学生在写作方面虚构成分更多一些,这跟缺乏生活观察和积累有关。非虚构作文大赛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生活。

不走出课堂难以写出优秀作文

有着30多年中学一线教学经验的邹寿元,在谈到中学生作文时称,现在大部分学生依然害怕写作。“因为学生对生活的积累太少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也不足。”邹寿元称,在写作教学中虚构作文与非虚构作文的界限不清,同时有高考指挥棒的存在,必然就有应试作文的套路,有的学生就可能在内容方面弄虚作假。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现在提非虚构写作是合适的,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理念来倡导学生写真人、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邹寿元表示,要写好非虚构作文,必须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深入生活,进行采访了解。所以,从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来看,非虚构作文比虚构作文要难写。如一本《巴黎烧了吗?》的书,两位记者花了三年的时间去考证采访,前往美国、法国和德国查阅军事档案,采访800多人,上至总统,下至士兵市民,最后写出来的作品句句有出处,事事有依据,成为经典之作。

对于学生而言,写好非虚构作文,首先一步是要走出课堂。“老把自己困在学校,困在课堂,是很难写好作文的,很多学生觉得无话可说,也是跟平时生活、实践、知识积累不足有关。”

邹寿元指出,在指导学生校外实践方面,华师附中坚持近30年的“学农传统”非常重要。学校在清远农村有个学农基地,每年高二的学生到基地学农一周,跟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归。除了让学生们在这种“三同”模式中锻炼体魄和心智,学校还将研究型学习任务带到学农中来,每届学生都要自选课题,在学农期间进行研究。学农学生中就有以飞来峡镇龙埗居委会为例,写出了《清远农村农民收入状况分析》的调研报告。同时,华附学生提出了逐步推广标准化生产方式,建立高新农业产业示范中心,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等具体建议。华附从学农带回来的不少课题已在全国获得大奖,有的研究成果还发表在《世界农业》等核心刊物上。

非虚构也不能突破道德底线

除了要花时间外,非虚构作文还要注意选材。邹寿元提到,非虚构必须是完全真实,但并非完全真实的就一定得作为素材写进去。“选什么人什么事来写是很讲究的,这反映了自己对事件、生活和时代的看法。”邹寿元称,有些内容虽然是真实的,但如果它突破了社会公认的道德准则底线,则不能把它当成我们褒扬的对象。

“此外,真实的写作也不是把所有真实的细节像列菜单一样,罗列出来,而是要讲究选材角度,文章立意,谋篇布局,甚至如何开头,如何结尾都要考虑。”邹寿元称,写作技巧反映出学生的写作能力,即使是高考,尽管一些有套路的作文得分较高,但如果学生不落俗套,有所创新,内容真实,细节感人,肯定也会拿到不错甚至更高的分数。

【来源】南方都市报

【记者】梁艳燕

编辑 许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