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15:50
11月3日,高德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阿里云、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权威机构正式发布了《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46个主要城市中有40个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石家庄拥堵延时指数上升16.1%,全国拥堵加重最明显。而6个下降的城市中,杭州拥堵缓解幅度最大,拥堵延时指数下降19.9%。
据悉,报告公布了2016年度第三季度中国堵城排行榜,首次揭示了最新TOP100榜单。榜单显示,今年三季度,哈尔滨重回首堵,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76,而济南紧随其后,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62,二者不相上下,其余进入TOP10榜单的城市依次为北京、昆明、兰州、大连、重庆、广州、西安、青岛。榜单还显示,本季传统堵城杭州、深圳、上海、成都等被纷纷挤出排行榜前十,而大量二、三线城市排名持续上升,甚至赶超一线城市。
哈尔滨重回首堵,二线城市拥堵赶超一线
报告显示,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堵城排行榜TOP10依次为哈尔滨、济南、北京、昆明、兰州、大连、重庆、广州、西安、青岛。其中,哈尔滨继2014年第四季度成功登上首堵后,这是第二次“登顶”,而根据以往的拥堵排名来看,哈尔滨一直在逐步上升,今年二季度就位于第二名,仅次于北京。
据了解,本季度哈尔滨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76,这意味着哈尔滨市民高峰期驾车出行所花费的时间是畅通情况下的2.176倍。而根据市民因拥堵而造成的时间成本计算,哈尔滨通勤族每月因拥堵造成的时间成本达580元,高于今年二季度的568元。此外,新兴堵城济南本次排名位于第二,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为2.162,而北京排名滑落第三,高峰拥堵延时指数2.090。
报告还显示,同比去年三季度,我国46个主要城市中有40个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加重趋势,其中石家庄拥堵延时指数上升16.1%,全国拥堵加重最明显。而环比上一季度,本季60城市中有36个城市拥堵呈上升趋势,其中石家庄、昆明拥堵上升最为明显。此外,根据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本季测算的100个城市中,大小城市都在面临拥堵的困扰,其中有34个城市通勤高峰拥堵延时指数超1.8(仅有6城市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在1.5以下),也就是说34个城市居民通勤需花费畅通下1.8倍以上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
而根据中国堵城排行榜还可发现,本季传统老牌堵城杭州、深圳、上海、成都等被纷纷挤出拥堵榜前十,而大量二、三线城市拥堵持续加剧,拥堵程度赶超一线,如兰州、西安两个西部城市首次进入拥堵榜前十。高德地图交通大数据研究团队(以下简称“研究团队”)认为,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以及一些外在因素的叠加(修路、降雨等),导致我国道路拥堵问题日益严峻,最后出现“一线城市饱和,二三线城市赶超”的现象。
北京人最爱自驾游济南人雾霾忍受力最强
与此同时,报告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我国三大经济区的自驾游情况。首先,从京津冀自驾游热度分布来看,主要以北京向外扩散。其中,最热的自驾游路线是“北京-唐山-秦皇岛”,其次是“北京-张家口-承德”。数据还显示,京津冀用户自驾游最热景点分布有比较明显的特征,主要为草原行和海边游,其中最热门的景区为草原天路,其次是承德避暑山庄和黄金海岸。
其次,从长三角自驾游热度分布来看,上海、杭州用户最爱自驾游,同时杭州也是目的地热门城市。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最热门的自驾路线是“上海-嘉兴-杭州”,其次是“杭州-宁波-舟山”,而自驾游最热景点TOP3则为乌镇风景区、横店影视城和朱家尖。研究团队认为,由于长三角的城市关联度更为密切,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给自驾游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
最后,从珠三角自驾游热度分布来看,珠三角自驾游路线主要都集中在广东省省内。而受地理位置的影响,珠三角用户出行呈扇形向外扩散。数据显示,深圳市民最爱自驾游,其次是广州和东莞,最热门的出行路线是“深圳-东莞-广州”一线,而珠三角用户自驾游最热景点排名TOP3依次为大梅沙海滨公园、海陵岛、珠海渔女。同时,东莞是最受欢迎的中转站,前十条热门路线中有30%用户在此中转。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还通过分析雾霾天气(仅周末)用户去往景点的出行量变化比例,对151个城市居民对雾霾天气的忍受力情况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并得出了中国主要城市雾霾忍受力排行榜。榜单显示,当济南出现雾霾天气时,驾车用户出行量与正常天基本持平,雾霾天的出行意愿依然很强烈,这说明济南市民对雾霾忍受力极强。而在乌鲁木齐出现雾霾天气时,驾车用户出行量比正常天气大幅下降30%以上,出行意愿大幅降低,说明该城市居民对雾霾忍受力很弱。
浙江豪车遍地一线城市偏爱经济车
报告显示,在城市高档车占比排行榜中,香港高居首位,可谓“豪车之城”。不过,在TOP10排名中,浙江省则有4个城市同时上榜,而首都北京仅以第十名的成绩勉强入榜。
除此之外,国际旅游岛海南,由于近年来吸引大批投资、旅游人涌入,高档车比例同样很高;拥有“乳都”之称的呼和浩特,以及矿产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同样也是高档车的聚集地;经济发达的华东地区高档车比例同样很高。而印象中消费能力更强的一线城市,真实数据却与预期存在出入——超七成车主选择经济型用车。其中深圳占比最高,经济型用车出行比例达78.1%。
伴随座驾的价格差异,车主们在出行目的上也呈现出不同偏好。数据显示,除最基础的出行功能外,在购物、住宿、餐饮、休闲等场景下,相比其他价位车型,高档车亮相比例最高;而在以工作为目的的出行中,经济型用车使用比例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车主中,高档车车主最容易开上拥堵道路,这或许与其不经常使用躲避拥堵相关功能有关。相比之下,经济型用车经过拥堵道路的比例最低。
报告还显示,对比导航中经过拥堵路段的比例,一线城市中北京车主最为辛苦,行程中经过的拥堵道路占比最高;而上海车主最“幸福”,所走拥堵道路相对最少。不过,虽然面对最多拥堵路段,但在一线城市驾驶行为评分中,北京车主得到90.6分,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最“文明”车主;而上海车主则在本次评分中垫底,平均一次导航中就会出现0.85次超速行为。另外,上海也是一线城市中最易偏航的城市,平均每次导航偏航1.34次;而最爱绕路的城市则是广州,驾驶中的非直线系数为1.80,这与城市的地理结构和路网分布关系较大。
◆下班艰辛之城——广州
数据还显示,广州从下午至夜间有6个小时全国最堵,可谓下班艰辛之城。此外,研究团队还评出了夜间龟速之城济宁、恋家之城茂名、日常之城伊犁。原因在于,在一天24小时中,济宁在凌晨1点至4点之间,虽然并不拥堵,但行车速度全国最低;茂名在中午12点的拥堵延时指数最高,且通过导航数据发现,去往小区的用户占比全天最高;伊犁则是中国西北部唯一拥堵上榜城市,由于时差原因,晚间20点正是出行高峰,并且太阳还未落下。
截止目前,高德地图已连续三年发布了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不仅有年度、季度分析报告,还有各城市的月报、周报、日报和节假日出行预测报告,涵盖全国100个城市。此外,高德地图的实时交通信息服务,已经支持全国所有城市(364个以上),是国内首家实时交通信息服务覆盖全国的地图软件。